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王联合吐蕃、党项诸部,集结二十万铁骑,已突破玉门关!瓜州、肃州告急,守将拼死传信,恳请速速......”小太监话音未落,殿内已是一片哗然。武将们纷纷按剑起身,文官们交头接耳的声音里满是惊慌,陈立等人面如死灰,手中的奏章悄然滑落。
赵玄如被雷电击中般猛然抬头,眼中熄灭的火焰瞬间重燃。他的玄色战甲在烛火下泛着冷光,脖颈处的旧伤疤因激动而微微泛红。他向前膝行半步,声音震得殿内嗡嗡作响:“陛下!国难当头,臣恳请戴罪出征!玄甲军虽已裁撤大半,但旧部将士皆为血性男儿,愿随臣奔赴西北,以血肉之躯筑长城,用敌寇首级洗清这莫须有之罪!”
皇帝盯着赵玄布满血丝的双眼,往事如潮水翻涌:长安城下挡剑的决然,主动交权时的坦荡,此刻与眼前滚烫的忠诚重叠。他深吸一口气,缓步走下玉阶,亲手扶起赵玄,冕旒扫过将军肩头:“赵爱卿,朕信你。这虎符,你且收好。”说着,将刻着螭纹的青铜虎符拍进赵玄掌心,“此次出征,朕要你活着回来!”“谢陛下!”赵玄单膝跪地,重重叩首,额头在金砖上磕出闷响。他起身时,披风猎猎扬起,腰间佩剑龙吟般轻鸣。大步跨过殿门槛的刹那,寒风卷着雪粒扑在脸上,却掩不住他眼底的炽热。
消息如野火般传遍长安城。暮色中的校场,沉寂数月的玄甲军旧部闻讯而动。白发老兵拄着锈迹斑斑的长枪蹒跚而来,年轻士卒背着崭新的硬弓争相集结。当赵玄骑着踏雪乌骓马出现在校场时,三千将士齐声高呼,声浪掀翻了校场的旌旗。
“兄弟们!”赵玄猛地抽出佩剑,剑锋指向西北天际,“还记得我们在雁门关喝的壮行酒吗?记得河西走廊埋着多少兄弟的忠骨吗?今日敌寇犯境,正是我们用热血证明清白之时!随我杀——”
“杀!杀!杀!”震天动地的呐喊中,玄甲军如黑色洪流涌出城门。月光洒在将士们的甲胄上,恍若银河倾泻人间。而此刻的金銮殿内,陈立等人望着空荡荡的殿门,冷汗浸透了官服。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精心策划的棋局,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战火,烧得干干净净。
朔风裹挟着砂砾在天际翻涌,玄甲军铁甲映着残阳,如同一道流动的墨色长河劈开大漠边缘的死寂。赵玄勒住嘶鸣的黑马,喉间发出低沉的怒吼,玄铁长枪猛地向前一振,激荡起漫天沙尘。这三千玄甲军是他亲手训练的精锐,此刻皆屏息凝神,等待主将的号令。
\"杀!\"
声如惊雷炸响,赵玄胯下战马四蹄腾空,如离弦之箭般直扑敌军先锋。黑色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恍若死神的羽翼。长枪刺破空气的尖啸声中,他已冲入回鹘骑兵阵中,枪尖掠过之处,皮甲与血肉如同薄纸般被轻易撕裂。温热的鲜血溅上他冷峻的面庞,却更衬得那双眸子亮若寒星。
回鹘王阿史那烈在后方望见这骇人的景象,瞳孔猛地收缩。他猛地抽出腰间弯刀,高声呼喝:\"左右翼包抄!给我碾碎这些汉人!\"顿时,两翼精锐骑兵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弯刀在夕阳下折射出森然寒光。
玄甲军将士们早有准备,随着一阵整齐的呼喝声,盾牌迅速拼接成铜墙铁壁。前排盾牌手半蹲成阵,后排弩手迅速张弓搭箭。当回鹘骑兵的马蹄声如雷般逼近时,数千支利箭破空而出,在暮色中织成一片死亡之网。冲在最前的骑兵连人带马栽倒在地,后面的骑兵收势不及,顿时人仰马翻,惨叫声此起彼伏。
战斗进入胶着状态。回鹘骑兵凭借人数优势不断发起冲锋,玄甲军则以严密的阵型顽强抵抗。箭矢耗尽后,双方陷入惨烈的近身肉搏。弯刀与长枪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血腥味混着沙尘弥漫在空气中。赵玄始终冲在最前线,他的长枪已被鲜血浸透,身上也多处负伤,却越战越勇,令敌军望而生畏。
当最后一抹夕阳沉入地平线,战场上已是尸横遍野。回鹘王望着折损过半的骑兵,面色阴沉如铁。他深知再打下去只会两败俱伤,无奈之下只得下令鸣金收兵。马蹄声渐渐远去,只留下满地狼藉与未散的硝烟。
赵玄看着远处撤退的敌军,疲惫地擦去脸上的血迹。他深知回鹘主力尚在,不可掉以轻心。\"就地扎营,加强警戒!\"他的声音虽然疲惫,却依然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将士们迅速行动起来,搭建营帐、挖掘壕沟、布置岗哨,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而在千里之外的皇宫中,气氛同样紧张压抑。陈立等人在密室中来回踱步,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赵玄若立下战功,我们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必然瞒不住!\"其中一人焦虑地说道。陈立阴沉着脸,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必须先下手为强!\"
很快,一张针对赵玄的大网在朝堂上悄然展开。陈立等人勾结朝中大臣,收集莫须有的罪名,准备在朝堂上对赵玄发起弹劾。他们自以为计划天衣无缝,却不知他们的一举一动早已落入皇帝的眼中。
御书房内,皇帝凝视着边关战报,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烛火摇曳中,他缓缓放下手中的密折,轻声道:\"该收网了......\"一场关乎朝堂权力的暗战,即将在京城这片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掀起惊涛骇浪。
晨钟撞碎了京城的薄雾,鎏金铜钉大门缓缓开启,文武百官鱼贯而入。陈立摩挲着袖中早已备好的弹劾奏章,指尖微微发颤。当钟鼓声渐息,他猛然甩动象牙笏板,踩着青砖缝隙间凝结的霜花大步出列,身后跟着十数位身着绯袍的大臣,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群。
\"陛下!赵玄拥兵自重,蓄意谋反!\"陈立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激起回响,惊得檐角铜铃叮咚作响。他展开卷轴,上面密密麻麻罗列着十二条罪名:克扣军饷、私通外敌、豢养死士......每念一条,朝堂便掀起一阵骚动。右相抚须冷笑,礼部侍郎频频点头,唯有老臣张诚攥着笏板的手青筋暴起,欲言又止。
龙椅上的皇帝半倚着明黄软垫,指尖无意识地叩击着扶手上的螭龙纹。晨光透过琉璃窗斜斜照在他脸上,将眼尾的细纹映得愈发清晰。当陈立念到\"暗中铸造兵器意图不轨\"时,他忽然轻笑出声,笑声如同淬了冰的刀刃,瞬间劈开沸反盈天的议论。
\"够了。\"皇帝的声音不高,却让满朝文武瞬间噤声。他缓缓起身,玄色龙袍上的金线蟠龙随着动作张牙舞爪,\"赵将军在西北饮雪水、啃硬饼,以三千玄甲破敌两万铁骑,你们在这里说他谋反?\"话音未落,玉案上的青铜香炉轰然倒地,香灰洒在青砖上,宛如溅落的血渍。
陈立扑通跪倒,额头抵着冰凉的地砖:\"陛下明察!这些证据皆是......\"
\"证据?\"皇帝突然抓起案上奏折,用力掷在陈立面前,宣纸在地上散开,墨迹在砖缝间晕染成狰狞的色块,\"朕派人查过了,所谓'克扣军饷'的账本,不过是你们伪造的废纸!\"他怒目扫视群臣,\"来人!将这些欺君罔上之徒打入天牢!待赵将军凯旋,朕要他们跪着听候发落!\"
殿外甲胄碰撞声骤然响起,御前侍卫如潮水般涌入。陈立瘫坐在地,绣着云纹的官靴在慌乱中踢翻了同僚的乌纱帽。被拖出大殿时,他听见自己的官服撕裂声,混着其他大臣此起彼伏的哀号,在雕梁画栋间回荡。
而此时的西北战场,暮色正为戈壁披上紫袍。赵玄站在沙丘之巅,望着远处炊烟袅袅的回鹘营地,指腹轻轻摩挲着玄铁长枪上的缠藤纹。三天前他故意示弱后撤,诱使回鹘王阿史那烈追出百里。此刻,他的玄甲军已在两侧峡谷设下强弩与滚石,只等猎物入瓮。
\"报——!回鹘军前锋已过青石滩!\"探马的声音被风撕成碎片。赵玄抬手,三千玄甲军瞬间隐入暮色,唯有长枪枪尖在月光下泛着幽蓝冷光。当回鹘骑兵踏入峡谷的刹那,号角声撕破夜空,万箭齐发如暴雨倾盆,滚石轰鸣着从山壁滚落。阿史那烈的战马惊嘶人立,他挥舞弯刀试图组织反击,却见两侧山巅火把通明,玄甲军将士齐声高呼,声震四野。
这场战斗持续到黎明。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时,回鹘营地已化作废墟。阿史那烈单骑突围,身后只跟着寥寥数骑。赵玄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将染血的长枪重重插入沙土。战旗猎猎作响,上面\"赵\"字被鲜血浸透,却愈发鲜艳夺目。
半月后,京城朱雀大街挤满了翘首以盼的百姓。八匹白马拉着的战车缓缓驶入城门,赵玄身披玄色大氅端坐其上,胸前新赐的护国大将军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皇帝亲自出城十里相迎,执其手笑道:\"爱卿此役,解朕心腹大患!\"而在天牢深处,陈立等人蜷缩在潮湿的墙角,听着远处传来的欢呼,终于尝到了自己酿下的苦果。
朱雀大殿内,鎏金兽首烛台将夜色燃成一片琥珀色。庆功宴上的丝竹声婉转如溪,舞姬们广袖翻飞间,洒下细碎的金箔。赵玄身着新赐的麒麟补服,坐在皇帝右手下首,杯中琼浆映着摇曳的烛火,泛着令人目眩的光晕。
\"赵将军这一仗,当真是扭转乾坤!\"户部尚书捧着白玉盏躬身上前,酒液在盏中晃出细碎涟漪,\"此等功绩,当载入史册!\"紧接着,刑部侍郎、工部主事接踵而至,溢美之词如同潮水般涌来。赵玄微笑着一一回敬,目光却不经意扫过殿角阴影处——那里,几个曾与陈立来往密切的官员正交头接耳,眼神闪烁。
夜风卷着残雪掠过宫墙时,赵玄独自站在廊下。玄铁长枪斜倚在朱漆廊柱上,枪缨上的血渍虽已洗净,却仍留有淡淡的暗红。他摩挲着腰间新赐的玉珏,想起白日里皇帝拍着他肩膀时,袖口滑出的半卷密折。那一瞬间,他分明瞥见折角处\"谋逆\"二字,如同毒蛇吐信。
三日后,雪霁初晴。当赵玄在军营校场演练阵法时,御前侍卫捧着明黄卷轴疾驰而来。卷轴展开,却是一道委婉的口谕:\"近日朝中议论纷纭,望赵将军暂歇军中事务,入宫一叙。\"他望着远处连绵的城墙,突然想起出征前母亲临终时的叮嘱:\"功高莫过主,才大莫欺君。\"
踏入御书房的刹那,檀香混着墨香扑面而来。皇帝手中握着一封素白信笺,烛火将信上字迹投影在龙纹屏风上,\"赵玄私通回鹘,图谋不轨\"的字样在墙上扭曲成狰狞的形状。\"爱卿可知这信?\"皇帝声音平静,指尖却在信笺边缘捏出褶皱。
赵玄解下腰间佩刀,重重跪伏在地:\"臣愿剖心以证清白!自追随陛下以来,南征北战从无二话。若有半句虚言,天诛地灭!\"他抬头时,额角已被青砖硌出血痕,目光却比玄铁长枪更锐利,\"恳请陛下彻查,莫让忠良寒心!\"
接下来的十日,京城暗潮汹涌。大理寺少卿带着锦衣卫四处查访,从茶楼酒肆到官员私宅,甚至城外破庙都不放过。赵玄闭门谢客,每日清晨在庭院舞枪,枪风卷起残雪,在地上划出凌厉的弧线。终于,当第四场雪落下时,真相如抽丝剥茧般浮出水面。
原来,回鹘王阿史那烈残部勾结了朝中失意官员,用重金收买市井无赖伪造文书,甚至买通了赵玄军中一名偏将。那封匿名信上的\"确凿证据\",不过是精心设计的陷阱。御书房内,当大理寺卿呈上伪造的账本、来往密信和招供画押时,皇帝勃然大怒,将案上砚台狠狠砸向屏风。飞溅的墨汁在蟠龙身上晕开,宛如龙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