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沈茹茵说,“他有心想要立起来,我可不得该给他指一条明路吗。”
“往南边去,他尽心些,能建功立业,就算能耐差些,也不至于没了性命。”
沈茹茵顿了顿,有些担心:“莫不是我打乱了舅舅什么计划?”
皇帝否认道:“怎么会,只是一时有些感慨,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也算是知道要上进了。”
沈茹茵松了口气,瞥着皇帝的眼色道:“他都做了周家的家主了,要是还不上进,就真得等着家里败落了。”
皇帝转了转手上的扳指:“周家败落了不好吗?从前周家可没少给你们家找麻烦。”
“话是这么说,可找麻烦的人也不是周二,他同我与哥哥关系都还不错,”沈茹茵顿了顿,小声说,“何况他也是九哥的表兄弟呢,九哥嘴上不说,心里怕是还念着几分。”
“你同老九关系还是这样好,”皇帝语气似是感慨。
沈茹茵立刻回答:“九哥长再大也是兄长,不过舅舅你放心,在我这儿,九哥肯定是比不过你重要的。”
皇帝笑起来,没说信也没说不信,但态度确实缓和了许多。
“罢了,周家二小子若能做出一番事业,也是朝廷的好处。”
说过这么一句,他才问一旁没掺和他们交流的沈皇后:“老九是不是有些日子没来拜见你了?”
沈皇后道:“小九都这样大了,哪儿还能像小时候一样,时常出入宫禁,不过他来得少,他媳妇却常常过来陪我说话。”
皇帝点点头:“算他有孝心。”
说完,转头吩咐申内侍:“去瞧瞧老九在忙些什么,叫他中午领着媳妇到皇后这儿来用膳。”
自从宫变过后,皇帝再没私下对任何一个皇子表示过亲近之意,更不要提留饭。
如今九皇子拔得这个头筹,不知道要叫多少人夜不能寐了。
不过皇帝借着一个由头,就给九皇子这个恩典,也不是完全没缘由的。
从前皇帝就知道,九皇子不得亲娘喜欢,如今过了这么久,对先皇后和废太子的怒火过去,也知道自己对九皇子的迁怒有些过了,自然乐意给这个从前最宠爱的儿子长长脸,免得叫他被他亲娘亲兄带累。
皇帝召见,还是因为好事要见,九皇子就算有事也得没事,问了几句情况,就带着九皇子妃进宫了。
席面上,九皇子又是羞愧,又是对皇帝孺慕非常,把满腔心思展现得淋漓尽致。
皇帝本就待他宽容,又有心弥补他,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叫他们父子俩关系迅速升温。
等皇帝走了,九皇子夫妇也没忘了来谢沈皇后。
沈皇后不肯受他们的礼:“谢我做什么,陛下惦念你,是他的爱子之心,你呀,多上他面前表现表现才是。”
九皇子说:“儿臣知道,只是若没有母后在父皇面前提起,给儿臣机会,也不会有儿臣的今日。”
沈皇后还是不肯居功,指着沈茹茵说:“谢你妹妹去,她替你平了一桩事,又在陛下面前给你说了好话才办成的。”
沈茹茵赶紧往沈皇后身边躲了躲:“娘娘总把功劳都推给别人,不肯把自己做的好处说出来,这多吃亏啊。”
“九哥你别听娘娘的,你呀,真得谢她。”
“都谢,都谢,”九皇子做足了儿子模样,态度亲昵又自然,“我新得了些好东西,等回去就叫人给母后与妹妹送来。”
沈皇后要出面推拒,九皇子妃也跟着相劝,如此再三,她才点头收下。
九皇子有心再留一阵,但知道沈茹茵明儿就要回金乌军大营去,很有眼色的起身告退。
待到他们夫妻都走了,沈茹茵和姑姑对视一眼,都像是松了口气,又一同笑起来。
“瞧瞧,如今这情形叫外人见了,谁不说这是我亲儿子亲儿媳呢,多孝顺啊。”
听出沈皇后话中的嘲讽,沈茹茵道:“他乐意做个孝子,姑姑只管领受着,总归得了好东西,咱们也不亏。”
沈皇后点点头,又没忍住哼了一声:“也就是看着皇帝的心意在那儿,否则我还得再晾他些时日。”
说着,沈皇后又夸了沈茹茵一句:“你这回的主意出得好,一箭三雕,把周都尉的前程、废太子和九皇子都给串到了一处。”
“也就是临时起意,”沈茹茵说,“何况,我的确是真心想帮一帮周二,别的能办成,不过是附带而已。”
沈皇后可不管什么附带不附带,该夸就要好好夸。
等她夸完一通,还有些意犹未尽,但也知道该说正经事了:“太子那头,我会叫人抬抬手,给忠心他的人行个方便。你那头,可要再交代几句?”
沈茹茵摇头:“用不着交代,金乌军到底不是真的禁军,在宫中待久了,抢别人的饭碗也不是个事儿,要不了多久,陛下就会叫他们回去了。”
沈皇后说:“既然如此,那我这头就再等等,他们换防过后再说。”
时间上稍迟一些,又对自己有利,沈茹茵自然不会拒绝,只是口中语气一转,又道:“只盼着废太子有能耐些,能够成事。”
沈皇后点点头:“可不是吗,背生反骨的皇子活得多了,也是件麻烦事。”
“皇帝到底是老了,气过一场,竟还有心放他们出来,这怎么能成。”
“他们出不来,”沈茹茵说,“他们要是出来了,朝中那些个大臣岂不是又要乱成一锅粥?”
沈皇后轻嗤一声,没发表什么评价,只是道:“那几个有孕的小宫嫔我都叫人诊过脉了,将养得都算不错,想必能有个好结果。”
“宫中折了一批人,又要添一批新气象,陛下肯定很高兴,”沈茹茵将声音压得更轻了些,“姑姑可看好她们的品性了?”
“你放心,栽了一回,要还能有第二回,便枉费我活到如今了,”沈皇后说,“如今只待孩子都生下来,再看看谁最听话了。”
“只盼废太子那头本事足些,不然咱们也不好顺水推舟,借着他的手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