木卓仁心中略作盘算,说:
“父王认为高笙书神机妙算,孩儿却不这么认为。我军此次十面出击,数支队伍绕过南蛮军大营南下,用意根本不是袭扰南蛮后方,南蛮军只要固守大营,我军便难以击破。可是,高笙书却被我军迷惑,急着分兵回防,以至于让我军找到了战机,可以伺机对他们各部实行各个击破。
“现在,南蛮的右路大军被满萨卡和牛德鲁的的六千兵马伏击,竟然手忙脚乱,慌不迭地请求他们的中军大营救援,那高笙书竟然中计,派出了兵马前去救援。虽然,后来他没有救援他们的左路大军,但是,他们现在的中军大营估计不到两万兵马,这对咱们来说应该是最好的机会了,我军可以趁势攻击,一举击杀高笙书这厮。”
木卓仁潜伏在大梁军时日较久,自然对大梁军军种番号颇为熟悉,故此,他准确地判断了目前大梁军中军的兵力。
“孩儿,为父也觉得你的话不错,可是,为父还是担心这高笙书是不是识破了我军的计谋,再来个将计就计,我军一旦全军出动,他们的几路队伍突然杀回来,我军又会受到多路夹击,难免功败垂成。”
“父王多虑了,虽然咱们袭击南蛮左路、右路大军的兵马少于南蛮,但是,我军地形熟悉,进退自如,南蛮若要调转回头,我军可以趁机掩杀,敌军必定不敢迅速退却。只要我军这几路兵马能拖住南左右两路大军数个时辰,我军则早已攻破南蛮中军大营,击杀高笙书了。”
木卓珲几经犹豫,终于下定了决心。一来,他觉得木卓仁的话十分有理,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二来,他希望自己能通过击杀敌军的大元帅,来证明自己对王庭的忠诚和自己的指挥能力,他太需要这场胜利了。
“好,来人,传老夫的将令,集合我军在飞鹰关内的全部人马,除了安排五百人固守飞鹰关,其余人等,全部随老夫进攻南蛮中军大营!”
飞鹰关内的柔然军全部集结在城下的空地上,他们都已跨上了战马,腰挎战刀,精神抖擞。这是他们的中坚力量,虽然有部分是刚刚应召的新兵,但是,他们都是斗志昂扬,等待着主帅的一声令下。
木卓珲策马站在了高处,竭尽全力地大声叫道:
“孩儿们,我军多路大军袭击南蛮,南蛮敌军疲于应付。如今,敌军中军大营兵力空虚,老夫准备亲率大军袭击他们的中军大营。孩儿们,你们这是你们建功立业的最好时机,今日,谁若击杀南蛮大元帅,赏黄金千两,老夫还要奏请大单于加封王侯,并冠以柔然国第一英雄称号!来吧,跟着老夫,冲吧!”
木卓珲说罢,拔出腰间的战刀挥舞着,率先开始了冲锋。见国师已经发动了冲锋,柔然军的号手立刻吹响了号角,大队骑兵如黑色的洪流,从飞鹰关下狭长的小道奔涌而出,马蹄声,将士们的叫喊声交织在一起,这千军万马奔腾的气势,竟如地动山摇。
柔然骑兵冲出了谷口,滚滚烟尘在他们身后翻涌升腾,刹那间,黄沙漫天,遮天蔽日,如汹涌的浪潮,滚滚向南。柔然骑兵大部分没有着甲,只见他们神态轻盈,腰佩战刀,背负强弓,每一个人都是身姿提拔,轻松地驾驭着骏马奔跑的节奏。他们的眼神中透出无畏的光芒,紧急跟随他们的主帅和国师木卓珲,向敌军发起快速的冲击。
奔驰了约半个时辰,眼看着前方出现了敌军的营帐,柔然骑兵们忍不住齐声欢呼,他们拔出了腰间的战刀挥舞着,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寒光,似乎迫不及待地要斩断敌军的头颅。
而在大梁军这边,站在高高的了望塔上的士卒,早已看见了即将汹涌而至的敌军,他慌不迭地吹响了示警的号角。一直在高度戒备的的大梁军将士们,根据各级将官的指挥,迅速进入了自己的战斗角色。
首先,弓弩手们举起了强弩,瞄准着正策马而来的敌军。
正在中军营帐的高笙书听到号角声,也立刻冲出了营帐,问明情况后,就迅速跑到了战鼓前,亲自敲起了战鼓。
随着远方的烟尘越来越近,大梁军弓弩手手中的强弩已拉得如同满月,手中的强弩泛着森冷的金属光泽,他们都在等待着那一声命令。
“放!”
随着指挥手中的小红旗挥舞,刹那间,利箭脱弦而出,划破长空,发出尖锐的呼啸声,如同一群遮天蔽日的黑色鸦群,密密麻麻地向敌军扑去。许多正在策马狂奔的柔然骑兵纷纷中箭落马,有的被射中咽喉,还来不及发出一声惨叫,便已栽落马下;还有肚腹中箭,一时还未死去,惨叫着落马后,却被自己人的铁蹄无情践踏……
“再放!再放!!”
前排的弓弩手们略微下蹲,后排弓弩手的又一轮箭雨倾盆而下,而前排弓弩手此时迅速完成箭矢装填,动作娴熟流畅,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这是高笙书根据电影中英军射杀非洲土着的场景,专门交代段友山等将官对弓弩手进行操练,形成的一套顺畅的流水作业,瞬间就给了柔然骑兵的大量杀伤。
不过,柔然骑兵此时也纷纷举着盾牌遮挡箭雨,然后乘隙拿出弓箭,对着大梁军也是一阵猛烈的发射。虽然他们骑在马上,可是,他们仍然可以双手脱缰,灵活操纵着自己的弓弩,丝毫不影响他们的策马飞驰。
大梁军的许多弓弩手纷纷倒在了柔然军的箭雨之下,但后面又有战友填补了他们的缺口,继续向敌军发射箭矢。
随着柔然军越来越近,他们看清了挡在大梁军大营周围的拒马桩。这一回,他们学乖了,并没有死命往前冲,而是先有数十名骑手挥舞着绳套,远远地套住拒马桩,然后向两边狂奔,大梁军大营的防卫迅速被打开了缺口。
这时,大梁军第五旅的指挥使杨征北指挥着大梁军迅速在大营的缺口集结,然后把长枪面对敌军,斜插在地上,形成密密麻麻的长枪阵。然后,他镇定地呼喊着:
“准备火雷,点燃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