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顿了顿,压低了声音,双目直视叶戈若夫,话语间带着试探:
“假如...我是说假如,我们拥有一种超级武器,只需要一枚,就足以将一座城市从地图上抹去……
你觉得,我是否应该使用它?”
楚门在此刻透露出原子弹的存在,显示出他对叶戈若夫非同寻常的信任。
毕竟,正是这位老朋友背后的财团力量和关键节点的鼎力支持,才让他这个获得了副统领的提名,并最终相对平稳地接掌最高权力。
叶戈若夫,心中了然,面上却露出适度的惊讶与沉思。
作为张弛通过系统购买,费尽千辛万苦打入白鹰上层的合成人特工,他是绝对忠诚于张弛的,回答自然要倾向于张弛和南洋的利益。
他晃动着杯中的琥珀色液体,缓缓开口:
“哈里,这种武器的威力听起来确实惊人。
直接使用,或许能迅速终结战争。”
他话锋一转,眼神变得犀利起来,那双灰蓝色的眼珠越发明亮:
“但是,我有一个不同的想法。我们或许……可以先打一下,再扔炸弹。”
“哦?”
楚门挑了挑眉,示意他继续。
“我的意思是,在动用这种终极武器之前,先在亚洲,在太平洋西岸,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无可争议的兵力投送和两栖登陆,先试探性的登陆鬼子本土。”
叶戈若夫身体前倾,声音低沉而富有说服力:
“这不仅仅是打给鬼子看的,更是打给克林姆林宫那头红色毛熊看的。”
“我们需要向他展示,白鹰不仅有毁灭性的新式武器,更有将百万大军投射到世界任何角落,并打一场艰苦卓绝地面战的决心和能力。
如果我们只扔炸弹,却不展示我们在地面战斗中的意志,毛熊可能会误判,认为我们畏惧伤亡,只会依赖远程武器。
那么,他们在欧罗巴,在远东,就很可能会得寸进尺,进行各种危险的试探。”
他抿了一口酒,总结道:
“到时候我们再疲于应付,不如一开始,就用一次实实在在的登陆作战,结合后续的超级炸弹,彻底断绝他们任何冒险的念想。
雷霆与烈焰,缺一不可,对吧?”
叶戈若夫心中尚有未尽之语未曾明说。
只要白鹰百万大军真的登陆霓虹本土,对南洋而言便是巨大的战略利好。
一方面,如此规模的远征军所产生的天文数字般的后勤需求,从食品、被服、油料、到建材、运输服务,必将催生海量订单。
南洋作为距离鬼子最近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凭借地利和产能,足以从中攫取巨额利润。
另一方面,惨烈的登陆作战必然造成双方巨大伤亡,血仇一旦结下,即便霓虹战后被迫成为白鹰附庸,民间潜藏的反白鹰情绪也将成为永久裂痕。
这将极大牵制白鹰在远东的精力,为南洋未来的崛起创造更宽松的战略环境。
这一夜,书房内的灯光直到深夜依然亮着。
楚门与叶戈若夫边饮边谈,就未来的亚洲格局、与毛熊的潜在竞争、以及战后经济重建交换着看法。
楚门只觉得思路愈发清晰,心中对这位挚友的倚重又加深了几分。
他却不知,今夜看似随意的交谈,正悄然影响着他心中关于国策的走向,将太平洋彼岸那个新兴的南洋合众国,推向一个更为有利的位置。
-----
碧蓝的海浪轻抚着椰林环绕的码头,一艘经过改装的远洋客轮缓缓靠上仰光港的泊位。
舷梯放下,一群穿着略显厚重欧式西装、面色带着长途航行疲惫,眼神却难掩警惕与好奇的男男女女,在南洋中央情报司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踏上这片湿热的土地。
为首的是一位戴着眼镜的老者,正是第三帝国顶尖的大型飞机设计师——布吕诺夫·巴德博士。
他停下脚步,整理了一下有些发皱的衣领,看向身边一位负责接待的、容貌清秀的南洋华裔女性特工,用汉斯语谨慎地问道:
“恩,跟我说说你们的规矩吧。第一次见面,我是应该鞠躬,单膝下跪,还是行抬手礼?”
那女特工闻言,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然的笑意,用流利的汉斯语回应:
“博士,我们这里不兴那些礼节。见面握手就好,简单,也平等。”
巴德博士微微一怔,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心里琢磨着平等这个词在东方语境下的含义,点了点头。
次日,在仰光郊区新城一处绿树掩映、戒备森严的会客室内,张弛见到了这批他花费了不少心思才“请”来的汉斯专家。
除了巴德博士,还有喷气发动机专家费迪南德·布朗德,以及几位在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
张弛今天穿着一身轻便的南洋式立领夏装,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目光扫过眼前这些未来在毛熊搞出了与图-16同台竞技的大飞机的专家们。
一个个面色还算红润,身体也不算瘦弱,看来邮轮上的伙食还行。
“各位,一路辛苦了。”他开口,语气随意得像是在聊家常,“看起来,你们还算适应南洋的天气和饮食?”
巴德博士等人原本内心颇为忐忑,甚至带着几分身为战败国俘虏被转手的屈辱与畏惧。
他们想象过无数次与这位南洋最高统治者见面的场景,或许是威严的审视,或许是倨傲的训话,却万万没想到是如此平易近人的开场。
费迪南德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连忙用汉斯语回答:
“一切都好,非常感谢贵方的款待。我们…对目前的待遇非常满意。”
“满意就好。”张弛点点头,也不绕圈子,“既然待遇满意,那么我们就直接开始谈工作吧。相信各位已经详细了解并签署了那份为期十年的研究合同?”
“没错,我们都签了。”巴德博士代表众人确认。
那份合同给出的科研自由度虽然不大,要求他们必须按照南洋的利益和要求来进行研究,但那保证安全的条款,和远超他们预期的薪酬、生活保障,是他们最终选择登上那艘船的重要原因。
“很好。”张弛脸上的笑容加深了些,“我们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来自汉斯和意呆的专家,到时候你们都安排在专家村居住,相信你们之间会有很多共同话题。”
虽然这些专家和军人,都是某种意义上二战中的‘败犬’。
但他们对南洋来说,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