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这位穿草鞋的同学,你来回答!”
看了看,崇祯指向最前排一个八九岁的孩子。
“小子多谢陛下!”
小屁孩虎头虎脑却也彬彬有礼,跨出一步向天子行军礼。
动作显得稚嫩却煞有介事,引得人们忍俊不禁。
“启禀陛下,小子长大后想当兵杀敌,像村里的吴英杰哥哥一样保家卫国!”
“哦?”
初生牛犊不怕虎,崇祯一愣,问道:
“战场上刀枪无眼,你难道不怕死吗?”
“若以小子身死换来大明无碍,小子虽死犹荣!”
“好一句虽死犹荣!”
人小鬼大管他是不是大放厥词,至少勇气可嘉,几句话让崇祯触动不已。
自去年起吴家的故事早已传遍官地,社学先生有向学生阅读新闻报纸的职责,这便是爱国主义起作用了啊。
“朕问你,你今年几岁?姓甚名谁?”
“回陛下,小子今年八岁,先生给小子起名张卫国!”
“哈哈哈,朕记住你了,官地管事明日会给你送一双布鞋来,如此练武更为方便!
切记当下一定专心读书,但愿你人如其名,朕等着你长大后建功立业!”
“多谢陛下,小子谨记!”
“甚好!”
天子与小孩间的对话令无数臣子汗颜,这娃一看就家境贫困,于君王面前却一点不怯场。
在他身上仿佛看到自己过去的影子,今后必定前途大好,小小年纪雄心不浅啊。
不过与他们当中有些人当年的区别在于,人家没说什么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之后再虚无缥缈的所谓救国救民。
一介孩童敢用生命去实践,跟人家比起来,过去的他们简直无地自容。
“你来......”
崇祯接着又问了三个男生。
一男娃说想当宋侍郎那样的科学家,让乡亲们世世代代有饱饭吃,永远不会饿肚子。
一个说想做木匠,让百姓有大房子住,不再身陷茅草屋。
另一男娃说想当鞋匠,制作出保温防滑的靴子,大明人冬雨天走路可游刃有余。
崇祯认真听他们回答,梦想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全都耐心勉励一番。
这些娃有幸与皇帝对话,还得到指点与鼓励,必将在他们幼小心灵中留下深深印记。
“那位女同学,你来说一说!”
崇祯指向后排离朱媺娖不远的一位高个子女生,那女生有些眼熟,就是不大想得起了。
他提倡男女平等,男生问了自然得问问女生。
“陛下,民女长大后想做女先生教书育人,或是像当今皇后和懿安皇后那般,兴办报纸为大明做实事,替陛下分忧!”
穿过队伍来到最前面,女生同样毫不怯场,却脸颊微红。
这个回答引起崇祯浓厚兴趣,可看出女儿身下藏有一颗向往女权的决心。
“哦?你再说具体一点!”
“是!”
再次微低一下身形,女生说道:
“回陛下,自古以来女子被冠以无才便是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多数至死都没有名字!
若非陛下重振官地社学,让民女有幸于去年读书,恐怕已嫁为人妻重走前辈老路!
陛下赐名予民女,有再造之恩,社学让民女开拓眼界,方得知世间之大事!
为大明昌盛而读书,天下兴亡关乎男女老幼,世人皆有为大明尽力之责!”
“甚好!大妙!谁说女子不如男!此番豪言可谓我大明优秀女子,你抬起头来!”
“是!”
微微行了个万福,女生缓缓抬头。
“你是吴紫秋!”
“回陛下,正是!”
怪不得看起来有些眼熟,要不是提到赐名,还真给忘了。
去年那个灰头土脸面黄肌瘦的少女消失不见,一身干干净净恢复了本该的豆蔻之姿。
十四岁多的年纪眼界比很多大人都要长远,跟他哥一样,是个可造之才啊。
“哈哈哈......”
崇祯笑了,侧身望了望朝堂大员们,又看了看台下的臣子百姓,说道:
“这便是吴英杰胞妹,去年二月朕首次驾临西苑,于吴家歇息一晚,顺便给两兄妹赐名,一切都是冥冥中注定!
朕收获一名未来之勇将,但愿两兄妹一文一武,为我大明添砖加瓦!吴英杰!”
“臣在!”
身处台下侧面的吴英杰跑步来到吴紫秋旁边,朝台上行礼。
“你两兄妹许久未见,既然已回到西苑,朕准你休假三天陪伴家人,三日后再行归队!”
“多谢陛下,臣遵旨!”
“吴紫秋!”
“民女在!”
“朕等着你为大明之昌盛发光发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入列吧!”
“是!”
行礼后偷偷看了台上崇祯一眼,吴紫秋脸色绯红,快步返回队伍之中。
“各位同学!”
看样子皇帝似乎要结束话题,朱慈烺、朱成功倍感失落,朱媺娖更是翘起了小嘴。
三个孩子隐姓埋名当插班生,太监先生们除了教学,另一个重要任务便是保护皇家血脉。
社学旁边还设了一个御马监办事处,都是为他们而设。
先前手都举酸了,父皇却总不点他们的名,玩了一通寂寞。
“朕还想抽最后一位同学回答!”
“陛下,我来!”
“陛下......”
“陛下......”
全场学生再次举起手,三个孩子又燃起了希望,还都踮起脚尖,生怕自家老子看不到。
孩童积极性颇高令崇祯很是欢喜,抿嘴一笑指了指女生队伍最后面:
“朕看那位女同学很想答问,就由你来吧!”
“陛下,是我吗?”
朱媺娖指向自己,略带惊讶地问道。
“就是你!”
“多谢陛下!”
望向男生队伍,朱媺娖露出一副胜利者般的微笑,匆匆来到台前。
这长公主可是崇祯心头肉,几个月不见又高了些,根本看不到公主独有的那种弱不禁风。
“启禀陛下,民女认为吴紫秋学姐所言极是,天下兴亡谁都无法幸免!
吴学姐崇尚文治,而民女则向往沙场!”
“你的意思是长大后想当兵杀敌?”
“回陛下,正是!”
“那你今年几岁啊?”
崇祯故意一问。
他想多了解一下小棉袄有了哪些成长,两父子瞬间变成了帝王与民间小女孩。
“回陛下,上月刚满过八岁!”
“如此小孩勇气可嘉,可等你长大后建奴都被朕灭光了!”
“陛下,辽东仅乃我大明故土之一,报纸上不是登载过陛下旨意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漠北、塞上江南、哈密卫、安南、乌斯藏,以及历朝历代之故土尚在各类蛮夷手中,广大藩国貌合神离,我大明仍旧任重道远!
前有梁红玉等杰出之辈,我朝有秦良玉、张凤仪,这些女前辈皆是民女崇拜之偶像!
吴学姐说为大明之昌盛,在民女看来昌盛的前提为兵强马壮!
陛下带着子民勇往直前,就是想让大明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矗立于日出方向!
故民女以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乃吾辈一生之责!”
听到此言崇祯深吸一口气,这丫头厉害啊。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可是后世一名伟人所说,或许过去自己在宫中的只字片语,加上社学熏陶,让小丫头有所感悟吧。
而且先前几个男孩子确切地说都只回答了一个问题,并没有答复为什么而读书。
没想到两个小女孩答得最全面,也最让人刮目相看!
身边大员们神色各异,无不露出惊叹之色。
孙承宗、钱龙锡、毕自严、李邦华、卢象升等人点头赞许,小女孩就是个世间奇女子啊。
崇祯带着笑容左右扫视一番,心头跟吃了蜜似的。
这些人都不认识朱媺娖,并不知道她便是当今长公主,若是知晓恐怕恭维声早都来了。
作为家长自家孩子表现优异,是他最自豪的事,身为皇帝又如何,同样免不了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