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
李士淳面露诧异,不禁追问道,
“方才建奴使臣马光远提及互市,就曾点名欲求购白糖。”
“此刻李大夫又言及此物,列为永明镇的重要外销货品——”
“可永明镇地处苦寒,分明种不得甘蔗,这白糖……究竟从何而来?”
李旦笑道:“永明镇制糖用的是甜菜。”
李士淳不解:“这甜菜又是何物?李某竟从未听闻。”
“李主事有所不知。”
一旁的徐光启闻言,笑着代为解释道,
“甜菜非中土固有之物,也是李总兵从泰西商人处所购耐寒之种。”
“其根茎形似圆萝卜,味甘,汁液如甘蔗一般也能制得白糖。”
“世间竟有如此奇物!真乃闻所未闻!”
李士淳听得目光发亮,连忙拱手道,
“不知此地可有甜菜园和制糖作坊,能否安排我等一观?”
“若此技可行,引入关内,或可稍解北方缺糖之困。”
颜思齐闻言,面露些许难色,随即诚恳解释道:
“永明镇的甜菜园与制糖作坊,如今主要设在混同江东岸的三江之地。”
“彼处土地广袤肥沃,气候虽寒,却日照充足,反而比多雾的永乐大帝湾更适合甜菜。”
“未来,我们还计划向伯都讷一带推广种植,以期能形成更大规模。”
“只是……从此处往三江之地,路途着实不便。”
“需得先走陆路至北琴海南岸,再换水路,从北琴海进入松阿察河,再入阿速江北上。”
“若是陆路部分骑马,水路部分乘蒸汽明轮船,最快十三四日可达。”
“但诸位天使多是文臣,怕是受不得连日骑马的颠簸。”
他顿了顿,继续细说道,
“若是陆路部分乘马车,就得将近二十日。这一来一回,少说也要四十余日。”
“我永明镇自是扫榻相迎,愿留诸位盘桓,只恐误了朝廷大事,颜某担待不起。”
混同江特指松花江干流及松花江口以下的黑龙江段,其东侧便是广阔的三江平原。
实际上,永明镇核心区所在的彼得大帝湾沿岸,受海洋性气候和酸性土壤影响,并非甜菜种植的理想之地。
李国助最初确曾在此试种,但糖产量始终不尽如人意。
但上辈子的记忆却告诉他,纬度更高、大陆性气候更显着的三江平原,夏季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反而更利于甜菜生长和积累糖分。
后世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甜菜主产区包括阿穆尔州和犹太自治州。
前者的南部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就属于广义上的三江平原,后者则全部位于广义三江平原范围内。
因此,永明镇的甜菜种植与制糖中心,几年前就已开始逐步向那片黑土地转移。
至于伯都讷所在的松嫩平原,在他上辈子的时代,正是共和国的甜菜糖核心产区之一。
那片广袤的平原,拥有无与伦比的自然禀赋,黑土肥沃、气候冷凉,与欧洲甜菜产区,如乌克兰、德国东部等条件相似。
肥沃的土壤、冷凉干燥的气候、巨大的昼夜温差,以及松花江与嫩江的充足水源……
所有这些,都完美契合甜菜生长和积累糖分的需求,足以支撑起一个规模远超三江之地的糖业基地。
将甜菜产业向伯都讷拓展,不仅是当下的策略,更是一幅基于穿越者的“先知”而绘制的未来蓝图。
见李士淳面露遗憾,颜思齐话锋一转,
“其实主事若欲引种此物,何必远赴三江?徐阁老在永明镇六载,于甜菜试种、制糖之法侵淫颇深。”
“正好圣上下旨召徐阁老回朝?我镇愿奉上菜种,或可在天津试种,以观成效。”
“如此,既不误天使行程,亦能遂李主事引技济民之心愿,不知尊意如何?”
李士淳沉吟片刻,终是长揖一礼:
“颜总兵思虑周详,是下官唐突了。既然如此,便依总兵所言,这三江之地……不去也罢。”
“颜总兵,近年福建、广东一带,商贾间多行用贵镇所铸银币。”
福建市舶司同知周之夔这时开口,
“其成色足,图案清晰规整,势头已渐压鹰洋。”
“我观其制式与鹰洋类同,然精良远胜,不知此币是如何铸造的?”
“周大人明鉴。”
不等颜思齐做答,杨天生突然开口,
“永明银元与鹰洋确同属打制币,然工艺实有霄壤之别。”
“鹰洋依赖匠人手工捶打,力道轻重不一,故图文难免模糊,币形亦欠周正。”
“我镇铸币,却是用蒸汽冲压机,借均匀磅礴之巨力一次压制成型,故能图案明晰、币形浑圆,毫厘不差。”
“蒸汽冲压机?”
周之夔甫一闻言,面露困惑。
不待他细问,一旁的孙元化眼中已迸发出浓厚兴趣,抢先一步问道:
“可是那用于驱动明轮船的蒸汽机?此物竟亦能用于铸币?”
他转向徐光启,语气热切:“老师,此物原理究竟如何?竟有这般妙用?”
徐光启见弟子与同僚皆有兴趣,便耐心详解道:
“此物原理说来不难,简而言之,便是以锅炉烧水,生成大量蒸汽,蒸汽膨胀之力推动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再经由齿轮、曲柄等机巧构件,将此往复之力转为旋转之力,以为外用。”
“于是巨舰可驰骋于波涛,冲压机可锻造银币于顷刻。”
“其力沛然莫御,运转稳定持恒,远非人力、畜力所能企及,比之水力、风力更胜一筹。”
一番深入浅出的解说,不仅周之夔,在旁的李士淳、护卫统领李若琏乃至孙元化,皆不由自主地倾身细听,脸上无不流露出惊异与叹服之色。
孙元化更是目光灼灼,显然已沉浸于这机械之理的玄妙之中,心中对永明镇的技艺境界有了全新的认识。
片刻之后,他像是想起了什么,又道:
“不止是这蒸汽机,学生观颜楚城城防,深得西洋铳台之精髓!”
“各类火炮火铳射界开阔,彼此呼应,几无死角。”
“学生对西洋铳台亦曾钻研,然所见多为独立小台,似永明镇这般以城墙为铳台的,真是前所未见,令人叹为观止!”
“不知这是出自哪位大家之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