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最近对人的体质差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脑海里像装满了问号,整日思索着各种关于人体的奇妙问题。
这一日,黄帝瞅见伯高正坐在庭院的石凳上,手捧着一本古老的医书,聚精会神地研读着。黄帝眼睛一亮,仿佛找到了答案的钥匙,迈着稳健的步伐,径直朝伯高走去。
黄帝一屁股坐在伯高对面,脸上带着好奇的神情,挠了挠头说道:“伯高啊,我最近一直在琢磨,这人世间的人呐,那真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有胖的,有瘦的,有大块头,有小个子,体温也有高有低,年龄更是有老有壮,有少还有小。这要想把这些不同区分清楚,到底该咋个弄法呢?你快给我讲讲呗,我这脑袋都快想破啦!”
伯高放下手中的医书,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看着黄帝那急切的模样,慢悠悠地说道:“黄帝呀,您别急,这区分人的肥瘦、大小、温寒,还有老壮少小,这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咱先来说说这老壮少小的年龄划分吧。一般来说呀,人到了五十岁往上,那就得算老人啦。你想啊,五十岁就好比人生走到了秋天,树叶开始慢慢变黄,身体的各项机能也像老旧的机器,开始有点不太灵光喽。这时候呢,体力不如以前,记性也可能变差,就像一辆开了很久的车,零部件开始磨损,毛病也渐渐多起来咯。”
黄帝微微点头,追问道:“那为啥五十岁就算老呢?不能是六十岁或者七十岁呀?”
伯高笑着解释道:“黄帝,您想呀,人在年轻的时候,身体就像充满活力的小太阳,啥病都不怕,能蹦能跳的。可到了五十岁左右,肾气就开始慢慢衰弱啦。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就像房子的地基一样重要。肾气一弱,其他脏腑也跟着受影响,就像多米诺骨牌,一个倒了,后面的也跟着倒。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各种毛病就容易找上门来。所以呀,咱们就把五十岁往上的人归为老人啦。”
黄帝恍然大悟,又问道:“那壮呢,咋划分?”
伯高说道:“二十岁往上,就可以算是壮啦。这二十岁,就好比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年轻人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干啥都有使不完的劲儿。这时候,身体的气血充足,肌肉结实,就像刚出厂的新车,性能那叫一个好。你看那些小伙子、大姑娘,跑起来跟阵风似的,扛个重物也不费吹灰之力。这就是壮年期的特点,身体处于一个强盛的阶段,能应对各种挑战。”
黄帝笑着说:“确实是这样,年轻人就是有活力。那少呢,又是咋说?”
伯高接着说:“十八岁往上就算少啦。十八岁呀,就像是春天里刚冒头的嫩苗,虽然没有二十岁那么强壮,但已经开始展现出青春的活力。这个阶段的人,身体还在发育成长,气血也在逐渐充盈。就好比一棵小树,正努力往上长,虽然树干还不够粗壮,但充满了成长的潜力。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精力旺盛,不过比起壮年来,身体还是稍微嫩了点,就像还没熟透的果子,虽然已经有了味道,但还不够浓郁。”
黄帝好奇地问:“那六岁往上为啥就算小呢?六岁的孩子还啥都不懂呢。”
伯高耐心地解释道:“黄帝,六岁往上的孩子,身体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能跑能跳,也开始学习各种知识。从中医的角度看,这个阶段孩子的脏腑功能逐渐完善,就像小树苗开始长出更多的枝叶。虽然他们还很弱小,但已经迈出了成长的重要一步,所以我们把六岁往上归为小。这就好比一艘小船,虽然还在港湾里,但已经扬起了帆,准备驶向成长的海洋。”
黄帝若有所思地说:“伯高,听你这么一讲,这老壮少小的划分还挺有道理。那这肥瘦、大小、温寒又该咋区分呢?”
伯高清了清嗓子,说道:“黄帝,先说说这肥瘦。胖瘦呀,和人的脾胃功能关系可大了。脾胃就像身体的加工厂,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营养。有些人脾胃功能好,吃进去的东西能充分吸收,营养过剩了,就容易长胖,就像加工厂生产的产品太多,仓库都装不下了,只能堆在外面,这人就慢慢胖起来咯。而有些人脾胃功能差,吃进去的东西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营养不够,身体就像缺了油的机器,运转不灵活,人就比较瘦。”
黄帝问道:“那有没有办法让瘦人长胖,胖人变瘦呢?”
伯高笑着说:“当然有啦。对于瘦人来说,如果是脾胃虚弱导致的瘦,就可以通过调理脾胃来改善。比如说吃一些健脾开胃的食物,像山药、山楂、鸡内金这些,就像给加工厂送去优质的工具,让它能更好地工作。还可以适当运动,促进气血运行,帮助脾胃消化。对于胖人呢,如果想变瘦,就得控制饮食,少吃那些油腻、高热量的食物,别让加工厂生产太多产品。同时,多运动,把多余的脂肪消耗掉,就像给仓库清理库存。”
黄帝又问:“那大小又是咋区分呢?”
伯高说:“大小啊,这里说的大小一方面是指身材的高矮胖瘦,另一方面也和骨骼、肌肉的发育有关。有些人天生骨骼粗壮,肌肉发达,身材就显得高大魁梧,就像大树,树干粗壮,枝叶茂盛。而有些人骨骼纤细,肌肉相对不那么发达,身材就比较瘦小。这和遗传有一定关系,就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父母身材高大,孩子往往也会长得比较高。不过,后天的营养和锻炼也很重要。如果小时候营养充足,又经常锻炼,骨骼和肌肉就能更好地发育,身材也会更挺拔、强壮。”
黄帝好奇地问:“那温寒呢?人还有温寒之分?”
伯高说道:“黄帝,这温寒呀,指的是人的体质寒热。有些人是热性体质,就像小火炉,身体总是热乎乎的,甚至容易上火,脸上长痘,嘴巴干,大便干结。这是因为他们体内阳气比较盛,阳气就像火一样,太旺了就容易出现热的症状。而有些人是寒性体质,就像小冰块,手脚冰凉,特别怕冷,吃点凉的东西就肚子疼、拉肚子。这是因为他们体内阳气不足,阴气相对过盛,阴气就像水一样,太多了就容易出现寒的症状。”
黄帝疑惑地问:“那这热性体质和寒性体质该咋调理呢?”
伯高说道:“对于热性体质的人,要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这些食物就像给小火炉添柴,会让火更旺。可以多吃一些清热降火的食物,像绿豆、苦瓜、梨这些,就像给小火炉泼点水,降降温。还可以适当吃一些滋阴的食物,像百合、银耳,补充体内的阴液,让阴阳平衡。而寒性体质的人呢,要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像羊肉、桂圆、生姜这些,就像给小冰块周围生个火,让它暖和起来。平时还要注意保暖,别老待在寒冷的地方,多晒太阳,让阳气升起来。”
黄帝感慨地说:“伯高,听你这么一讲,我对人的肥瘦、大小、温寒,还有老壮少小的区分,明白多啦!不过,我又想到一个问题,不同年龄、不同肥瘦大小、不同温寒体质的人,生病的时候是不是也不一样,治疗方法是不是也得跟着变呀?”
伯高笑着点头说:“黄帝,您这问题问得太关键啦!确实啊,不同情况的人生病特点和治疗方法都有讲究。就说老人吧,刚刚咱不是说五十岁往上算老人嘛,他们肾气渐衰,身体的各种机能都在走下坡路。所以老人容易得一些慢性疾病,像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骨质疏松这些,大多和肾虚有关。而且老人的气血运行不像年轻人那么顺畅,容易出现血瘀的情况,比如说心脑血管方面的问题。”
“那治疗老人的病呢,就得特别注意补肾填精,就像给老化的机器加点好机油,让它运转得更顺畅。可以用一些补肾的中药,像熟地、山茱萸、杜仲这些。同时,还要兼顾活血化瘀,像丹参、川芎这些药,能让气血流通起来,减少血瘀带来的问题。但给老人用药得小心,剂量不能太大,他们的身体不像年轻人那么能扛,就好比一辆旧车,零部件都老化了,不能猛地踩油门。”
黄帝听得入神,问道:“那壮年人生病又有啥特点,咋治疗呢?”
伯高说:“壮年人身体强壮,气血充足,一般不容易生病。但要是生病,大多是因为外感邪气或者生活不规律。比如说,年轻人喜欢熬夜、喝酒、吃辛辣油腻的食物,这样就容易生内热,引发一些热性疾病,像口腔溃疡、痤疮、便秘这些。还有,他们工作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也容易导致肝郁气滞,出现情绪问题,比如烦躁易怒、抑郁等。”
“治疗壮年人的病,就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如果是内热引起的疾病,就用清热泻火的方法,像黄连、黄芩这些药,能把体内的热给降下来。要是肝郁气滞,就用疏肝理气的药,像柴胡、香附这些,帮他们把气理顺,心情也就舒畅啦。而且壮年人身体好,恢复能力强,用药可以稍微猛一点,但也不能过度,不然就像用力过猛扯断橡皮筋,反而对身体不好。”
黄帝又问:“那少年人生病呢,和壮年、老人又有啥不一样?”
伯高说道:“少年人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的各项机能还在不断完善。他们生病呀,很多时候和饮食、外感有关。小孩子大多喜欢吃零食,要是吃多了那些垃圾食品,就容易损伤脾胃,出现消化不良、积食这些问题,表现为肚子胀、不想吃饭、口臭。另外,少年人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邪气的侵袭,像感冒、咳嗽这些外感疾病就比较常见。”
“治疗少年人的病,要是脾胃问题,就着重调理脾胃,用一些消食导滞的药,像神曲、麦芽、莱菔子这些,帮他们把肚子里的积食消化掉。如果是外感疾病,就根据邪气的性质来用药。比如说,感受风寒就用辛温解表的药,像麻黄、桂枝;感受风热就用辛凉解表的药,像金银花、连翘。而且少年人用药剂量要根据年龄和体重来调整,不能和大人一样。这就好比给小树苗浇水,不能像给大树浇水那样,得控制好量,不然把小树苗给淹了。”
黄帝接着问:“那小孩子生病呢,是不是和少年又不太一样?”
伯高说:“小孩子生病和少年确实有点不同。小孩子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也就是身体还很脆弱,各项功能还不完善。所以小孩子更容易受到外邪和饮食的影响。除了常见的感冒、咳嗽、积食,还容易出现一些儿科特有的疾病,像小儿惊风、夜啼这些。”
“治疗小孩子的病,用药更得谨慎。因为他们身体稚嫩,对药物的耐受性差。一般会用一些药性比较平和的药,像小儿七星茶,能调理脾胃,清热定惊,对小儿积食、夜啼就有很好的效果。而且给小孩子用药,剂型也很重要,像颗粒剂、口服液这些,味道好,容易喂服。同时,还可以配合一些推拿按摩的方法,像捏脊,能增强小孩子的脾胃功能,提高抵抗力,还没有副作用,就像给小孩子做一场舒服的身体按摩,他们也比较容易接受。”
黄帝又想到了肥瘦的问题,问道:“伯高,那胖瘦不同的人,生病是不是也有区别呢?”
伯高回答道:“黄帝,您说得没错。胖人大多痰湿比较重,这是因为他们脾胃运化功能相对较弱,吃进去的东西不能很好地转化和排泄,就容易形成痰湿。所以胖人容易得一些和痰湿有关的疾病,像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这些。而且胖人行动相对不便,关节承受的压力大,还容易出现关节疼痛的问题。”
“治疗胖人的病,就得化痰祛湿,同时调理脾胃。可以用一些化痰祛湿的中药,像半夏、茯苓、薏苡仁这些。还要配合适当的运动和饮食控制,让他们把体内多余的痰湿排出去。而瘦人呢,一般阴液相对不足,容易出现阴虚火旺的情况,表现为口干舌燥、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治疗瘦人的病,就需要滋阴降火,用一些像生地、麦冬、知母这些滋阴的药,让他们体内的阴阳恢复平衡。”
黄帝接着问:“那大小不同的人,在生病和治疗上又有啥特点呢?”
伯高说:“身材高大的人,一般气血相对充足,骨骼肌肉强壮。但如果生病,可能病情发展比较快,因为他们身体壮实,病邪一旦侵入,就像洪水冲进了宽敞的河道,容易迅速蔓延。治疗的时候,用药剂量可以相对大一些,就像大船需要更多的动力才能开动。而身材瘦小的人,气血相对不足,抵抗力较弱,生病后恢复起来可能比较慢。用药就得注意剂量要小一些,药性要平和,避免过度用药对身体造成损伤,就像驾驶小船,不能用太大的力气,不然容易翻船。”
黄帝再问:“那温寒体质不同的人,生病和治疗又有啥不一样呢?”
伯高说道:“热性体质的人,容易感染热邪,生病后热象比较明显,像高热、口渴、尿黄、大便干结这些症状。治疗的时候,就需要用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药物,把体内的热邪清除掉,补充阴液。而寒性体质的人,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生病后寒象突出,比如怕冷、手脚冰凉、腹痛、泄泻。治疗就得用温阳散寒的药物,像附子、干姜、肉桂这些,帮他们把体内的寒邪赶走,恢复阳气。而且寒性体质的人平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寒邪再次入侵,就像给房子多加点保暖材料,不让冷空气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