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我们决不能让清军践踏我们的家园!大家跟我一起,奋勇杀敌!”王文丙大声喊道。
就在这时,吴疆禧率领的乡兵也赶到了。乡兵们个个精神抖擞,手持长枪、大刀,整齐地排列在乡众的身后。
清军将领见成安县军民人数众多,而且士气高昂,心中不禁有些犹豫。他原本以为成安县会不堪一击,没想到会遇到如此顽强的抵抗。
“冲啊!”清军将领一咬牙,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清军骑兵如潮水般向成安县军民冲来,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成安县军民毫不畏惧,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器械,迎了上去。
战场上,喊杀声震耳欲聋。王文丙挥舞着大刀,左砍右杀,勇猛无比。秦尚文则灵活地穿梭在人群中,寻找着清军的破绽。吴疆禧率领乡兵,组成了一道道防线,顽强地抵挡着清军的进攻。
乡众们也不甘示弱,他们用手中的锄头、镰刀,与清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一位姓李的老汉的,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依然手持一把锄头,奋力地向清军砸去。
“狗日的清军,敢来侵犯我们的家乡,我跟你们拼了!”李老汉大声喊道。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双方都有伤亡。然而,成安县军民的顽强抵抗让清军渐渐感到力不从心。清军将领见势不妙,心中开始打起了退堂鼓。
“撤!”清军将领无奈地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清军骑兵纷纷调转马头,狼狈地向后退去。成安县军民乘胜追击,缴获了清军的马骡牛驴,还夺得了一杆白旗。
“我们胜利了!”王文丙兴奋地喊道。
乡众们和乡兵们欢呼雀跃,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器械,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陈熙得知胜利的消息后,心中十分欣慰。他亲自来到北漳河堡交界处,慰问了参战的军民。
“各位,你们都是成安县的英雄!此次保卫战的胜利,离不开你们的英勇奋战。”陈熙激动地说道。
众人听了,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这场战斗,不仅保卫了成安县的安全,也让成安县的军民更加团结一心,共同守护着他们的家园。
而那杆缴获的清军白旗,也成为了这场胜利的象征,被高高地挂在了县衙的门前,激励着成安县的每一个人。清军退去后,就没来攻打成安。
河北大地战云密布,建奴警的消息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中原大地激起层层涟漪。魏县知县王庭谏,是一位年逾不惑、面容刚毅的官员。
他身形挺拔,眼神中透着一股沉稳与果敢。当最初听闻奴警的消息时,王庭谏便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立刻着手城防事宜。
王庭谏坐在县衙那间略显陈旧的书房里,桌上堆满了文书和地图。他眉头紧锁,手指在地图上不断比划着,思考着城防的布局。他召集了县内的几位得力幕僚,包括足智多谋的师爷陈策和武艺高强的捕头李勇。
“诸位,奴警将至,魏县危在旦夕。我们必须立刻行动起来,加固城防,储备粮草,招募壮丁。”王庭谏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说道。
师爷陈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说道:“大人,城防方面,我们可以加固城墙,增设了望塔和滚木礌石。粮草储备则需尽快在县内征集,以应对可能的长期围困。”
捕头李勇抱拳说道:“大人,招募壮丁一事,我这就去办。我会挑选那些身强力壮、有一定武艺基础的人,加以训练,以增强城防力量。”
王庭谏点了点头,说道:“好,就按你们说的办。时间紧迫,大家务必各司其职,不得有丝毫懈怠。”
于是,魏县上下开始了紧张的城防准备工作。人们日夜不停地修缮城墙,将一块块巨大的石块堆砌得更加坚固;百姓们积极响应号召,捐献出家中的粮食和物资;壮丁们在捕头李勇的带领下,在衙门外的空地上进行着严格的训练。
十二月初三日,天气异常寒冷,阴沉沉的天空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清军的哨骑出现在肥乡与魏县交界的地方。为首的是一位名叫固尔玛混的清军将领,他骑在一匹高大的黑色战马上,眼神锐利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
固尔玛混看到魏县城墙上旗械鲜明,士兵们严阵以待,心中不禁一惊。他对身边的士兵说道:“看这阵势,疑系明军有备。我们不可贸然前进,先派人去窥探一番。”
于是,清军士兵分成三拨,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对魏县进行窥探。第一拨士兵悄悄靠近城墙,只见城墙上的士兵们目光坚定,武器在手,丝毫没有慌乱的迹象。他们不敢久留,迅速返回向巴图鲁报告。
巴图鲁听后,皱了皱眉头,说道:“再派一拨人去,务必打探清楚城内的虚实。”
第二拨士兵再次出发,他们沿着城墙周围仔细观察,发现城墙的人们也都井然有序,没有出现恐慌的情况。他们同样无功而返。
固尔玛混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说道:“再去最后一次,如果还是没有发现破绽,我们就撤兵。”
第三拨士兵小心翼翼地靠近城门,他们试图寻找城内防守的漏洞。然而,他们看到的依然是一片严整的景象。士兵们在城墙上巡逻,也有在城墙忙碌着自己的事情,一切都显得那么有条不紊。
固尔玛混听了第三拨士兵的报告后,心中暗自思量:“看来这魏县防守严密,人心未乱。如果我们贸然进攻,恐怕会陷入困境。”他咬了咬牙,最终下达了撤兵的命令。
清军的哨骑缓缓退走,扬起一片尘土。魏县知县王庭谏站在城墙上,看着清军远去的背影,长舒了一口气。他对身边的师爷陈策和捕头李勇说道:“此次城防能够成功抵御清军的窥探,多亏了大家的齐心协力。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还需继续加强城防,以防他们再次来袭。”
师爷陈策说道:“大人放心,经过此次事件,我们也积累了经验。日后定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危机。”
捕头李勇也说道:“是啊,大人。我们的壮丁们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战斗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只要清军敢来,我们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王庭谏满意地点了点头,他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魏县在这场危机中暂时度过了难关,但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了挑战。他深知,作为一县之长,他肩负着保护百姓、守护家园的重任,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为魏县的安宁和繁荣而努力。
十二月初三,朔风如刀,凄厉的北风卷着雪粒呼啸着,临城被一层肃杀的阴云紧紧笼罩,清军到了城下。
临城县衙内,知县萧时勉在书房里来回踱步,眉头拧成了麻花。桌上的烛火摇曳不定,映照着他憔悴的面容。“大人,清军已至城外,来势汹汹,咱们兵力单薄,这可如何是好?”典史赵世祯匆匆走进来,脸上满是焦虑。萧时勉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说道:“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咱们拼死也要守住这临城!”
署印训导张纯儒带着两个儿子也来到了县衙。他拱手道:“大人,我虽为文人,但也愿与临城百姓同生死、共患难!”萧时勉看着张纯儒坚毅的神情,心中涌起一股敬意:“有你等相助,临城定能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