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周瑜的声音带着一丝沉重,“罗彦就是故意让汝这样做的!他把将士们的家眷带到城下,就是想激怒汝,让陛下做出伤害将士家人的举动,从而让陛下与将士们离心离德!到时候,不用他攻城,咱们自己就会内乱!”
周瑜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孙坚的头上。孙坚愣在原地,握着剑的手微微颤抖,脸上的狰狞渐渐褪去,理智开始一点点回归。他看着城头上将士们眼中复杂的情绪——有恐惧,有愤怒,有失望,唯独没有了往日的忠诚与敬畏。他猛地意识到,自己刚才的举动,确实是将将士们推向了对立面。
见孙坚冷静下来,周瑜松了口气,随即转过身,对着城头上的将士们拱手,声音温和而充满安抚道:“诸位将士,陛下也是一时气急,并非有意伤害大家的家人。大家的心情,吾与陛下、殿下都能理解——谁不想与家人团聚?谁愿意对着自己的亲人拔刀?”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位将士,语气诚恳:“可罗彦此举,正是想利用大家的亲情动摇军心,好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柴桑。大家想想,若是此刻咱们自乱阵脚,不仅守不住城池,恐怕连城下的家人,也未必能保全!请大家暂且忍耐,容我们商议对策,必定会给大家一个交代,绝不会让大家白白牺牲,更不会让大家伤害自己的亲人!”
周瑜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渐渐平息了将士们心中的怒火。他们相互看了看,虽然眼中依旧满是担忧,但还是缓缓站了起来,只是看向孙坚的目光依旧带着几分疏离。
孙坚看着这一切,心中五味杂陈,他缓缓收剑入鞘,对着将士们沉声道:“方才……是朕失态了。尔等的家人,朕会想办法保全。大家先坚守岗位,没有朕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行动。”
将士们沉默着点了点头,默默捡起地上的武器,重新站到守城的位置上,只是目光依旧忍不住朝着城下的家人望去,眼神中满是牵挂与痛苦。
孙坚、孙策和周瑜三人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凝重。孙坚深吸一口气:“走,回宫殿商议对策。”
宫殿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案几上摆放着的地图早已被标注得密密麻麻,柴桑城被新军围得水泄不通,通往外界的所有道路都被切断。三人围坐案前,个个愁眉苦脸,没有一丝言语。
孙坚靠在龙椅上,疲惫地闭上双眼,刚才的怒火褪去后,只剩下深深的无力感。他征战一生,从江东起兵,历经无数大小战役,从未像现在这样狼狈——敌军兵临城下,却不用一兵一卒,仅凭数千百姓,就几乎瓦解了自己的军心。
孙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猛地一拍案几:“父亲,公瑾,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了!要不,今晚咱们率领大军突围?从南门突围,那里的守军似乎相对薄弱,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周瑜摇了摇头,羽扇轻轻晃动,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道:“殿下,行不通。如今将士们士气低落,个个心系家人,无心恋战,就算勉强突围,也难以形成战斗力。更何况,罗彦心思缜密,他既然敢用攻心之计,必然早已料到咱们会有突围之心,南门看似薄弱,说不定早已设下埋伏,就等咱们自投罗网。”
“那怎么办?”孙策急得站了起来,来回踱步,“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咱们就坐在这里等死吗?”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曾经的意气风发此刻早已被现实磨得所剩无几。
周瑜沉默了,他低头看着案几上的地图,手指缓缓划过柴桑城的位置,眼中满是挣扎。他知道,孙策不是不知道突围的难度,只是心中的不甘让他不愿放弃。可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如今的东吴,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良久,周瑜抬起头,脸上没有了往日的从容,只剩下深深的疲惫与沉重,他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得仿佛不是自己的,缓缓道:“如今……除了投降,别无他法。”
“投降”二字如同惊雷,在寂静的宫殿内炸响。
孙策猛地停下脚步,难以置信地看着周瑜:“公瑾!汝说什么?投降?咱们江东子弟何时需要向他人投降?宁可战死,也绝不投降!吾要率领将士们与新军决一死战,就算拼尽最后一滴血,也要让罗彦付出代价!”他的声音激动,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双手紧紧握着拳头,指节泛白。
周瑜看着他,眼中满是理解与同情,却没有反驳。他知道,孙策的不甘,也是他的不甘,更是所有江东将士的不甘。可实力悬殊,军心涣散,仅凭一腔热血,根本无法改变战局。他只是默默地摇了摇头,再次陷入了沉默,仿佛刚才那句话已经耗尽了他所有的力气。
孙坚缓缓睁开眼睛,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没有愤怒,也没有惊讶,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个结果。他看着周瑜,又看了看激动的孙策,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声音沙哑而疲惫:“汝等先退下吧,此事……容朕好好想想。”
孙策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周瑜用眼神制止了。周瑜对着孙坚拱手道:“陛下保重身体,臣等告退。”说完,他拉着一脸不甘的孙策,缓缓退出了宫殿。
宫殿的大门缓缓关上,将外面的喧嚣隔绝开来。孙坚独自坐在龙椅上,看着空旷的宫殿,只觉得一阵前所未有的孤独与凄凉。他想起了年轻时在江东起兵的豪情壮志,想起了与兄弟们并肩作战的岁月,想起了江东的父老乡亲……可如今,却要面临归降的结局。他闭上眼,一滴浑浊的泪水从眼角滑落,滴在龙椅的扶手上,无声无息。
与此同时,大新帝国的中军大营内,却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