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起看着陈可卿,心中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他说道:“皇后,朕与你一同前往安乐侯府为祖母守灵如何?
一来,朕也可尽一份心意;二来,朕与你一同前往,自然也就没有人敢说什么了!”
陈可卿有些惊讶,但随即明白了杨起的用意。她说道:“陛下思虑周全,有陛下一同前往,臣妾也更安心。”
杨起点了点头,“此事你先去安排吧,朕会让内务府做好相关准备。”
陈可卿领命后,便退出了养心殿。她的心中既充满了对祖母的哀思,又为能得到陛下的恩准而感到欣慰。
次日,刘氏的马车在一众侍从的簇拥下缓缓停在安乐侯府前。凤辇所到之处,府中众人皆跪地相迎,气氛庄严肃穆。
陈瑀早已在府门处等候,看到母亲的凤辇,他急忙上前,跪地磕头:“儿臣恭迎母后。”
刘氏缓缓下了马车,看着跪在地上的陈瑀,眼中既有悲伤又有失望。她没有立刻说话,只是默默地走进了府中。
陈瑀起身,跟在母亲身后。刘氏径直走进了大厅,在主位上坐下。她看着陈瑀,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瑀儿,你可知你如今成了什么样子?”
陈瑀低下头,不敢直视母亲的眼睛:“儿臣知道错了,让母后失望了。”
刘氏叹了口气:“今时不同往日,母后二字不要再提!你祖母对你寄予厚望,你却整日沉迷酒色,荒废家业。如今她老人家走了,你可曾想过,你有何颜面去见她?”
陈瑀泪水再次夺眶而出:“儿臣不孝,辜负了祖母的期望。儿臣已经下定决心,要好好整顿这侯府,不再让祖母和母…娘亲失望。”
刘氏看着陈瑀,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欣慰:“你能有此决心便好。这侯府,是你以后的立身之本,你要好好守护。从今日起,你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
陈瑀重重地点了点头:“儿臣谨遵娘亲教诲。”
随后,刘氏又对守灵的具体事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她要求每天都要有专人负责打扫灵堂,更换祭品;守灵的人要轮流值守,不可有丝毫懈怠。
陈瑀认真地听着母亲的安排,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祖母的后事办好。
守灵的日子开始了,陈瑀每天早晚都会亲自到灵堂上香,为祖母祈福。他也按照母亲的要求,认真处理府中的事务,不再沉迷酒色。
府中的下人看到侯爷的变化,都感到十分惊讶。他们也都更加尽心尽力地做事,希望能为老夫人的守灵之事出一份力。
然而,就在守灵的第三天,府中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这天夜里,陈瑀正在灵堂守灵,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嘈杂声。他急忙起身,走出灵堂,只见一群黑衣人正在府中四处乱窜,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陈瑀心中一惊,立刻大声喊道:“来人啊,有刺客!”
府中的护卫们听到喊声,纷纷赶来。他们与黑衣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陈瑀也加入了战斗,他手持长剑,与黑衣人拼杀在一起。
经过一番激战,大部分黑衣人都被打倒在地,但仍有几个黑衣人趁乱逃走了。
陈瑀喘着粗气,看着地上的黑衣人尸体,心中充满了疑惑。他不明白,这些刺客为何会在祖母守灵期间闯入侯府。
这时,刘氏也闻讯赶来。她看着一片狼藉的侯府,脸色十分难看:“这是怎么回事?为何会有刺客闯入?”
陈瑀说道:“儿臣也不清楚。儿臣会立刻派人调查此事,一定给您一个交代。”
刘氏点了点头:“此事不可小觑,你要尽快查明真相。这守灵期间,府中一定要加强戒备,不可再出任何差错。”
陈瑀说道:“儿臣明白。儿臣这就去安排。”
陈瑀立刻召集府中的护卫和管事,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训斥,并要求他们加强巡逻,提高警惕。同时,他也派人四处打听刺客的来历。
经过几天的调查,陈瑀终于得知,这些刺客是受了朝中一位大臣的指使。这位大臣与陈瑀的家族有矛盾,一直想找机会打压他们。
陈瑀将此事告知了刘氏,刘氏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愤怒:“哼,竟敢在老夫人守灵期间派人来捣乱,真是胆大包天。瑀儿,你要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
陈瑀说道:“儿臣打算向皇上弹劾这位大臣,让他受到应有的惩罚。”
刘氏点了点头:“好,此事你尽管去做。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鲁莽行事。”
陈瑀领命而去。他写了一份弹劾奏章,呈递给了皇上。杨起看了奏章后,十分生气,“子孝,你且先回去,朕会给你一个交代的!”
陈瑀见此,也不再多说什么,领命退下。
第二天,陈瑀就听到,他弹劾的那个大臣被斩首的消息!
数日后,杨起和陈可卿带着一众侍从前往安乐侯府。安乐侯府上下一白,却又不失肃穆。刘氏和陈瑀披麻戴孝在府门口等候。
“臣陈瑀见过陛下,见过皇后。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陈瑀躬身行礼,声音洪亮。
杨起和陈可卿下了马车,杨起说道:“陈爱卿平身。朕此次前来,一是为徐老夫人尽一份心意,二是想与皇后一同守灵。”
陈瑀感激地说道:“陛下和皇后如此仁孝,实乃臣之荣幸。臣定会安排好一切,让陛下和皇后安心守灵。”
随后,杨起和陈可卿在陈瑀的带领下,走进了灵堂。
灵堂内,徐氏的棺椁停放中央,四周摆满了鲜花和祭品。杨起和陈可卿也同样披麻戴孝一脸悲伤的上前上香,表达了对徐氏的哀思。
守灵的日子里,灵堂内烛光摇曳,香烟袅袅。杨起和陈可卿静静地跪在蒲团上,神情哀伤。刘氏不时过来添茶,看着两人,眼中满是感激。
“陛下,皇后,夜深了,你们先去歇息片刻吧。”刘氏轻声说道。
杨起摆了摆手,说道:“小姨不必多言,朕既已决定守灵,便要尽到孙女婿的本分。”
陈可卿也跟着说道:“小姨,我与陛下心意相同,祖母待我极好,我定要多陪陪她。”
刘氏眼眶泛红,哽咽着说:“有你们如此重情重义,老夫人在天之灵也能安息了。”
夜渐渐深了,灵堂外传来阵阵风声,像是徐氏在诉说着不舍。杨起和陈可卿依然一动不动地跪着,回忆着与徐氏相处的点点滴滴。
“陛下,记得我小时候,祖母总爱拉着我坐在院子里,给我讲那些古老的故事。”陈可卿轻声说道,眼中满是怀念。
杨起握住她的手,安慰道:“朕能感受到你对祖母的感情,她一生善良贤德,是值得我们敬重的长辈。”
就这样,两人在灵堂中守了三天三夜。出殡的日子到了,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片哀伤的氛围中。徐氏以国公夫人的礼仪下葬,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
杨起和陈可卿走在队伍最前面,他们身后是陈瑀、刘氏以及安乐侯府的一众家眷。街道两旁站满了百姓,他们纷纷低头默哀,表达对徐氏的敬意。
送葬队伍缓缓来到了墓地,棺椁被缓缓放入墓穴。陈可卿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她扑在墓穴旁,悲声道:“祖母,您一路走好,孙女以后再也不能承欢您膝下了。”
杨起将她轻轻扶起,说道:“皇后节哀,祖母一生磊落,她去了另一个世界,也会过得很好。”
陈瑀走上前,说道:“陛下,皇后,祖母一生勤俭,她生前曾说过,不想有太多奢华的陪葬品。”
杨起点了点头,说道:“徐老夫人一生贤良,朕尊重她的意愿。不过,朕会在墓前立一块石碑,刻上她的生平事迹,让后人永远铭记她的恩德。”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随后,众人开始填土,将墓穴封好。
葬礼结束后,杨起和陈可卿并没有立刻回宫。他们留在了安乐侯府,陪伴刘氏和陈瑀。
“小姨,以后有什么难处尽管跟朕说,朕定会全力相助。”杨起说道。
刘氏感激地说道:“陛下如此厚爱,老身实在感激不尽。老夫人走了,我们定会好好生活,不辜负她的期望。”
陈可卿也说道:“小姨,您就把我当成您的亲生女儿,有什么事都可以跟我说。”
在安乐侯府住了几日,杨起和陈可卿才回宫。经过这次守灵和葬礼,他们更加懂得了亲情的珍贵,也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感情。而徐氏的贤德和善良,也将永远留在他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