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益州购买铁矿石,贵是贵了点,可江南缺钱吗?
桓佑搞出来的“江南特产”,不仅能卖到江东,还能卖到交州、益州,怎么可能缺钱。
重要的是,桓佑以江南四郡的铜矿,打制了大量的五铢钱,用来购买来自北方和益州的货物,尤其是铁矿石。
刘备为何不与孙策结盟?
他不敢。
江东曹操、江南孙策可是朝廷在《汉报》上明确宣布的反贼。
刘备现在还在脚踩两只船,如果他敢与孙策结盟,那就只能走反叛、割据这一条路了。
刘备没这么傻,他可知道护民军的战力。
如果护民军真要马上来攻打益州,刘备哪怕拥有剑门隘道、葭萌关之险,也肯定挡不住。
刘备当前就是想观望,看看内阁到底能把大汉治理得如何,看看内阁会不会不遵循成公子的那一套新制,看看护民军会不会因蔡成不在而分崩离析,至少也是战力锐减……
结盟不行,贸易属于民间往来,自是可以。
只不过,他不知道的是,益州的世家大族巧立名目,不断从益州的铁矿中购买铁矿石,然后卖到江南。
如果蔡成卖往江南的铁矿石,雍州、京州世家大族盗取的商洛铁矿只占了很小一部分,绝大部分是来自益州,不知道鼻子能否被气歪。
如果江南没有益州供应铁矿石,根本不可能发展得那么快,也就没有后来数以万计护民军的死伤。
当然,纸包不住火,最后蔡成还是知道了。
为此,刘备背上一口大大的黑锅,甚至差点终生都没再得到重用。
反倒是关羽、张飞二人知道此事后,既对刘备有抱怨,说刘备太过信任益州的世家大族,又对刘备后来的境遇有所不平。
直到关羽、张飞二人远征回来,才看到刘备坐上了朝廷的高位。
其实黄权给过刘备建议。
他告诉刘备,在朝局不明之时,益州一定不能站队。
蜀中平原沃野千里,蜀中的丝绸、蜀锦、荔枝、瓦当(建筑构件)等特产,完全可以通过沧海商号贩往中原,完全没必要与江南进行贸易。
不仅不能与江南进行贸易,反而还得严格控制世家大族,也不能向江南走私。
而益州与江南做生意,就是站队的一种。
只是那时的刘备也不知道怎么鬼迷心窍了,没听进黄权的建议。
不过,按蔡成的评价,刘备在益州几年间,最大的功劳便是让朝廷不费一兵一卒,便收回了一个富饶的益州。
关键是益州的三个属国的少数民族,以及越嶲郡、牂牁郡、益州郡和永昌郡,本来几乎没有汉人,都是南蛮,而刘备只用了短短的两年时间,便尽收其心,兴高采烈地接受了大汉的管治。
越嶲郡就是如今的西昌、攀枝花和云南纳西族地区;
牂牁郡是如今的贵州省大部地区;
益州郡是如今的云南昆明、曲靖、蒙自、个旧等地区;
永昌郡是如今的云南保山、西双版纳和部分缅甸地区。
如果出了永昌郡再往西一点,然后向南,就是当时的掸国,即如今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平原,和那时的扶南王国,即如今的泰国渭南河平原,都是极其适合种植的区域。
关键是在这里有大面积的橡胶树。
橡胶能做什么,我想每位看官都知道吧?
可惜了西汉汉武帝。
他们已经扩张到了永昌郡,再往南走一点,就能出山区,抵达如今的东南亚的粮食产地了。
当然,汉武帝即使得到了这一粮食产地,他也不知道如何才能运回大汉。
穿山越岭?
那是不可能的。
不等把粮食运到蜀中平原,负责运送之人就把粮食给吃光了。
不过,现在蔡成来到了东汉,他有办法以极低的成本,把粮食运回到大汉。
对,你想的没错,就是海运。
在东汉末年的交通条件下,海运的成本不足陆运的百分之一。
哪怕到了如今的现代社会,海运的成本,也是远远低于其他运输方式的成本。
刘备让永昌郡的蛮人愿意支持大汉,便是帮了西南军团的大忙,让西南军团可以快速通过永昌郡,进入掸国和扶南王国——这才是征南军团的终极任务。
也正是有此功绩,蔡成才有机会为刘备说话,没让刑部追究刘备“纵容”益州世家大族向江南走私之罪,还使得刘备有机会进入内阁,成为阁老。
后来史上把此事件称为“刘备献益州”,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其实,刘备想收益州南蛮之心,可不是那么容易。
刘备被任为益州刺史后的第二年,就向越嶲郡、牂牁郡、益州郡,尤其是永昌郡,派去了大量汉人。
他们只有一个任务:教会当地的少数民族学习农耕和纺织。
当然,刘备为这四郡付出的可不仅仅是种子,还有大量耕牛、新型农具、雪花盐、布帛等大量物资。
刘焉入益州时,整个益州大概有六百万人口。
刘备入益州时,整个益州大概只有不到五百万人口了。
而刘备入益州之后,到公历396年底,益州的人口基本恢复到了五百七十万的样子。
这也是刘备做出的贡献。
当然,蔡成愿意帮刘备说话,不让刑部调查刘备,更不能处罚刘备,还有一个原因:
当刘备听到蔡成入益州,且在剑门隘道前等刘备前来相见时,刘备竟然直接上马就冲向剑阁县。
这说明什么?
别人怎么想不知道,反正蔡成认为,仅此举动就可以认为刘备确实没有反心。
只要没有反心,以刘备离开青州后的劳苦功高,其他的都不叫事儿,蔡成会帮他全部扛下来的。
刘焉病逝后,关羽也没闲着。
刘备通知关羽,准备让刘焉的三子刘瑁、四子刘璋回京都去投奔他们的大哥和二哥时,关羽就让亲卫端着酒菜,进入了东州军的大营。
没错。刘焉已逝,也应该到了处理东州军的时候了。
如何处理?
那就要看双方怎么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