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最前面的是几个本地口音的向导,他们举着用简陋木板制作的告示,上面用朱笔写着“大夏王师,拯民水火”八个大字。
王家村距离大营只有十里,村民们早已被昨日的炮声惊动。
当看到这支装备精良的队伍时,村民们都惊恐地躲进家中。
“乡亲们不要怕!”,马明朝用纯正的当地口音喊道,“我们是夏军,是来打土豪、分田地的!王老五,快出来!”。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战战兢兢地从一间土屋里走出,看到马明朝,顿时松了口气:“马爷,您可来了!”。
在马明朝和王老五的配合下,士兵们很快在村中打谷场集合了村民。
看着这些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百姓,就连久经沙场的老兵也不禁动容。
“乡亲们!”,一连长站在碾盘上,声音洪亮,“从今天起,王家村归大夏管辖!所有的苛捐杂税一律废除!每户按人口分田!”。
人群中响起窃窃私语,大多数人脸上都是将信将疑的神色。
王老五赶紧站出来作证:“乡亲们,这是真的!我在南边的亲戚捎信来说,夏皇真的给他们分了地,今年收成全归自己!”。
这话如同在油锅里撒了把盐,村民们的眼神立刻变得热切起来。
接下来的工作就顺利多了。士兵们按照花名册清点人口,登记造册。
随军的文书当场开具地契,虽然只是临时凭证,但盖着大夏军印的文书在村民们眼中,比什么都珍贵。
“军爷,俺家五口人,真能分到二十五亩地?”,一个老汉颤抖着接过地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老伯,这还有假?”,文书笑着指向旁边的田地,“从村东头开始量,那二十亩地就是您家的了!”
老汉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青天大老爷啊!俺活了六十岁,第一次有自己的地啊!”。
这样的场景在各个村落不断重演,大夏的仁义之名很快传开,周边村落的百姓甚至主动前来请求“归化”。
与此同时,天津城下的工事也在快速延伸。
赵铁柱指挥士兵们挖掘了一道深五尺、宽八尺的壕沟,沟底插满了削尖的竹签。壕沟后方是用土木构筑的胸墙,上面开有射击孔。
炮兵营按照周锐的命令,每隔一个小时就对城墙进行一轮骚扰射击。
虽然造成的伤亡不大,但这种持续不断的压力让城内的明军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第五天傍晚,马明朝兴冲冲地回到大营:“将军,大喜!周边三十八个村落已经全部归附,我们组建了一千八百多人的民兵队伍!”。
周锐站在刚刚完工的了望塔上,用望远镜观察着天津城,城头上的明军旗帜无精打采地垂着,偶尔能看到几个巡逻士兵的身影。
“很好”,周锐满意地点头,“让民兵们接受基本训练,配合我们控制交通要道。告诉乡亲们,等拿下天津城,还会有更多的土地分给他们!”。
夜幕降临,夏军大营和周边村落都点燃了篝火,点点火光连成一片,仿佛在天津城外织就了一张无形的大网。
城内的李继贞站在城楼上,望着城外连绵的火光,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大人,夏军这是要把我们困死在这里啊!”,马癀肩膀上还缠着绷带,声音中透着绝望。
李继贞长叹一声:“好狠的夏军!他这是要断我们的根啊!”。
此时的他终于明白,夏军的战略远比他想象的更加高明,这不是简单的军事进攻,而是一场从根本上瓦解明朝统治的战争。
城外,周锐正在听取各团汇报,短短五天时间,他们不仅建立起了稳固的防线,更在天津城外构建了一个以夏军为核心、以民兵为辅助、以广大村民为基础的统治体系。
“将军,刚接到飞鸽传书,陛下亲率的主力部队已经过了保定,预计五日内即可抵达!”,传令兵送来好消息。
周锐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传令各部,加强戒备,防止明军狗急跳墙,我们要把一个完整的天津城,交给陛下!”。
好的,我将为您续写这段充满心理挣扎的投降戏码,深入刻画马岱的犹豫与恐惧。
五日后,黎上午。
沉闷的马蹄声如同远方的雷鸣,自地平线滚滚而来,天津城头,前来查看的李继贞和马岱同时绷直了身体,望向西南方向。
初升的朝阳刺破晨雾,将金光洒向原野,只见一道黑线在天边涌动,随即迅速蔓延、扩大,化作滚滚铁流。
数以千计的大夏骑兵,披着晨光,如同神兵天降,出现在天津城外。
这些骑兵与明军见过的任何军队都不同,他们队形严整,纪律森严,黑色的军服外罩着蜀锦披风,马鞍旁挂着制式马刀和军驽。
最令人心惊的是他们的速度与协调性——六千骑兵如臂使指,迅速分成数股,如同熟练的渔夫撒网,顷刻间便对天津城形成了松散的包围。
约四千骑兵开始在外围游弋,他们并不靠近城墙弓箭射程,而是控制住了所有通往外界的大路、小径甚至田野。
另外两千骑兵则下马休息,但战马并未卸鞍,士兵们就坐在马旁进食饮水,随时准备翻身上马。
城头上,李继贞的脸色在晨光中显得惨白,他扶着垛口的手指因用力而关节发白,嘴唇微微颤抖。
“完了……”,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两个字,声音轻得只有身边的马岱能听见。
这些天,他不是没有想过撤退,每当夜深人静,这个念头就如毒蛇般啃噬着他的内心。
但天津城是大明京师最后的屏障,一旦放弃,通州那支糜烂的京营根本不可能挡住夏军的兵锋。
可坚守.....他看着城外那些游弋的骑兵,心中一片冰凉。
“李侍郎,现在……现在该怎么办?”,马岱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
他肩膀上的伤还在隐隐作痛,那日城外惨败的场景历历在目。
李继贞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仿佛要用尽全身力气:“死守,就当我们……为大明尽忠了吧!”。
这话说得悲壮,却透着浓浓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