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的心中,一直都还是有将邓艾儿子邓忠招为自己的妹婿的想法。
毕竟邓忠勇猛异常,又生的漂亮异常,面如傅粉唇若涂脂,是个大帅哥,而且年龄才十五岁,正好和刘理相配。
虽然总有人说,婚配别找外形太好的,但刘禅的择偶观有点偏,她就喜欢外形的,毕竟人品才学这些东西都有假的,惟有外形假不了,万一找了个伪君子,婚前各种好,婚后原形毕露,真的是啥都没捞着。但找个好看的配偶,就算对方人品不怎么样,最后也分开了,至少也捞着一个美女或者帅哥,过程也是舒适的。
她自己只喜欢漂亮的美女,所以以己度人,她还是想给刘理找个帅的。
但刘禅对于邓艾,一直都不想绑定太紧,虽然邓艾现在是荆州刺史,但未来很多年,他都很难有提升,毕竟姜维,邓艾,蒋琬,魏延分别担任凉州,荆州,益州,雍州刺史,这四个职位,已经是很高的职位了,再升就是到朝中担任三公了。
刘禅不知道长久的不给邓艾升职,他会不会心生怨恨。万一他真的太看重官位这种东西,忘了自己把他从寒微中提拔出来的知遇之恩,那刘禅将刘理嫁到他们家,就是害了刘理了。
除此以外,十四五岁或者十六七岁的青年才俊,还真没有几个被刘禅看在眼里的。
不过不要紧,妹妹年龄还小,还有的是机会去发现和考察优秀的孩子。
如果实在没有好孩子,那就只能委屈妹妹,等她到了二十三四岁自己的这个年龄的时候,去嫁给比她小六岁的诸葛瞻了。
虽然女人比男人大六岁,很难成婚配,但从后世来的刘禅,觉得也不是那么不可接受。
诸葛亮没有原本的历史上那么忙,有的是时间教育儿子,诸葛瞻虽然现在才七岁,但聪明伶俐,知书达礼,又长得粉雕玉琢,非常漂亮。
当然,这个诸葛瞻不是历史上的那个诸葛瞻,刘禅穿越过来后,已经极大的改变了世界,凡是她拿下荆州和益州之后才出生的人,很难说这个人跟原本历史上的那个人有什么关系。
关羽,张飞,诸葛亮,姜维,曹彰就是历史上的关羽,张飞,诸葛亮,姜维,曹彰,但刘永,刘理,刘谌,诸葛瞻,可以说和历史上的刘永,刘理,刘谌,诸葛瞻毫无关系。
刘理的婚事不着急,将家里男孩们的婚事全部确定好之后,刘禅也歇了一口气。她不但是国家之主,也是这个家的主人,这些事,都得她一个人操心。
难得刘家人聚集在一起,刘禅干脆把刘封和刘林也留了下来,再一想,既然刘封和刘林在这里,干脆把关家人,张家人一起叫过来,就当是大家一起吃一餐定亲饭好了。
于是刘禅让春梅去把关家人和张家人全部叫到宫里来,他们几家的关系一直很好,什么定了婚以后,孩子们就不要再见面了,这样的礼节完全不用管也不用遵守,没结婚之前,大家仍然是兄弟姐妹。
尤其像刘谌和关颖,才八九岁,结婚还有七八年呢,订婚本来就是为了安抚关羽的心,免得他突然老死看不到刘关两家结亲,所以订婚之后,刘禅完全没有让这些弟弟妹妹侄子侄女们结婚前再不往来的想法。
让他们先培养培养感情,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挺好的。
三家人合在一起快快乐乐的吃完饭后,刘禅才送走关羽和张飞两家人。
一天下来,刘禅真是忙得脚不沾地,没休息一下。早上就是回长安的第一次早朝,然后就是去诸葛亮那里了解政务,又接连去关羽和张飞家里提亲。
现在终于忙完,也可以好好洗个澡,休息一下了。
从荆州一路回来,昨天晚上因为太累,回长安就倒头睡了,连澡都没洗一个。
……
转眼之间,又到了快过年的时候了。
年前几天,刘禅依然是十几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没有战事的时候,她一定会是带着粮食和财物出城赈济穷苦百姓。
不过现在和以前有了一些不同。
经过她多年来的努力,在她的辖区,穷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或者说,她现在救济的穷人,标准已经比以前高很多了。
以前,是衣无寸缕,屋无茅草,饥寒交迫到了极点,如果没有她的救济,很可能这个冬天都活不下去的人,才是急需她救助的人。
而现在,家无余财,床上只有柳絮填充的被子,家里有锅碗瓢盆,但没有柴也没有煤的人,也是她救助的人。
她的治下,已经没有身无寸缕,屋无茅草的穷人了。
不是他们都已经灭亡了,而是他们在刘禅的治下,都已经过上了最穷也有床柳絮被子,最穷家里也有几斤粟米的日子了。
刘禅十几年来的努力,终究是没有白费的。
只要用心去做,也许让经济高速发展并不容易,但消除贫困,只要有一个廉洁高效的组织,真的不难。
但说来容易,真的建立一个廉洁又高效的组织,真的建立每一个官员都用心的去消除贫困的组织,似乎又不容易。
可是刘禅,她就真的做到了。
现在刘禅,救济穷苦百姓可以不再带着重重的,堆满好几十车的粮食了,她直接带着钱财就可以救济百姓了。
因为她已经建立了一个商品相对于封建社会来说算得上高度发达,货运也很便利的社会,只需要给钱给穷人,他们自己就可以买到粮食,买到其他过冬的物资了。她的每一个县城,都有粮食储备的仓库,只要有钱,都可以买到粮食。囤积居奇,试图操控粮价的人,刘禅会让他们亏得血本无归。
以前她遇到的穷人,即使她给他们钱财,他们也没法拿着钱财,去遥远的城里买到粮食,走不出多远,他们就冻死饿死了。
而现在呢,穷人虽然是穷人,但并没有穷到山穷水尽,由于刘禅的修路政策,只要为国家修路的人,每年总能赚到一些钱,换取粮食和布料。
只要刘禅再给他们一些救济,过完冬天是完全可以的。
人口不是资源,人口也不是耗材,刘禅的心中,人口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和劳动,他们曾经用双手改变着世界,创造着价值,世界就该对他们报之以温柔。
商品能够更有效的运转,导致刘禅现在出门只需要带钱,就可以救济百姓。而带钱无疑比带粮食更方便,又让她能救济更多的百姓。
直到大年前一天,刘禅才风尘仆仆的返回长安。
她把诸葛亮叫到了宫里,跟他谈起了一路的所见所闻,笑得如同孩子一般开心。
看着刘禅的笑脸,听着刘禅银铃般的笑声,诸葛亮沉默不语,只是在心底感慨着。
他越来越感觉到,刘禅的胸怀,宽广到任何人都无法接近,如果说上古的圣人都是传说,那么刘禅就一定是真实存在的圣人。
只是诸葛亮唯一担心的,是刘禅把皇帝做成了这样,以后的皇帝可怎么办,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如果将来有一天,失去了刘禅之后,他们的生活倒退了,那又怎么办?
他不知道,刘禅心中,帝制本来就不该再持续太久了,以后的皇帝做不好怎么办?百姓的要求高了,而且民智又开了,百姓回不到以前的愚昧时代怎么办?
在刘禅心中,这很简单,推翻帝制,换上能和刘禅一样做的好的圣人就行了。
刘禅笑着说道,
“去年全国上下都没有好好的过年,今年还是好好的庆祝一下吧。”
如今国家收了五千万石粮食,棉花收了上亿斤,各种布匹,绸缎,蚕丝也都是充满了府库。更重要的是,这些都是国库里的物资,民间的物资,更是这个数量的好几倍。
银矿,金矿,铜矿也都有大力开采,修路修到了各县各乡。
在这样的条件下,适当的消费不但不是浪费,而且还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去年因为刘备去世,全国既没有好好的过年,也没有好好的庆祝刘禅的万寿节,刘禅爱热闹,今年反倒有些期待双节能热闹一点了。
诸葛亮本来是个清心寡欲严于律己的人,但此时刘禅提起要热闹一点,诸葛亮却完全赞同。
过年只剩一天时间了,也来不及再改什么了,但刘禅的万寿节,完全可以从现在开始好好规划,给她过一个热热闹闹的生日,让她开心开心。
诸葛亮对刘禅说道,
“我家有桑八百株,田~”
刘禅一愣,不由自主的接着说道,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干嘛?
诸葛叔父怎么突然说起历史上的《临终表》来了,难道他大限将至了?不可能啊,大过年好端端的,他干嘛突然交代后事?
诸葛亮也看着刘禅愣住了,怎么,阿斗突然不想当皇帝了,怎么自称起‘臣’来了?他狐疑的问道,
“陛下你说什么?”
刘禅说道,
“这不是你要说的话吗?”
诸葛亮哈哈大笑,说道,
“我知道陛下神机妙算,但再怎么神机妙算,也算不到我要说什么吧?
我都这么多年不在成都了,怎么可能成都有桑八百株?
我在南阳有八百株桑,而且我堂堂丞相,这么多年的俸禄,我也不止薄田十五顷吧。
我在南阳有田上百顷,回长安后,在关中也置田百顷,家中共有良田两百余顷。”
刘禅大喜,笑着说,
“我都没关注过你的家业。原来你现在有两百顷地啊,甚好,甚好!
你刚才想说什么,你接着说。”
相父不是那个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的相父,对于刘禅来说,真是太好了。至于有田两百顷,对于年俸四千多石的上公来说,实在不算什么。刘禅虽然设立丞相,但并没有废弃太尉,司徒,司空三公,而是让丞相,大将军,太傅一样,成为位在三公上的上公。反正诸葛亮之后,她不会再提拔另一个丞相了,到时候再重置三公还麻烦。
诸葛亮笑着说道,
“我说,我一年收入也很高,想好好的给你办个万寿节。
你不用担心花钱,这件事全部交给我好了。”
刘禅大笑。
历来皇帝的生日都是国家大事,尤其是某些特别喜欢过生日的皇帝,经常拿着国库嚯嚯。
这也间接的说明了一件事:皇帝真要大办万寿节,花费可不小!
就靠诸葛亮私人赞助,哪能办的了一个皇帝的万寿节。
就算能办,也得让诸葛亮大大的破财。
刘禅边笑边说,
“我生日哪里能让叔父出钱。既然叔父有心给我操办万寿节,那就交给叔父办吧,不过钱的事,还是从国库中取吧。
我就办这么一次生日,天下万民不会怪罪我的。”
过完年后,是她的二十四岁生日本命年,上一次她大办生日,还是她十五岁之时,从她十五岁及笄之年,到现在又已经九年过去了,九年时间,她的生日从千秋节变成了万寿节,却再也没有大肆操办过了。
诸葛亮笑着说,
“你既然叫我们这群人叔父,我们也该表示一点心意,你放心好了,我们这群人一定帮你把生日过得热热闹闹,开开心心。
国库的钱,不就是你的钱吗?用你自己的钱过你自己的生日,怎么能体现我们这群人的心意。”
刘禅一直没有将公私分开,她还没有建立内库,没有她的私人财产,现在整个国家财政都是用的她的钱。
她的钱,是由她自己,孙鲁班,十常侍共同管理的,十二个人都相当于大司农,天下的粮仓国库,都是她的私房钱,国家有支出,都直接用她的私房钱。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刘禅有很多事情,比如修路,比如读书,比如未来统一全国,都要花很多钱,如果建立内外库,将国家财政和她的私产分开,她担心自己会被大臣掣肘。
反正她现在还没统一天下,在统一天下之前,她宁愿大汉朝廷的所有财产都公私不分,宁愿一直都不把这个草台班子正式化。
就这样一直草台班子下去,挺好的,直到国家统一,一切彻底走向正轨再说。
无论哪个朝代刚建立的时候,财政也都是草台班子,君主掌握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