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还告诉关羽和张飞,当年成公子在出征前与他交谈时,明确说过,如果他刘玄德能够完整地拿下益州,让益州不生战乱,成公子会亲自来成都接他回京都。
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刘备真没起割据的心思?
这就不知道了。
反正笔者知道,历史上的刘备的仁义,绝对不是装出来的。
公孙瓒任刘备为青州刺史,刘备不先强兵以自保,却在青州广施见效慢的仁政;
他从陶谦手中接手徐州,对来投靠的吕布不忍心下狠手,结果反被吕布偷家;
他从南郡撤退至江夏,带着众多百姓,避难江夏……
桩桩件件,均与自己性命相关,恐怕是装不出来的吧?
而且,刘备一生未杀过名士,亦未羞辱过名士。可曹操和孙权呢?
可刘备真的对割据益州没什么想法吗?
他对关张二人所说的话,不是已经暴露他的想法了吗?
当然,他找了个理由,便是内阁恢复帝制,他便会反内阁。
可他说这话的时候,刘协才多大?
内阁要恢复帝制,肯定得等刘协长大吧?
这就是说,他要给自己争取几年稳定益州的时间。
至于稳定了益州之后,他会不会割据,谁也说不清楚。
当然,如果蔡成没成为活死人,刘备肯定不会割据。
说白了,就是刘备看蔡成中毒倒下,才有了割据一方的各种准备。
如果蔡成没醒来的话,他真的可能在兵强马壮之后,宣布益州脱离朝廷管控。
其实,刘备自己的内心也是矛盾的。
一方面,他身上流着汉室血脉,自己又一直标榜着忠于汉室;
另一方面,在他的治理下,益州民富兵强,又有阳安关、葭萌关、剑门隘道之险,不割据真有点对不起自己。
所以,他施展了“拖”字诀,想看上几年,反正他还年轻。
反正成公子不来,他既不宣布独立,也不回归,就这么拖着呗。
他也想看看,成公子不在了,内阁能把大汉北方治理成什么样。
更何况,朝廷还有江东、江南、交州未能掌控,这几年大汉北方天灾不断,这也给了刘备能够拖下去的条件。
朝廷要收回益州,总得先收回扬州、荆州、交州吧?
反正他不急。
成公子一日不来益州,益州便一日不会归内阁所有。
没错,刘备想的便是当前不是汉室掌控天下,而是内阁掌控天下,所以他也不算反叛大汉。
他的刘氏血脉,完全可以成为他日后“光复”大汉的凭据。
蔡成能知道刘备这些心思吗?
蔡成还真不知道。
走到陈仓西南军团的军营,蔡成才想清楚,他距离恢复全部记忆还差了很多。
每到一地,每见一人,他的脑中都会涌现出新的记忆。
走遍大汉北方山水,全面恢复记忆——这才是他急于出巡的潜意识。
管亥讲述完这些背景,不顾荀彧唏嘘,于禁便接着说起了汉中战事。
汉中战事可谓是一波三折。
苏则在长安城下率军投降后,马上便找到管亥,希望他请求西南军团尽快出兵汉中。
出兵汉中,除要剿灭马超那数万兵马外,还另有两个目的。
汉中是益州的门户,甚至是进入益州腹地的唯一通道——无论是走上庸道、陈仓道、褒斜道,还是傥骆道、子午道,都会先到汉中。
当然,还有另外一条通道:由西陵或夷陵溯江而上,过三峡,入巴郡,下大巴山,直扑蜀中平原。
可这条道顺流而下可以,逆流而上可就困难重重。
因为过三峡时,必须要用大量纤夫把船拉上去。
三峡水流湍急,不用纤夫,仅凭划桨、摇橹,船只根本就上不去。
东汉末年巴东有民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长江上的纤夫,存在了两千多年,直到后世出现了动力船,才逐渐消失。
荆州江南四郡也有两条入益州的通道:夜郎道(湘黔古道)和武陵蛮道。
其中,武陵蛮道要经过武陵蛮人(今湘西的少数民族)盘踞的地区,风险比较大。
桓佑联络益州,走的便是由夜郎道进入牂牁郡,再转入綦江道,最后抵达的成都。
苏则认为,汉中是日后护民军攻取益州的跳板,越早归朝廷越好。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汉中太守苏固,是苏则的族叔。
苏则愿意前往汉中,说服苏固归汉。
可管亥带苏则见到于禁后,于禁告诉他,现在汉中尚算平稳,而且益州牧刘焉并未宣称割据益州,故是否要进军汉中,需要先向兵部汇报,然后由内阁联系刘焉,并视刘焉的态度而定。
于禁还告诉苏则另外一个原因:西南军团下一步的任务是收服西羌八族。
“先消边患,再平内乱”,是大帅定下的方略,西南军团不会违背。
于是,苏则主动请缨,他一人南下汉中,说服族叔苏固维持汉中稳定,宣布归汉。
汉中平稳?如果雍凉叛乱之前说汉中平稳,苏则肯定承认。
可现在马超率五万兵马由大散关入汉中,汉中还可能平稳吗?
你以为苏则是如何被管亥辟为刺史府功曹的?
就是因为他这趟汉中之行立下了大功。
苏则是走褒斜道汉中的,一路上倒是顺利。
不过,当苏则入南郑,见了苏固之后,方才得知,马超的兵马,竟然与张修、张鲁打起来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老奸巨猾的苏固忽悠的。
马超刚入阳安关,苏固便带着物资,也入了阳安关劳军。
苏固可是知道,羌兵入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马超麾下有近五万羌兵,他可不敢惹。
苏固不怕张修、张鲁,可他怕马超。
扶风马氏,军伍世家,自伏波将军马援起,代代出武将。
最关键的是,马超带了五万余兵马入汉中。
五斗米军(苏固对张修、张鲁率领的五斗米道信徒的统称)中,虽然还有五千东州军,可其他的都是汉中本地的五斗米道信徒,基本没有战斗力。
所以苏固觉得,自己依仗着自己麾下有五千南郑(汉中郡治所)城守军,还可以与张修、张鲁掰掰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