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水那股刺鼻的味道在柳亚娟的鼻腔里不断发酵,最终变成了一股酸涩的苦味,让她的喉咙也不禁有些发紧。
她像是无法忍受这股味道一般,猛地将脸埋进了枕头里,似乎这样就能隔绝掉那股令人不适的气味。
然而,枕头上传来的并不是她所期待的清新气息,而是一股淡淡的洗衣液味道。
这本该是一种让人感到舒适的味道,但此刻却显得异常尖锐,仿佛一根根细针,直直地刺进了她的眼眶,让她的眼睛不由得泛起了一阵刺痛。
就在这时,放在床头柜上的手机突然震动了起来,发出一阵轻微的嗡嗡声。
柳亚娟有些迟缓地伸出手,拿起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是妈妈发来的一条消息:“娟娟,你爸炖了乌鸡汤,明早送来。”
她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光标,手指在键盘上悬停了许久,却始终无法敲出一个字来。
那简单的几个字,此刻却像有千斤重一般,让她难以回应。
房间里的寂静被走廊里传来的脚步声打破,护士推着治疗车从门口经过,轮子与地面摩擦发出的声响由近及远,最终消失在走廊的尽头。
柳亚娟缓缓坐起身来,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月光透过云层洒在玻璃上,形成了一片斑驳的光影。
她的影子被月光拉长,映在窗户上,显得有些孤单和落寞。
出院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病房里,柳亚娟静静地坐在床边,整理着自己的行李。她动作缓慢,似乎每一个动作都需要耗费巨大的力气。
当她打开抽屉时,一本泛黄的笔记本掉了出来。那是徐枫的采风本,柳亚娟记得他总是随身带着它,记录下旅途中的点点滴滴。
她轻轻地拾起本子,翻开封面,扉页上的字迹映入眼帘:“献给我的格桑花”。
柳亚娟的手微微颤抖着,她继续翻开本子,里面夹着一张字条。
那是在青海的帐篷里,徐枫用铅笔写的:“等孩子出生,我们带他去看极光。”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雨水浸泡,字迹已经被晕染得模糊不清,仿佛他们的未来也变得模糊起来。
柳亚娟缓缓合上笔记本,将它放回抽屉里。
然后,她默默地收拾好行李,离开了医院。
回到家后,柳亚娟径直走进书房,关上了门,把自己锁在这个安静的空间里。
她坐在电脑前,打开了那个存放着上百 G 青海素材的文件夹。
屏幕上,雪山、湖泊、漫山遍野的格桑花一一展现在她眼前。
每一张照片都像是一把盐,无情地撒在她尚未愈合的伤口上,让她感到一阵刺痛。
突然,一张照片引起了她的注意。那是在茶卡盐湖,徐枫背着她奔跑,她的笑声被定格在蓝天白云之下。
那一刻,他们是如此的快乐,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属于他们两个人。
鼠标滚轮在柳亚娟的手中不停地转动着,屏幕上的页面也随之不断地上下翻动。
然而,就在某一刻,她的手指突然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死死地停在了鼠标滚轮上。
柳亚娟的目光紧盯着电脑屏幕,仿佛被什么东西吸引住了一般。
原来,在一个被隐藏得很深的文件夹里,她发现了一份徐枫未完成的童话手稿。
这份手稿的页面已经有些泛黄,显然是经过了时间的洗礼。
柳亚娟小心翼翼地将它打开,生怕会弄坏这珍贵的纸张。
故事的主角是一只迷路的小狐狸,它在森林里四处乱窜,想要找到回家的路。
在这个过程中,小狐狸遇到了一朵会说话的格桑花。
格桑花告诉小狐狸,只要它沿着河流一直走,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柳亚娟一页一页地翻看着这份手稿,她的心情也随着故事的发展而起伏。
当她看到小狐狸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动。
“原来他真的在写……”柳亚娟喃喃自语道,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滴落在键盘上。。
日子一天天过去,柳亚娟开始重新整理这些素材。
她试着把照片配上文字,做成旅行札记。
每当夜深人静,她就打开徐枫的手稿,帮故事里的小狐狸继续寻找回家的路。
渐渐地,她发现自己不再害怕回忆,那些痛苦的片段开始有了新的色彩。
三个月后的一个清晨,柳亚娟收到一封陌生邮件。
发件人是个儿童文学编辑,说在某个旅行论坛上看到她的札记,被文字里的情感打动,希望能合作出版一本图文集。
她握着鼠标的手微微颤抖,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在书桌上那朵干枯的格桑花标本上。
签约那天,柳亚娟特意去了趟花店。
店主正在整理花束,最显眼的位置摆着一束新鲜的格桑花。
“这花真漂亮。”她忍不住赞叹。
店主笑着说:“格桑花生命力可强了,越是艰苦的环境,开得越灿烂。”
这句话像一道光,照亮了柳亚娟心里最黑暗的角落。
她想起在青海,自己高原反应严重,是徐枫背着她走了十几里山路;
想起流产住院时,隔壁床的产妇给她讲育儿故事,让她暂时忘记了痛苦;
想起妈妈每天变着花样炖汤,爸爸默默把她掉在地上的药片捡起来……
图文集出版那天,柳亚娟特意选了一个雨天。
书店里,她翻开自己的作品,看到小狐狸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格桑花在风雨中开得正艳。
读者留言区有人写道:“原来伤痛真的可以开出花来。”
走出书店,雨还在下。
柳亚娟撑起伞,忽然在街角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徐枫站在对面的咖啡馆门口,手里拿着一本她的书。
两人隔着雨幕对视,徐枫举起书,嘴角微微上扬。
柳亚娟也笑了,那笑容不再带着苦涩,而是充满了释然。
她转身走进雨里,口袋里的手机震动起来,是编辑发来消息:“亚娟,出版社想请你去青海采风,续写小狐狸的故事。”
柳亚娟抬头望向天空,雨滴落在脸上,凉凉的,却很舒服。
远处的山峦被云雾笼罩,像极了她记忆中的青海。
格桑花不会永远盛开,但它的种子早已在她心里生根发芽。
柳亚娟知道,这一次,她要为自己而活,去看更广阔的世界,写更温暖的故事。
而那些曾经以为无法跨越的伤痛,终将成为照亮前路的光。
在某个深夜,柳亚娟重新打开徐枫的手稿,在故事的结尾写下:“小狐狸找到了回家的路,也明白了,有些离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
格桑花年复一年地开放,它们知道,每一场风雨过后,都会迎来更灿烂的阳光。”
窗外,月光如水,照亮了书桌上那朵重新绽放的“格桑花”。
这一次,它不再是标本,而是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存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诉说着关于重生与希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