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伴随着李谅祚的突然暴毙而亡,公元1067年的帷幕也就此徐徐落下,它以宋英宗赵曙的驾崩为始,后以西夏皇帝李谅祚的离世为终。当公元1068年的新年钟声敲响之际,一个全新的时代由此开启,赵顼在这一年改年号为“熙宁”,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正在等待着革新者们的大手将其推向历史舞台的中央。

这里我们要多说一句。公元1068年是北宋的熙宁元年,宋朝由此开始全面进入神宗时代,但站在后来者的角度上来说,这一年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那件历史事件其实并不是发生在宋朝,而是在辽国的北部边疆。这一年,女真族的完颜部落里有一个男婴在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阿什河畔呱呱坠地,他的名字叫做——完颜阿骨打!

关于完颜阿骨打以及由他所一手建立起来的金国我们到时候再来细说,我们现在要关注的是年轻的宋神宗。

提到神宗皇帝,熙宁变法可以说是贴在他脸上的一个最为显眼的标签,但我们所熟知的“熙宁变法”并不是在这仓促之间就骤然开始实行并全面铺开。变法非同儿戏,此事稍有闪失,涉事者轻则丢官罢职声名尽毁,重则人头落地,而整个国家也将陷入一片泥潭以至乾坤不明。无论是久经官场历练和考验的王安石还是新近登基的赵顼对此都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在变法图强一事上都保持了足够的冷静和谨慎,至少在这一年的新年伊始,有关变法之事他们都讳莫如深,就连这种想法和念头都不曾公开与人提及。

就在这年的正月伊始,赵顼罢免了参知政事赵概,不是说赵概犯了什么事,而是他顶不住别人在他背后说他尸位素餐毫无作为的压力而主动申请外放为官。赵顼命他出知徐州,然后将刚刚履新没多久的三司使唐介给提拔为了新任的参知政事。唐介是不久前从太原知府的位置上回到京城出任的三司使,如今被提拔为参知政事对他来说显然是好事一桩,可人世间的事都是福祸相依, 这位当年在朝堂之上敢于明目张胆地训斥宰相和皇帝的“天下第一御史”不会想到自己的这次升迁竟然会间接性地把自己这条老命给搭了进去。 当然,这是后事,而我们很快也会说到。

如今赵顼登基已经一年了,各方面的情况他也摸得差不多了,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赵顼不是一个只要一上台就要拼命刷存在感的自卑之人,况且他要干的事绝不是烧几把火就能形容的。在决定放火之前,赵顼首先把曾经两度出任宰相并立志为宋朝的各种积弊进行革新的现任枢密使文彦博找来谈话。

赵顼对文彦博说道:“天下敝事至多,不可不革,但这应该怎么做还得从长计议。”

文彦博这时候已经是六十二岁了,转眼间,此时距离他第一次拜相已经过去了二十年,这二十年的时间足以抹灭或改变一个人的心性,再加上这些年在政坛上所遭遇的各种明枪暗箭,如今的文彦博早就不是当年的屠龙少年。至少,他失去了当年的那份锐意进取的雄心壮志。即便如此,但他也深知宋朝如今积弊甚深,只是在这方面曾经连跌跟头的他对此已然是有心而无力。

面对赵顼的问询,文彦博回道:“譬如琴瑟不调,必解而更张之。”

无疑,这话充分表明文彦博是支持改革的,而且是进行大刀阔斧式的彻底改革。有鉴于后来文彦博对新法的某些政策极力反对,于是后世的某些人便不由分说地给文彦博也贴上了一个反对派和保守派的标签,但这属于典型的一叶障目,更有嫌疑是别有用心。

既然文彦博支持改革,赵顼又转而又去打探另一位元老级人物的意见,此人便是前宰相富弼。身患足疾的富弼是被人抬到皇宫门口的,赵顼随后更是准许将其抬入大殿门口,然后才由富弼的儿子搀扶着他进入内殿问话。

富弼当然知道赵顼之所以召他入宫的用意,随着力主对国家现行政策进行大力改革的王安石重回京城,朝中所有大臣们都知道赵顼这样做显然是决意大有一番作为,富弼当然也知道。这次君臣会面他没有直接跟赵顼说变法之事,而是一上来就对赵顼进行了一番劝导:“陛下身为国君,你的喜好不可轻易向人透露,要不然国家必出蓄意迎合君上的奸人!”

赵顼点头称善,转而他问富弼应该如何在武备及边事上面进行革新。说到这事可就戳中了富弼的痛点,想当初“庆历增币”事件可谓是他的一大耻辱,他当时就极力建议仁宗皇帝加强武备以待他日雪洗前耻。可是,此时此刻富弼的回答却让赵顼大为震骇。

富弼说道:“陛下刚登大宝,你首先要做的是修德,施行仁政。臣愿陛下二十年内口不言兵,亦不宜重赏边功,因为一旦战事开启,福祸难料啊!”

二十年不言边事?赵顼听到这话差点咬到自己的舌头!他少年时期就立志要为赵光义洗刷在辽国和西夏身上所遭遇的耻辱,他要收复燕云降服党项,可富弼竟然要他二十年内不要言战,这还是当初的那个富弼吗?变法图强的目的什么?是富国强军!可富弼却说要关起门来好好地过自己的小日子!

沉默良久之后,赵顼又问道:“治国当以何为先?”

富弼回道:“安内为先!”

君臣之间的对话就此结束。赵顼本想把富弼留在京城,但富弼拒绝,他最后还是回到了自己的治所汝州。形势不明之下,富弼还不想把自己置身于这表面平静但实际上却是暗潮汹涌的京城。

在对帝国的两位大佬进行了摸底之后,赵顼首次在正式的场合召见了时任翰林学士兼皇帝侍讲的王安石。二人之间在这之前并未进行过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但如今这个时机已然成熟。按制,身为翰林学士的王安石不具备在正规场所公开与赵祯单独探讨国政的资格,这是只有两府大臣才有的资格和权力,所以这次的召见也被称之为“越次召见”。

赵顼直接开门见山,问道:“治国当以何为先?”

王安石回道:“择术为先!”

王安石的意思就是说,治国首先应该制定或找到一个正确且合适的政策和方法。赵顼提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意欲效法贞观之治,然而王安石却另有说法。

他说:“ 陛下应该效法的是尧舜之道,唐太宗何足道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耳。”

赵顼愕然!照王安石的说法,治理一个国家其实很简单,只不过是人为地高深和复杂化了,但只要遵循大道至简的方法,那么一个国家其实是很容易就能治理好的。

赵顼的愕然很容易理解,如果一切真如王安石所言,那么也就是说诸如唐太宗这样的明君其实都没有掌握和领悟治国的精髓,这对赵顼而言无疑是一个极高的要求。于是,赵顼不由得感慨道:“爱卿的这个要求实在让朕很是汗颜,看来朕还得多努力才行啊!那么,照爱卿看来,我大宋立国百年却无大变,如今也是一片安乐祥和,那么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才好呢?”

这话问得其实很有水平,赵顼没有提及大宋当下所面临的危机,但这话里却是给王安石提了一个很高的要求,他是在要求王安石给出一个解决当下种种危机的办法。这可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一个大问题,王安石转而奏请以书面的形式对此予以答复。

第二天,王安石经过一夜的通宵达旦向呈上了自己的奏疏,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这份札子的内容很长,我们这里简要概述一番:太祖皇帝天纵之英,国家在他的开创和治理下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太宗承之以聪武,真宗守之以谦仁,仁宗、英宗亦无失德之过,正是因为我朝之历代君王皆是明君,所以才让我大宋百年承平。但是,尽管我朝几代帝王都生活俭约且勤政忧国,但老百姓的日子却过得并不富裕,而且国家的国力也谈不上强大,这其中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承平之下,几代帝王都身处深宫内苑从而对民间的真实疾苦无从涉目,所谓人间百态皆只能从他人口中和奏疏里得以窥视一二,但这些言语和文字却与真实的情况多有出入,这就是导致我朝眼下国库空虚的根源。我朝之所以百年太平无事,原因无外乎就是因为上有守成之明君,下无耸动天下之巨灾,而周边的夷狄也并非处于其昌炽之时,但这些其实都有赖于天助之攻,可天助难以长久, 若要让国家长治久安还得进行人为的干预和引导,而如今正是我们在这方面大有可为之时!”

直白一点地说,王安石的意思就是说自太祖皇帝赵匡胤之后的宋朝几代帝王其实都严重脱离了群众和现实。所谓的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实际上却是一群士大夫在治理天下,皇帝们尽管想要励精图治并带头节俭,但士大夫却一个个富得流油,老百姓和国家却是丝毫没有得到什么好处。这些话其实是在鼓励赵顼大胆变法以图强,切莫再做一个自甘平庸的守成之君,否则宋朝迟早落得一个温水煮青蛙的结局。

故事说到这里,我们其实也就能够对“熙宁变法”的实质勾画出一个大体的轮廓。

赵顼为什么想要变法?简单说就是,富国强兵是赵顼少年时就扎根于心底的一个梦想,而当了皇帝之后他的这个想法就变得越发迫切,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国家已经穷得叮当响。试想一下,他身为皇帝居然连自己父亲的丧葬费都拿不出来——说难听一点,赵顼想给赵曙准备一口上好的棺材都拿不出钱,这对一个皇帝来说是多大的耻辱?所以,他必须要想办法富国(直白点说就是搞钱),而要想搞钱而且是尽快地搞到钱他就得革新。

再看看王安石是怎么说的?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勤忧而国不强,这说的赵顼前面的几代帝王。事实上,宋朝不是没钱,这一点从每年的赋税和财政收入上可以看得出来,但问题是国库里没钱,老百姓也没钱,那么这钱去哪里了?答案是这些钱跑进了百年时间里所形成的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的腰包,这些人包括王公贵戚、朝廷的各级官吏、大商人和大地主。

说得再露骨一点,王安石的想法就是要将已经集中的社会财富进行重新分割和分配。简而言之,他要把财富从既得利益集团手里通过变法给重新流入国库,再分配到民间。在此基础上,国家还要深挖民间的生产潜力,最终目的是要让宋朝的国库再度充盈起来,然后国家再拿这笔钱去强军,最后实现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以达到国富民强乃至精武强军彻底洗刷外辱的终极目标。

这个难度有多大?将已经高度集中的社会财富和资源进行重新分配无异于是在改朝换代,而且能把这事给做彻底的也唯有改朝换代,因为这是在向百年以来所形成的庞大既得利益集团宣战,而这些人也绝不会乖乖地将吃到肚子的东西给吐出来。试问,换了你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一员,你会愿意主动把家里的银子拿出来进行重新分配吗?

保守派后来指责新法是在与民争利,但实际上他们嘴里所说的“民”并不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而是他们这些既得利益者,老百姓不过是被他们拿来当成了“肉盾”和攻击新法的武器而已。我们毋庸讳言的是,要想彻底地将社会财富和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必然要血流成河甚至是伏尸百万,这是在这之前的历史所给出的明证,但王安石和赵顼显然不想这样,他们想要通过和平的手段实现这个目标。这将是一个前无古人的挑战,而在此时他们俩不会去考虑失败的问题,因为他们相信事在人为。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寒门崛起全军列阵我在洪武开商铺乱世枭臣穿越之温僖贵妃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铁血大明调教大宋汉末召虎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我在大唐开当铺大唐一品特种兵之王三国:白毦陈到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白话文讲资治通鉴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红楼:开局听劝系统,贾颜逆袭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元末:红旗漫卷,替天行道十世轮回之炼体时空霸主:从宋末开始打造全球帝大明余晖中的守夜人陛下,您的奏折上热门了!娘娘,请卸甲!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大明:朕即天意,手搓神话大军开局:系统,你管这叫九子夺嫡?古人的智慧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我是纨绔世子,怎么就要造反了?我的庄园成了皇帝收留所荒年:从填饱贪吃嫂嫂后开疆扩土回到明末做皇帝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大明第一会所:海天宴!爆兵后,我每天都在谋划造反康熙正史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太后别点灯,奴才真是皇上开局王府世子,最终摆烂失败三国: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荆襄三国:开局系统送赵云三国:甄姬伴我统汉末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朕,现代社畜穿成昏君后躺赢了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孤乡1大唐,开局向李二退婚水浒:我王进不打酱油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穿越大胤:我用数据颠覆皇权边军:从女囚营开始宿主的梦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晚明从关中田亩开始青史照山河穿越乱世成流民,从带枪逃荒开始华夏英雄谱踏平五代,我建最强帝国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