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情况?”
“热度这才维持了几个小时啊,就开始往下掉了,还掉得这么快!”
从昨天晚上开始,廖洪毅和贺学文就在一起。
廖洪毅摆出了一副要死一块死的架势,逼得贺学文不得不想办法,阻止城西分局对孔仁义的案子,进行深入调查。
而贺学文想的办法,就是借助舆论。
他找了几个大V朋友,以闲聊的方式,向这几个大V朋友爆料,果然,这几个大V朋友转头就把他的爆料发到网上。
但光靠那几个大V,舆论发酵的速度太慢了,很可能引不起城西分局的重视。
于是,贺学文又花钱雇佣水军,让水军转发评论那几个大V的爆料,推波助澜。
随着水军的上阵,舆论发酵的速度,简直就跟坐了飞机一样。
仅仅几个小时,相关话题,就摸到热搜榜的尾巴。
作为一个战壕里战友的廖洪毅,也一直关注各大网络平台的动态,他很清楚,这件事炒得越热,自己就越安全。
要知道,舆情是可以影响到乌纱帽的。
一旦发现坚持所谓的公平正义,会影响到自己的乌纱帽,城西分局局长谭建成肯定会放弃所谓的公平正义。
只是,廖洪毅的美梦才做了一半,就被突然下降的热度,击碎了。
他直接质问贺学文。
“这是控评了吧?”
贺学文也是眉头紧锁。
“一个平台控评可以理解,所有平台都控评?”
“谭建成的能量没有这么大。”
廖洪毅说道。
确实有两家短视频平台总部在城西区,这两家短视频平台,肯定要给谭建成面子,但其他平台,凭什么给谭建成面子。
“那是怎么回事?”
贺学文也觉得,一个区公安分局,还做不到让那些大型网络平台,帮他删除负面舆论封禁相关账号。
“问问你联系的那个水军中介。”
廖洪毅提醒贺学文。
“对。”
一语点醒梦中人,贺学文马上通过聊天软件,给那个水军中介发消息,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水军中介的回复速度,还是非常快的,很快就回了消息,“对不起,你这单生意,我不做了。”
“为什么啊?”
“钱不够?”
“钱不够我给你加。”
眼下属于救命,孔仁义案能不能持续发酵,关乎贺学文的身家性命,他已经完全不在乎钱了。
哪怕对方要临时加价,加三倍,加五倍,他都不会说一个不字。
但水军中介又回答道:“不是钱的问题,你这单生意,我真的做不了。”
“做不了?做不了你一开始为什么收钱,为什么接?”
贺学文急了,发语音质问。
“我也不知道你的最终目标网红宋乡长啊!”
水军中介也很委屈。
“网红宋乡长怎么了?”
“网红宋乡长是你家亲戚?”
贺学文规划的舆论大战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网络大V爆料,奠定舆论基础。
第二步是拉城西分局入局,让城西分局投鼠忌器。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利用宋思铭将这件事的热度,炒到最高。
宋思铭本来就有极高的网络热度,只要放出消息,说宋思铭是孔仁义的保护伞,孔仁义案的热度,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事实上,第二步的时候,贺学文就进行了铺垫。
城西分局清洁工爆料的那个能量巨大,连城西分局领导都不敢得罪的人,指的就是宋思铭。
比起孔仁义,贺学文更恨宋思铭,正好通过这种方式,顺道抹黑一下宋思铭。
即便宋思铭死不了,也得让宋思铭脱层皮。
简直就是一箭双雕。
而在半个小时前,贺学文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便将第三步的作战计划,发送给了水军中介,由水军中介组织实施。
只是,他没想到,半个小时后,水军中介会因为宋思铭撂挑子。
说好的契约精神呢?
说好的童叟无欺呢?
“宋乡长要是我家亲戚就好了,我也不用干这活儿了,随便找宋乡长要个项目,就比现在挣得多,还没风险。”
水军中介嫌打字慢,也开始发语音。
“现在,你也没风险。”
贺学文忍着气,尽量安慰水军中介。
毕竟,都走到这一步了,换中介的话,还要重新组织水军,中间一耽误,热度很可能就上不去了。
而热度上不去,他们就危险了。
“理论上,干别的活儿,是没什么风险。”
“可抹黑宋乡长,直接牢底坐穿。”
水军中介煞有介事地说道。
“牢底坐穿?”
“他都找不到你,怎么让你牢底坐穿?”
贺学文说道。
“找不到我?你怎么知道他找不到我?”
“一年前,有一伙水军抹黑宋乡长,全被抓了,领头的判了六年。”
“半年前,又有一伙水军抹黑宋乡长,同样被一网打尽,领头的被判了七年。”
“我可不想去和他们作伴。”
水军中介一开始也不知道宋思铭的恐怖。
所以,半个小时前,收到贺学文发送的作战计划之后,他马上就去找到各个水军群的群主,组织实施。
结果那些水军群主比他敏感,一听宋思铭三个字,贵贱都不干了,细问之下,才知道宋思铭堪称水军界的丧门星。
只要和宋思铭沾上,就没个好。
担心被揪出来坐牢,那些水军群主甚至组织手底下的马仔,删除之前的评论,注销之前发评的账号。
这才有了事件热度的迅速下降。
由此,水军中介,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他现在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和贺学文撇清关系,免得贺学文翻车了,把他牵连进去。
最后,中介更是好心劝说贺学文。
“老哥,我也劝你一句。”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跟宋乡长死磕,没有好下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