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王应当清楚,以往的凉州、幽州、明州冬天因为天气寒冷的关系,是无法进行耕种的,每逢冬日,百姓们便只能将土地闲置,家中富裕一些的待在家中抵御严寒,家中贫寒一些的便只能冒着严寒天气出门做工,挣取一些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
唐清缓缓说道:“可有了冰小麦就不一样了,有了冰小麦,百姓冬天便不需要再将土地闲置,而是可以将土地利用起来,产出更多的粮食。
百姓种出更多的粮食,便意味着凉王能够得到更多的税收,有了充足的税收,凉王便拥有了更加充足的打仗资本。
更重要的是,太苍郡各县已经种过一次冰小麦,且储存下了相当充足的冰小麦的种子,下官曾去信问过太苍郡的郑郡守,郑郡守告知下官,太苍郡目前储存的冰小麦种子,即便是在凉王治下的四个州全境种植仍然绰绰有余!”
“果真?”
杨峥眼睛亮了起来,亩产1000斤的冰小麦,若是能在青州和凉州所有耕地上种上,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
要知道,随着寒灾的影响日愈加深,无论是青州还是凉州,如今冬天都是无法正常种植庄稼的。
也就是说,一年的时间里,杨峥的地盘内只能种一茬粮食,而冰小麦却可以让他的地盘多种一茬,而且产量还高达1000斤以上,这相当于原本一粒粮食都无法产出的土地凭空多出了1000斤的产量,这让杨峥如何不惊喜?
“下官亲自问过郑郡守,此事确凿无疑。”
唐清笑着点头道:“凉王只需向太苍郡购买冰小麦粮种,而后在凉州、幽州和明州境内种植,待到年底,凉王统治下的四州必定能够迎来丰收,到那时,兵精粮足,凉王便可一举出兵,彻底倾覆夏国朝廷的统治。”
“唔……”
听完唐清分析的杨峥却是反常的皱起眉头,一脸便秘的说道:“这冰小麦固然是好东西,可本王……实在没钱啊!”
当初与陈家村还有太苍郡达成合作的时候,杨峥便许诺给了陈家村和太苍郡自治权,杨峥是个信守承诺的人,既然许给了对方自治权,自然不会插手太苍郡的事务,也就是说……
太苍郡包括陈稻、郑青、徐智文在内的这些官员,表面上是杨峥的下属,可实际上双方并非上下级关系,而是合作关系。
这从太苍郡的税收不会直接交给凉王府,而是用于自身发展便能够看得出来。
这种情况下,杨峥想要获得冰小麦的粮种,自然不可能强行命令郑青等太苍郡官员上交,而是需要花钱或者以物易物的方式去购买。
而显而易见的,杨峥连拨款给下面叫穷的地方官员都要慎之又慎,又哪来的钱购买大量的粮种?
按照唐清所说,杨峥需要买的粮种可不是一斤两斤,而是足够在凉州、幽州、明州三个州内种植的粮种,如此巨量的粮种,杨峥若是倾尽全力倒也买得起。
可杨峥手上的钱还需要用于治下地盘发展,还需要养军队,给杨家军的士卒赏赐、抚恤金等等……
总之,杨峥如今手上可以动用的钱是很少很少的,根本不足以承担购买大量粮种的支出。
“此事凉王倒是无需担心。”
见到杨峥愁眉苦脸的唐清却是胸有成竹的说道:“下官曾向太苍郡那边咨询过,那边的同僚告诉下官,购买粮种并不一定要支付现银。”
“哦?此话何解?”
“太苍郡那边说了,粮种可以用借贷的方式先借给凉王,待凉王种植完成,收获粮食之后再还给他们。”
“还有这等好事?”
杨峥神色一喜。
“凉王别高兴的太早。”
唐清却是继续说道:“粮种的出借并非是没有代价的,借了粮种之后,凉王种出来的粮食,需要多还回去两成的利息!
也就是说,凉王若是借了太苍郡10斤粮种,收获之后要还12斤回去。”
“……”
杨峥张了张嘴,心中快速计算起来,半年两成的利息在前世的地球人看来的确很高,可对于九州的人而言,还真谈不上多高。
九州这片土地上,时常会有农民因入不敷出而向地主借贷粮种种植,而他们的借贷利息计算方式往往是九出十三归!
按照九出十三归的复利计算方式,农民找地主借90斤粮种,待到粮食收获之后,至少要还130斤!
这还是比较良心的地主,若是碰上一些黑心的,怕是农民要还的粮食数量200斤都不止。
相比那些黑心地主,太苍郡只收两成利息可以说是良心的不能再良心了。
更别说,太苍郡借出的粮种还是十分高产的冰小麦。
所以,杨峥几乎没有多少犹豫便点头同意了此事:“借粮之事本王答应了!唐先生,此事便劳烦你亲自去办,借来粮种之后联系魏子杰,让他对粮种进行分配。”
“遵命。”
说话间,二人已经回到了杨峥的临时府邸,示意府中下人送上茶水后,杨峥和唐清坐在客厅内,继续商谈出兵京州之事,直到夜色渐深,二人才离开了客厅,各自前往客房休息。
第二天,醒来的杨峥找到了唐清,向其辞行:“唐先生,本王还有诸多要事缠身,便不在庸凉县久留了,秋收之事,还请唐先生多多费心。”
“凉王放心,此次秋收不会出现任何意外。”
“那就好!”
叮嘱完唐清之后,杨峥不再停留,与随行亲卫一起翻身上马,策马离开了庸凉县。
而杨峥的离去,显然并没有对庸凉县造成太大的热情,百姓们仍然拿出了十二分的热情,面带笑容的在田里收割着麦子。
“这麦子长得真好啊!俺们终于能够吃上饱饭了!”
“一亩地长了一千多斤的麦子,俺就没见过这么高产的麦子!”
“呜呜呜!这麦子要是能早点出现就好了!俺娘就不用饿死了!”
“俺就没见过这般高产的麦子!一亩地长出来的麦子,都够俺一家人吃三个月哩!”
“有了这富贵小麦,俺们以后再也不用挨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