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是世家大族的联名奏疏,举荐刘备为益州牧;另一份是刘备亲拟,刘备与刘璋共同签字的奏疏,推举刘璋为益州牧。
这可不像正史上,刘璋要做益州牧,小皇帝刘协只能批准。
你不批准,刘璋也是益州牧。
如今的内阁可不管那些,很快诏令下达到成都:任刘备为益州刺史。
任刺史是什么意思?
当然是警告刘备,你想主管益州可以,但只能主政,不可以碰兵权。
是否有兵权,就是刺史与牧的区别。
尽管实际上益州的军政大权都是刘备一把抓的,可内阁的任命,毕竟给刘备留下了一个秋后算账的可能。
你刘备不带益州回归大汉怀抱,又由于你碰了军权,那反叛之名就等于是坐实了。
这也是内阁隐晦地告诉刘备:益州暂时由你说了算,但不可脱离朝廷。
也就是说,朝廷一旦腾出手来,便会收回益州。
刘备怕朝廷收回益州吗?
当然怕。
一则他不想落下个反叛之名,二是尽管他入益州时日尚短,可也看得出,益州无论是世家大族还是百姓,都是心向大汉的。
自先秦司马错灭巴蜀,再经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蜀中平原旱涝保收,巴蜀之人好容易归入华夏正统,可不愿意再被人称为“南蛮”。
哪怕是正史中,如果刘备在蜀中不是打出“汉”之旗号,你看他能否在巴蜀大地站住脚。
也正是因为这一内阁诏令,基本已打消刘备割据、独立的心思了。
当然,刘备也不会轻易重归大汉。
他还是要观望的。
毕竟,成公子已经中毒倒下,而且大概率是不会再起来了。
如果内阁违背了成公子的政策,刘备可能真的就要造反了。
毕竟,刘备也是研究过大汉新制的,对于大汉新制的先进性,以及给民众带来的好处,心知肚明。
当然,由于内阁任命他为刺史,隐晦地告诉他不要碰兵权,所以哪怕刘焉病逝,刘备也没有让兴汉军扩编。
苏固请求其派出两路兵马,一路由金牛道进驻阳安关,另一路进巴郡封死米仓道。
如此,便能够让马超的安汉军和张修、张鲁的五斗米军全部困于汉中,最后会因没有粮草而不战自溃。
刘备与关羽、黄权、张松等人商议后,觉得暂时不能多派兵马。
毕竟还有吴懿、吴兰统领的东州军尚未收服,而当前关羽手下的兵马也才两万出头,还得应对东州军。
反而黄权认为东州军构不成威胁。
这大半年来,黄权、张任、贾龙三人利用本土优势,已经把东州军渗透成了筛子。吴懿、吴兰真要与治安军对抗,仅凭当初关羽、张飞二人,再加上一年多的示好与渗透,恐怕不用打便会作鸟兽散。
关羽认为张任、张飞各率五千兵马就足够了。
他们又不需要进攻,只需要防守。
一个封锁米仓道,另一个坚守阳安关,各自五千兵马足够了。
一年左右的训练,早已让原来的叛军脱胎换骨。
虽然比起护民军的战力还相差甚远,可对付马超的西凉悍卒和羌兵,一点问题都没有。
考虑到张飞在青州三年多的训练营生涯,熟读兵书战阵,故让张飞率五千军走米仓道,在米仓道上选险要处设寨拒敌——封锁米仓道需要更多的军事才能。
而让张任率五千军进驻阳安关,只管坚守,哪怕贼军露出再大的破绽,也不得出城捡便宜。
张任、张飞都有来自成都的粮草补给,用不了两个月,无论是五斗米军,还是安汉军,都必然不战自溃。
内阁对刘备的任命诏令到成都后,刘瑁和刘璋再迟钝,也知道自己在益州肯定是待不下去了,便向刘备请求返回京都,去投奔自己的两个哥哥。
刘备一口应承下来,而且还表示要派兵护送。
同时,刘备也建立起了自己的班子。
刘备任黄权(蔡成《人才榜单》上的人物)为长史,任贾龙(刘备最坚定的支持者,却未在成都就任,而是在犍为郡襄助任岐)为主簿,任王累为治中从事,任张松为治军从事……等等等等。
至此,整个益州除汉中之外,不再是暗地里被刘备所掌控,而是以朝廷任命的刺史身份所掌控。
只是刘备入蜀一年多,还是有一个难题未能解决:没有识字又能读书的乡长。
刘备无奈之下,只能修改了一下蔡成的新农体系,让那些世族乡绅代为管理农庄。
说白了,由世族乡绅来管理农庄,就等于是“皇权不下乡”了。
过去就是这些人在处理着日常耕种、缴纳赋税、调解纠纷等民间琐事,现在自然还是他们负责。
这便是刘备的本事:因地制宜,新制与旧制相结合。
至于世族乡绅收的那一成田租,就算是给他们的俸禄了。
何况,这些世家大族内心中自有打算。
巴蜀商号总要由世家大族的人来打理吧?
当前江南可买不到“青州特产”,而益州有綦江道通往牂牁郡,然后再走夜郎道便可进入江南四郡。
这条道山高水险,确实不好走。但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便一定会有人铤而走险。
路不就是人开出来的吗?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路。
所以,巴蜀商号刚刚成立,世家大族已经动起了向江南四郡走私的心思。
哦,现在还真不能说走私,只能说转卖。
毕竟朝廷与江东、江南断了贸易往来,但益州却没有与任何一方面断了贸易往来呀。
至于走武陵蛮道危险性大?
呵呵,不存在的。
以青州特产开路,那些武陵蛮(后世湘西的少数民族)不仅会乖乖让路,而且还会全力保护商队。
毕竟,武陵蛮也需要“青州特产”呀。
孙策、桓佑的使者于公历393年夏抵达成都时,才发现,綦江道已经修缮近半了。
这对于江南来说,这绝对是天大的好消息。
因为蜀中的铁矿多,在蜀郡、犍为郡、越嶲郡、益州郡都有铁矿。
而江南最缺少的便是铁矿。
所以,孙策、桓佑派来的使者,虽然未与刘备达成盟约,却打通了购买铁矿石的通道,也算是奇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