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函谷关确实不愧是天下雄关,张合率领的人马就被牢牢卡在函谷关之外。
哪怕如今随着黄河泥沙堆积等因素,函谷关不再是如同先秦时期一样完美的防御关隘。在城外留下了一条宽阔的可以行军的通道。
只是这座千年雄关依旧不容小觑,高大坚固的城墙,训练有素数量不多的精锐士兵加在一起,就是数万大军也难以攻克。
城高池深意味着难以强攻,士兵数量不多意味着粮食能支撑很久,这两样加起来确实是非常让攻城者面对这座城池的时候十分难受。
要知道,尽快攻破关隘进军敌人的领土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刘备军主力跨过临汾直接进入关中,需要正面友军进行配合,若是被困在函谷关面前,那自然是前功尽弃,无法实现对曹军最大的打击。
而不管是前方的关羽,还是后方的顾南行,自然也都很清楚这一点,自然他们都会选择为这一路兵马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
于是,关羽带着少量部队进入临汾谷地,支援刘备南下,而关羽军其余精锐由太史慈率领,尽数渡河支援于禁所部攻破函谷关。至于顾南行,则是把点子王魏延派到了前线,让他带了十营兵力支援进攻函谷关的刘备军。
而刘备则是派出了法正轻骑前来,并且携带了敕书,让于禁统领这一路兵马,以最终攻破函谷关。
等到各路人马到齐,已经是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的十一月十一了。天已经渐渐转凉,哪怕是于禁率领人马早就修筑好了完整的工事,依旧让士兵们感觉到寒冷。
而在寒风之中攻城,对于刘备军这样训练有素的队伍依旧是非常困难的。
于禁本人对此也无能为力,他擅长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可是面对天气这样不可控制的事情终究是只能无奈叹息。
好在,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或者说无法解决的事情。因为,这次来支援的人里既有勇武无双的猛将,也有总能想出办法的谋士。
当然,此刻要是有配重式投石机,这关城自然是很容易就可以攻破。可是,这玩意儿需要大批技术熟练的工匠,还需要有合适的指挥者,这些目前可都在刘备军中呢!
没办法,这个时代的设计图,哪怕是顾南行普及了透视法,也没办法让工匠们照着图制造东西。技术传播在这个时代,本来就是十分缓慢的,尤其是这种复杂的大型设备。
不过,法正和魏延凑在一起,绝对缺不了不走寻常路的办法。
作为直扑潼关计划的头号设计师,法正这次主动请缨前来,就是要实现刘备军主力军团齐聚潼关,与曹军决战的局面,落下一半友军,那事情可就麻烦了。
好在,还有个魏延特别了解法正的战术意图,提出了一个让法正颇为心动的提案。
“如今函谷关之敌人已经是瓮中之鳖,他们人数不多,又被我军团团围住。虽然我军无法立即破城,但是如果我们趁着冬天,延伸道路,完全可以只留一旅之师,其他大军继续向前进攻。”
听到魏延这么说,于禁也是看了看其他人的想法。他本人其实并不喜欢这个战法,在他看来,这无异于给自己作战埋下一颗巨雷,一旦出现问题,那就是全军覆没的结果。
好在太史慈出声提出意见:“我军轻兵激进,那后路一旦被断,怕是要全军覆没。这函谷关不管怎样,必须不能再对我军形成威胁才好。”
不等看上去有些异动要为魏延说话的法正开口,于禁便抢先说:“太史子义说得好,不管怎样,非得是让函谷关之敌,不能威胁我军再行出兵。更何况,我已经围攻函谷关半月,颇有成效,请张将军为诸位解说一下。”
法正被打断开口,只能是耐心听对方讲解。没办法,谁让刘备在他请缨的时候特意嘱咐他,于文则(指于禁)沉稳有度有大将之风。让法正临敌作战之事多听于禁的意见,不要执着于奇谋奇策,也看看军人如何稳中求胜。
无人反对,张合就讲了起来,说明他们在战斗中如何发现受伤的敌人越来越多,虽然说有些伤员可以守城,但是想要出城进攻那就是痴心妄想了。
按照张合的说法,刘备军此前的进攻每天能给敌人城池制造一百多伤员,而对方总共不过三千士兵,考虑到受伤恢复,那也就是说,再有二十几日就可以打垮这支敌军了。
“二十几日太久了,上将军已经进入临汾,曹仁车胄屡战屡败,我等非得抓紧不可。”法正这时候抓住机会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那诸位可有加速破城之法?”
这时候张合倒是提出了一个建议:“若是我们能昼夜猛攻,那自然是可以缩短时间。”
“这倒是个办法,只是下城也得是十日之后了。”于禁一边说一边看向了法正和魏延。
这时候法正倒是想到了什么问魏延:“文长(魏延的字),这几日攻城你可参与了?”
听到这话魏延都懵了,回复道:“军师这是哪里话?我今日才到,如何登城作战?”
听到这个,法正乐了:“这就对了,魏将军、太史将军、张将军皆是武艺高强之将。若是他们参与攻城,岂不是杀伤更多?”
“是,城中曹军无有猛将可匹敌三位将军。”于禁也点头称是。
“那,如果我请三位将军轮流带兵,昼夜不停连攻函谷关十日,关城内当剩下多少可战之兵?若是留下十营兵马,看住关城内之敌,可否保后路无忧?”
听了法正这番话,众人都陷入了沉思。尤其是于禁反复思量以后,同意了法正的计划。
十天时间,猛将带队反复猛攻这座三千精锐驻守的城池。事后还要有大军驻防,想来无论如何都不会出什么问题。
甚至于,这十天时间,这座千古名关城就会落在刘备军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