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章一起发)
“张新是在虚张声势,还是确有出兵之力?”
韩遂心中惊疑不定。
理智告诉他,关中残破,中原又还有那么多的诸侯没有收拾。
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张新都不太可能在这个时候对凉州用兵。
凉州贫苦,民风彪悍,羌汉两族之间的情况错综复杂,难以管理。
现在来打凉州,怎么说都是桩赔本的买卖。
可韩遂的直觉却又告诉他,若是不乖乖听话,张新搞不好还真的会来!
陇西太守孔融,乃是圣人之后。
张新只要以天子名义下诏,就能让孔融全力助他。
金城与陇西相邻,他只需以陇西作为根基,沿着洮水北上,不出十日,便能兵临城下。
十日时间,都不够联络盟友的......
这也是韩遂为什么费尽心思,也要把陇西弄到手里的原因。
虽说以张新现在的情况,全复凉州不太可能。
可若只是收拾他一个人,那绝对是绰绰有余。
这让韩遂的心中十分纠结。
就这么算了,心有不甘。
毕竟机会难得,不争取足够多的好处,总感觉自己亏了。
但继续和张新拉扯,又怕对方失去耐心,直接开干,有点不敢。
韩遂思来想去,只能找阎行问策。
“彦明,你怎么看?”
此时阎行也已从张新的动作中琢磨出味儿来了。
如果说八千兵马,还能解释成震慑羌人的话,两万兵马就有点太多了。
很明显,张新这是在警告韩遂。
差不多得了。
平定凉州,我不是非你不可。
“末将以为,明公不妨应之。”
阎行拱手,又将上次的说辞说了一遍。
韩遂内心挣扎了一番,轻轻叹了口气。
算了。
阎行说的对。
统一凉州,确实对他也有好处。
到时候拿着一州之地去和张新谈判,手上也有筹码。
韩遂现在只怪自己当时太年轻,觉得以前能生那么多儿子,肯定还能再生。
为了大业,一些儿孙而已,舍也就舍了。
直到如今他子嗣艰难,这才追悔莫及。
“那依彦明之见,我军想要平定凉州诸侯,应当先从何处着手?”
韩遂开始与阎行商议平定诸侯之事。
商议过后,韩遂提笔写信,派人送去长安。
张新收到韩遂回信,哈哈一笑。
“我就说嘛,这韩文约就是得敲打敲打。”
“早答应下来不就好了?还找我要儿子,非逼着我调动大军,真是的......”
典韦见张新开心,脸上也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主公威名盖世,区区韩遂,自然只能俯首听命。”
“老典你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油嘴滑舌了?”
张新指着典韦笑了笑,令人将成公英召了过来。
片刻,成公英来到,躬身行礼。
“拜见大将军。”
“先生免礼,坐。”
张新指了一个座位,开口问道:“凉州意欲举荐先生为陇西太守,不知先生可愿屈就?”
“愿从朝廷调遣。”
成公英对此并不感到意外,拱手一礼。
韩遂麾下的部将不少,论起战场拼杀,个个都是好手。
可要是说治理地方......
除了成公英,也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了。
“既如此,明日朝会之时,我会向天子提及此事。”
张新看着成公英,“先生回到金城之后,替我向凉州转达几句话......”
“下官记下了。”
成公英顺势改变自称,行礼告退。
“主公。”
典韦凑上前来,“凉州的兵马,是否要传令让他们撤回来?”
“不急。”
张新摇摇头,“你去传令给于禁,让他再领一万兵马前往上邽。”
典韦闻言一愣。
“还增兵啊?”
“增。”
张新点头,“有道是蛮夷畏威而不怀德,韩遂反复无常,行事作风与蛮夷无异。”
“若我不能以威势慑服他,其必生二心。”
“再者说了......”
张新淡淡一笑,“我若不将关中的兵力调往凉州,张鲁又怎么敢主动出击呢?”
自从裁军之后,张新麾下在关中的总兵力只剩下了六万之数。
樊稠和徐荣带了七千五百人去安定,关羽、赵云、郭汜等人带了六千五百人去并州。
这样一算的话,长安附近就只剩下了四万六千人。
徐和、杨凤两路先锋,共计万人。
张新再派三万大军到凉州,做出一副进攻的态势。
张鲁的数学只要及格,很容易就能算出来,长安现在的兵力只剩下了六千左右。
哪怕再加上张新的亲卫玄甲军,以及宫内的三千侍卫,撑死也就万余人。
这万余人要守卫都城,肯定是不能动的。
如此一来,张鲁会不会心动,想要趁着张新大军还在凉州之时,把徐和等人的部队吃掉?
张新觉得,一定会!
一万人这个数字很巧妙。
既不算多,却也不容小觑。
一万人放在平原地带的郡国,足够杀他几个来回。
可若是放在汉中这样的形胜之地,就稍微显得有些不够了。
在关中空虚的情况下,张鲁只要是个正常人,就不会任由徐和等人与他僵持,坐等张新从凉州调兵前来。
一旦张新亲率大军来到......
想想就可怕。
所以张鲁肯定会想办法吃掉徐和与杨凤的部队,以求敲山震虎,劝退张新。
只要他放弃关隘,主动出击......
张新可以十分的自信的说,野战,他麾下的兵一个至少能打三个张鲁军!
增兵凉州,既能震慑韩遂,又能使张鲁放松警惕,迫使他主动出击。
一举两得。
“主公英明。”
典韦听完以后,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喊人传令去了。
次日,张新上朝,彻底将凉州之事敲定。
刘协下诏,封韩遂为金城侯,拜成公英为陇西太守。
百官虽然对张新如此大方颇感不满,但这是早已定下的凉州战略,他们倒也没有多说什么。
而且这样一来,孔融就能回朝了。
这让百官中的不少人颇感兴奋。
怎么说呢?
孔融之名,不仅在他自身,更在其先祖孔子。
若是抛开圣人之后的名头,孔融其实也就是个普通名士而已,倒也不至于让百官如此。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然要将圣人孙留在朝中,方能显示正统。
先前他们曾多次上疏,请求召回孔融,都被张新一票否决。
现在好了。
圣人归位,玉玺也重回汉室。
这不是中兴之兆是什么?
百官对孔融即将回朝一事弹冠相庆,唯有张新暗感头疼。
这个喷子,要怎么安排呢......
“众爱卿可还有本奏啊?”
刘协看着下方,例行公事。
张新回过神来,甩了甩头。
不管了,到时候再说吧。
“臣张新有本上奏。”
“大将军还有何事?”
刘协开口问道。
“汉中米贼,肆掠一方,阻断朝中与益州之联络。”
张新沉声道:“先前朝廷派出天使入蜀,至今杳无音讯,想必已经遇害。”
“臣请出兵讨伐,荡平贼寇,打通蜀中道路!”
入蜀之事不能再拖了。
如今已是七月,再拖下去,就无法达成年内平蜀的战略目标了。
徐和等人已经走了将近一个月。
这一个月内,他们都是每日一报。
即使他们沿途需要修建补给据点,也已经差不多到了。
根据昨日的军报,他们已经遇上了张鲁的斥候。
再加上斥候传递消息花费的时间,这应该是三四天前的事。
现在搞不好都已经打起来了。
“来了!”
马日磾目光一凝,做好为张新说话的准备。
蔡邕亦是如此。
百官还没为孔融回朝之事开心多久,听闻张新欲要用兵,顿时一片哗然。
“大将军。”
朱儁率先表示反对,“关中疲敝,你又下令免除百姓赋税、徭役。”
“朝廷没有收入,如今开支全靠董贼遗留,方能勉力支持。”
“先前你出兵并州,大军可在当地就食,也就罢了。”
“眼下你要出兵汉中,大军当在何地就食?”
“钱从哪里来?粮从哪里来?民夫又从哪里来?”
张新面对朱儁的质疑,平静的伸出一根手指。
“一个月。”
“什么一个月?”
朱儁莫名其妙。
张新双手叉腰,挺起胸膛。
“一个月,我平定汉中,取汉中之粮反哺朝廷,如何?”
百官又是一片哗然。
朱儁愣了一会,再次反对。
“大将军,下官知道你能征善战。”
“然汉中山川险阻,道路难行,大军光是行进,就需月余时间。”
“大将军何以夸下海口,言一月定汉中耶?”
朱儁越说声音越大,“这和你在平原用兵是两码事!”
“兵法有云,骄兵必败,依下官之见,大将军当好好冷静一番,重新看看兵法了!”
“是啊是啊。”
朱儁的话,引来了百官的一致赞同,“太尉之言虽然直接,然确实有理,大将军三思啊!”
我们都知道你能打。
但你说这话是不是有点太狂了?
是该好好冷静一下。
“汉中,必须要打!”
张新转过身来,环顾百官,“诸位皆知关中凋敝,无力供养朝廷。”
“从青冀二州运粮前来,路途遥远,损耗又大。”
“诸位有没有想过,若是董卓遗留用完了,朝廷当何去何从?”
“加税吗?”
张新大声道:“自董卓以来,关中百姓多有罹难,如今好不容易过了几天安稳日子,难道朝廷要把他们粮食抢走?”
“这......”
百官一时间无话可说。
“若不打通汉中道路,以蜀地之粮供养朝廷。”
张新继续说道:“那等到明年开春之后,朝廷就得迁都了!”
“诸位,你们也不想朝廷迁都吧......”
不少官员忙道:“大将军,迁都之言万万不可啊!”
开玩笑,他们的家族、产业,有不少都随着朝廷迁来长安了。
若是迁都别处,这些财产怎么办?
“不迁都,那就必须拿下汉中!”
张新冷哼一声,“否则朝廷就只能在关中饿死了!”
百官闻言陷入沉思。
益州的主要经济区是在成都平原和汉中平原。
从成都平原到长安的距离,其实和冀州到长安的距离差不多。
冀州运粮到长安,主要依赖的是黄河。
黄河落差极大,并不是一条全程平坦的河流,而是分成一段一段的。
船只运输一段距离,就得上岸把船抬到另一段航道,才能继续水运。
若只是将粮食运到雒阳,倒还好说。
可要是运到长安,那是真的够呛。
相比之下,成都平原的粮食就可以在垫江由水路直接运到汉中,再从秦岭五道的河流运到长安。
虽然这些河流也免不了抬船这些操作,但总归是比黄河方便。
况且汉中也是一个产粮区。
从汉中到长安那才多远?
“臣以为,大将军之言有理。”
马日磾趁机说道:“臣附议。”
“臣也附议。”
蔡邕也开始帮好女婿说话。
不少人见马日磾和蔡邕都同意出兵,仔细思索了一番,也转而赞同。
毕竟张新说的确实有理。
不解决财政问题,长安朝廷无论再怎么节流,也终归是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大将军。”
朱儁眼见无法反对,只能转而说道:“即便汉中非打不可,然一月之言,是否太过托大了?”
“要不大将军还是先回去,好好谋划一番,再言出兵之事吧?”
“毕竟朝廷现在......”
朱儁顿了顿,“大将军若是败了,朝廷恐怕承受不起啊!”
张新当然不会和百官说自己的谋划。
刘范还在朝堂上呢。
张鲁毕竟是刘焉的干儿子,他在汉中搅局,也是刘焉的意思。
若是自己将谋划全盘托出,刘范不告密都有鬼了。
张新看向刘协,躬身一礼。
“臣愿立军令状!”
百官又被吓了一跳,纷纷出言劝道:“大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谁也无法保证百战百胜。”
“这军令状就不必了吧......”
马日磾和蔡邕也被张新这话吓到了。
军令状,完不成是要砍脑袋的!
这可不是儿戏!
但二人见张新面色坚毅,咬咬牙,还是选择了相信。
“臣等愿为大将军作保!”
百官又是一阵哗然。
朱儁看着张新等人,心中感觉有些不是滋味。
这三个人是不是早就商量好了?
他们怎么不带我玩?
“大将军不必如此。”
刘协心中也是一突,赶紧说道:“既如此,汉中之战就由大将军全权主持吧。”
“至于军令状就不必了,朕信大将军。”
他当然不可能让张新去立军令状这种东西。
万一翻车了,他还能真砍了张新不成?
可若是不砍,法度的威严就没有了。
所以这种东西干脆就别立了,省得到时候不好掰扯。
张新见出兵汉中的决议通过,心中松了一口气。
“臣必不负陛下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