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军撤退的烟尘尚未完全消散在北方天际,安阳城内外已然是一片忙碌与重建的景象。
胜利的欢呼沉淀下来,化作更具体的行动。
士兵们清理着战场上的遗骸与破损军械,民夫们修复着城墙的伤痕与倒塌的房屋,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浓重的血腥与硝烟,而是泥土、石灰和一种劫后余生的、带着疲惫的希望气息。
叶明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太久。战事虽歇,百废待兴,更有潜在的威胁远未消除。他在府衙召集了所有核心人员,进行战后第一次全面议事。
“……此战,我军阵亡一千三百二十七人,重伤失去战力者五百余,轻伤无数。”周廷玉的声音沉重,念出的是一个个鲜活性命换来的数字,“城中民房损毁逾三百间,北门及附近城墙需大修,各类守城物资消耗殆尽……”
一连串的数字,让议事厅内的气氛变得肃穆。胜利的代价,同样沉重。
“阵亡将士,务必妥善安葬,立碑纪念,其家眷从优抚恤,子女由府衙供养至成年。”
叶明沉声道,这是他能为这些英魂做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承诺,“伤者集中救治,所需药材,不惜代价。格物院医学小组,要全力协助。”
“是,大人。”周廷玉郑重记录。
顾慎接着汇报军情:“吕威虽退,但撤退有序,‘幽狼骑’主力尚存。据斥候回报,他们已退入幽州境内,在距离边境八十里的‘黑石隘’驻扎下来,并未直接返回幽州城。看样子,刘琨和吕威,并未完全死心。”
“意料之中。”叶明点了点头,“经此一败,刘琨短期内应无力再组织大规模进攻,但他绝不会放弃对安阳的觊觎。黑石隘驻军,既是防御,也是监视,更是悬在我们头顶的一把剑。”
他看向众人,语气转为坚定:“所以,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安阳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恢复元气,并变得比战前更加强大!”
“第一,城防重建与升级。周大人,城墙修复不仅要复原,更要加固。水泥要大量投入使用,关键地段可增建棱堡、箭塔。北门需重新设计,采用更坚固的结构和材料。”
“第二,军备补充与革新。顾慎,边军需尽快补充满员,加强训练。格物院要加快新型札甲的生产列装,弩箭、‘雷火’(火药武器)的储备必须恢复到战前水平,并力求超越。尤其是那‘镇远将军炮’,林师傅,新炮的研制是重中之重!”
林师傅连忙起身:“大人放心,有了韩将军提供的思路,我们已开始尝试多层锻铁卷筒之法,虽艰难,但有信心!”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叶明目光扫过众人,“民生与生产。战争创伤需要抚平,工坊要尽快复工,毛纺合作社要重新运转,春耕在即,农事绝不能耽误!要让百姓看到,安阳不仅守得住,更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众人齐声领命,各自忙碌起来。
战后重建的浪潮,迅速席卷了安阳。格物院成为了最繁忙的地方。医学小组的郎中们将在显微镜下观察“青霉”抑制“微虫”的现象投入了实践。
他们开始尝试用培养的青霉滤液清洗重伤员的创口,虽然条件简陋,效果不稳定,但确实有一些原本可能因感染而死的士兵,奇迹般地挺了过来。
这微小的成功,给了所有人巨大的鼓舞,也标志着安阳在微生物医学领域,迈出了懵懂却坚定的第一步。
冶铁工坊内,炉火昼夜不熄。匠人们按照韩青提出的“多层锻铁卷筒”思路,反复试验。
将百炼精钢锻打成均匀的薄板,再小心翼翼地卷成圆筒,用烧红的铁箍一层层套上紧固,冷却后便紧密结合。
这个过程极其考验手艺和耐心,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但没有人放弃。因为他们知道,这尊新的“镇远将军”,将是安阳未来安全的保障。
其其格管理的毛纺合作社也迅速恢复了生产。战时的“火油罐”给了她启发,她组织妇女们利用战后收集到的破损皮甲、废弃油脂,熬制出更多的猛火油储备起来。
同时,合作社也开始尝试用更精细的羊毛,纺织更轻薄保暖的布料,试图开拓更高端的市场。
这一日,叶明在巡视重建中的北门时,遇到了正在帮忙搬运石料的其其格。她挽着袖子,脸上沾着灰尘,却干劲十足。
“其其格,辛苦你了。”叶明说道。
其其格抹了把汗,笑道:“大人,安阳不只是汉人的安阳,也是我们所有归附部落的家。保卫家园,谈何辛苦。”
她顿了顿,看着逐渐恢复生机的城市,眼中有着光,“经过这一战,草原上那些还在犹豫的部落,应该更能看清,追随安阳,才是正确的选择了。”
叶明点了点头。的确,安阳顶住了幽州三万大军的压力,这份实力和韧劲,比任何言语都更有说服力。他相信,很快就会有更多的部落做出明智的选择。
就在这时,石小星带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消息。
“大人,西域商人阿里甫回来了!而且……他带来了一支规模更大的商队,还有几位据说是来自‘大食’(阿拉伯帝国)的商人!”
叶明精神一振!战火刚刚平息,丝绸之路的驼铃声便再次响起,这无疑是对安阳稳定和发展的最好背书!
他立刻吩咐:“以最高礼节,迎接阿里甫先生和他的朋友!”
硝烟散尽,废墟之上,新的生机正在蓬勃生长。技术的探索、生产的恢复、商业的繁荣、以及人心的凝聚,共同构筑着安阳更加坚固的根基。
叶明知道,眼前的安宁来之不易,未来的挑战依然严峻,但只要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安阳必将成为这片土地上,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强大存在。
而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未来,投向了那尊尚在工匠手中锤炼的、代表着力量与希望的崭新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