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英杰家出来,崇祯又慰问了附近几户人家。
亲自查看粮仓、地窖及生活劳作设施,仔细观察透露出的各类小细节。
种种迹象表明,官地百姓生活已翻天覆地日新月异了,得亏去年及时作出变革,否则官地变化不可能这么大。
边走边看中,前方不远处传来孩童朗朗读书声,
这里是西苑第六社学堂,崇祯对这地儿轻车熟路,朱慈烺、朱媺娖、朱成功几个娃就在这所社学读书呢,他得去看一看。
“内臣拜见陛下!”
“学生拜见陛下!”
“......”
一个身着内侍服饰的太监领着数人于校门口恭迎圣驾。
整个官地都知道皇帝今天要来,周遭这么大动静,社学早已翘首以盼。
“你是此校祭酒?”
“回陛下,正是内臣!”
各官地均由御马监全权管理,起的全国带头作用,太监担任祭酒并不违和。
“给朕说说这所社学。”
“是!”
祭酒太监清了清嗓子,怀着激动的心情说道:
“启禀陛下,我校共有教舍二十一间,男、女宿舍各一处,最多可容纳七百余学子就读,可供约三百人住校。
此处占地三十二亩,操场超过五亩,在册男先生十三人,女先生八人,行政与勤杂人员七人。
男先生半数为御马监太监,余者从科学院借调及面向社会招聘,女先生皆出自后宫!
待三年后,各年级学子可全部配齐,师资方面也将陆续增加!”
“嗯......”
崇祯听得连连点头,关于社学教师这一块他是清楚的。
大明现有在职太监约八万人,万历爷爷那会儿曾达到十万。
四五成太监都在宫里读过书,自去年内廷改革起,崇祯下旨全国停止太监宫女充入宫中,年老者该回乡回乡。
除了必要的二十四衙门数千仆从太监,以及东厂、御马监等机构万余净军外,其他人不是培训成训导官,便是进入皇家集团,以及学习新学充当社学先生。
而宫中万余宫女也基本这样操作,只不过更偏向于报社、皇店、社学这一块,这还得感谢张嫣和周玉凤几位佳丽的辛勤付出。
太监宫女是皇权最忠实拥护者,为实现崇祯某些抱负的重要媒介之一。
随着培训推进,未来几年这些人都将陆续走出宫殿,投身到建设大明的火热场景之中。
领着崇祯进入操场,祭酒指着各式建筑物介绍道:
“陛下,现今在读学子二百六十八人,有八个教学班,二年级三个班,一年级五个班,其中男生班共五个,女生班三个。
男女生活学习予以区分管理,绝不容许实质性交叉!”
“嗯......”
崇祯只有点头的份,这些事儿他都知晓,官地就是他推行新式教育的试验田。
西苑官地现有社学近二十所,暂为五年制小学规模,其余官地大差不差,未来将扩充部分为以小学、中学一体的中心社学。
现各省社学均已日渐复苏,官地走在最前列,尤其男女同校接受教育。
听祭酒介绍到这个话题,崇祯侧过身问向臣子:
“不知诸卿对男女共读有何看法?”
孙承宗拱手想说话,结果又被刘宗周抢先:
“陛下,此法甚妙矣!臣上月来过此地,回去后便下文各省,凡有条件之省府,可借鉴官地之混读模式。
只要严格管理,伦理不分之事能够避免,亦可体现男女平等之法度,值得提倡推广!”
崇祯微微点头,老家伙算是彻底开窍了。
他去年科举新政中下旨女子可读书,《大明宪法》、《教育法》又再次予以明确,其实都有强行推动的成分。
几千年来伦理思维根深蒂固,政策倒是有了,但推行过程肯定存在荆棘。
严格地讲官地属于国中之国,六部、督察院管不着,皇帝开了先河也就暗示让大家看着办。
以崇祯现有威望,谁又敢轻易挑战权威?
再则皇帝一系列作为让臣子百姓看到了希望,即便有质疑,也只能尽量随波逐流。
“陛下,刘尚书所言极是,臣深以为然!”
“陛下,臣附议!”
“臣附议......”
“......”
不少高官明确表态,崇祯也乐见其成。
之前曾想过直接按几百年后教育方式,还分啥男女呢,“女子无才便是德”属于对女性的极端歧视,哪里来那么多弯弯绕。
可崇祯左思右想,还是不能太过理想化,得一步一步来。
别看男女共读放在后世不值一提,于当下却好比捅马蜂窝。
强制女子读书本就另类,下旨可专设女子学校也属无奈之举,一步到位的话阻碍更大,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于是两求其次在官地取个中间值,由学校制定措施分开管理,待全天下习都以为常,再逐渐发展到男女一个班读书也就不再稀奇。
“祭酒!”
“内臣在!”
“你来说一说孩童们都读些什么书?”
“遵旨!”
“回陛下,现第一、第二两个年级开设《国文》、《算术》、《武术》三个科目,此三科贯穿整个小学五年。
从四年级起将陆续增设《地理》、《历史》、《杂学概要》主科,再辅以《孙子兵法》、《大明国情》等辅助读物。
通过五年小学学习,学生能掌握大部分常用字,针对一般写作计算不在话下。
小学乃全面打基础环节,读书识字仅为其中一项,即便今后不再升学,也拥有相应知识储备,从事百业可事半功倍!”
“甚好!”
崇祯出言称赞,显得非常满意。
新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新学是他定下的重要国策,不外乎借祭酒之口再度表达而已。
已经完善的教科书他全都看过,有的还是他亲自编写,比以往老旧教育实用多了。
“各位!”
提到这一茬,崇祯有必要现身说法,开口道:
“太祖当年定下八股取士,读书人唯有将儒家经典滚瓜烂熟,朝着进士及第奋勇前进。
然到头来登顶之人甚少,大多数落下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于朝廷实际意义甚小!
如今之新学注重实用,正如祭酒所言,小学便是基础,未来的中学同样如此,而大学便是专业细分,培养大明高端才俊!
朝廷新设之衙门挂牌在即,各行各业发展势不可挡,大明还需要大量人才!”
缓了缓,崇祯接着道:
“《国文》课收录部分儒家经典文段,加入各种白话文章、小故事等,全部实行简体字,培养学生读、背、写基本技能!
《算术》方面实行阿拉伯数字,加减乘除、珠算为其精髓,还有些许几何丈量知识,如此小学毕业当个普通账房问题不大。
进入高年级后《地理》、《历史》、《杂学概要》更是开拓孩童眼界。
尤其《杂学概要》,汇集农科、工科等世间万物初级常识,从小培养科学之兴趣!”
“陛下,恕臣唐突,《武术》科便是让读书人告别四体不勤,冠以《孙子兵法》熏陶,孩童从小便具备能文能武之潜力!
而《大明国情》一书,臣全文阅读过,此书涵盖大明方方面面,如此读书人可对家国概况大致了解,不再道听途说!”
“爱卿一语中的!”
刘宗周学会举一反三了,崇祯并不介意他插话。
在教育部未正式挂牌前,他这礼教主官必须头脑清晰,这样新学才可以有序推进。
“叮铃铃......”
下课铃声敲响,孩童纷纷从教室里走了出来。
这个时代的娃娃要规矩得多,或许社学也提前打了招呼,各班级排着整齐队伍进入操场。
“禀陛下,马上进入课间出操,请陛下移驾点将台!”
点将台就点将台,比主席台听起来更霸气,崇祯抿嘴一笑:
“甚好,随朕同往,走!”
“臣等遵旨!”
大员们随着天子登台,为避免过于打扰教学,其它人被拒于格栅围墙外,就连带刀锦衣卫也自觉地守在校门口。
第六社学堂因今日当今天子亲临,变得空前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