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回来之后按照军功全部都赏了一遍,宁元禧也终于完成了她从小以来的梦想,成了一个厉害的女将军。
宁元昭这回也升职了,皇帝回来之后就把太子给立下了,宁元昭好不容易把宁元禧给教大了,又被皇帝往手里塞了一个小太子。
裕康帝和德安帝性子差不多,都不是那种耽于美色的皇帝,太子立的也是嫡长子。
并且这个嫡长子比其他兄弟要大很多,少了些许弟弟们争位置的概率。
宁元昭抓耳挠腮教学生的同时,还要在家熟悉打字机的使用。
这台机器本身就是计一舟心疼宁元昭写字太多了做出来的,他自己要是都不会,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
熟悉了个把月, 宁元昭已经不会再继续用他那一指禅打字,并且打字速度明显提升之后,他才让人抬着duang大一台打字机带着计一舟去皇帝面前复命。
“你说,这东西比抄写快上十倍?”皇帝的声音在大殿里回荡。
“回陛下,使用熟练的话,恐不止十倍,且比写字轻松。”计一舟向皇帝介绍道。
自打裕康帝登基,计一舟这还是头一回跟他面对面,先前都只是在大朝会上远远地见过一面。
皇帝不再多言,而是围着这个打字机转了两圈,随手取过一份奏折,被宁元昭带领着,同样发挥一指禅的功夫,生疏的按下字键。
“嗒、嗒、嗒嗒……”
清脆的敲击声响起,过了有一会儿,皇帝才把那份简短的奏折给打完。
不过半炷香功夫,皇帝拿起那张纸,仔细端详,那份奏折已化作密密麻麻的铅字,整齐地印在雪白宣纸上,墨色均匀,字迹清晰,无一错漏。
他沉默良久,忽然轻笑一声:“宁爱卿,你来给朕演示一下此物能有多快。”
皇帝也不是一个倔强的人,知道自己不熟练效果肯定出不来。
宁元昭笑了笑,在脑子里想了想要打什么东西之后噼里啪啦地打了一大段彩虹龙屁。
皇帝满意地看向这台机器,又看了看那段龙屁,龙心大悦,问计一舟:“告诉朕,你想要什么奖赏?”
计一舟无欲无求的,只笑了笑,“臣别无他求,只愿陛下准允将此机推广天下,使文书速达,政令畅通。”
皇帝站在打字机面前,他看见的不只是一台机器。
他看见的是驿站里堆积如山的公文将飞速流转,是千万胥吏从繁重的抄写中解脱。
“赏黄金千……额百两,锦缎百匹。”皇帝顿了顿,国库空虚,没有那么多钱能拿出来,“即日起,于六部设打字房,由你总领其事,授从五品郎中。”
计一舟怔住了,他没想到奖赏如此之重,居然还给他一个有实权的职位当一当。
虽然违抗皇命有点儿不好,但是计一舟它本身就志不在此啊。
他犹豫片刻,拽了拽宁元昭袖子,使劲儿打着眼色。
宁元昭笑着挑眉,拱手道:“陛下,载之他热爱自由,喜无拘无束,让他做官怕是为难他了,陛下若真是要奖赏,黄金和锦缎就足够了。”
计一舟适时插话,“禀陛下,下官确实不是一个做官的料,我……臣做这些只是想为天下文人做些贡献,没想要其他的,您让臣做官,那可真就难为死微臣了。”
开什么玩笑,他好好地在家游手好闲享受生活不好吗?非要当这劳什子官儿,每天还要起那么早去当值,累都累死了。
皇帝闻言微微一怔,随即朗声大笑,笑声在空旷的殿内回荡:“朕还是头一回听说有人不愿为官,你这光禄大夫听着好听,可是一点儿实权也没有,你就不想要自己手上有点儿权力?”
他踱步到计一舟面前,目光如炬:“你可知道,这满朝文武,多少人熬白了头也未必能得个五品前程?”
计一舟却道:“陛下隆恩,臣感激不尽。只是臣生性散漫,实在难当大任,这打字机若能造福文人,便是对臣最大的奖赏了。”
皇帝忽然轻笑一声,“朕倒要问问,你既无心仕途,为何甘愿耗费三年光阴,研究这打字机?”
计一舟一时语塞,挠了挠额头,不太好意思地笑了笑,“不怕陛下笑话,臣这不是心疼宁大人写公文手腕儿疼的厉害嘛……”
“那就按你的意思来吧。”皇帝爽朗一笑,指了指计一舟,“至于推广天下……就从朕的谕旨开始吧。”
计一舟结束了手上这些事情之后,就在家过起了养老生活,在家养养花种种菜,有时候才能叫上府上的小伙计们打打麻将玩玩手游什么的。
宁元昭的工作太忙了,他们都没啥时间能出去玩一玩。
计一舟闲着实在无聊的时候,就把刘云开他们那些人的创作拿出来整理一下,做成诗集。
有时候他也会问宁元昭,为啥他不写写诗写写文章啥的,那么好的文采全都浪费了。
宁元昭只笑着摇摇头,“你看我一天到晚是有写文章的时间嘛?”
计一舟想了想也是,刘云开他们多多少少也遇到过一点儿官场上的磨难,大事难事宁元昭的升官之路说顺利也还行,毕竟中间没啥大的磕磕绊绊,升官简直就像是坐火箭。
官途顺遂,也没啥好怀才不遇之类的情况,平时又忙,确实没时间也没必要搞那些东西。
在都城的日子实在是无聊,也不是没事儿干,就是光待在这硕大的院子里计一舟都会觉得憋闷。
可能钱太多了就是有这样的苦恼吧,整天啥事儿都不用自己干,想要的东西全都有了,也太无聊了。
计一舟把一些能让大庆进步的工具,例如什么电报机、纺纱机啥的东西他能找到的图纸和一些工作原理全都抄了下来,送给了陈意安。
陈意安在工部就差一点儿就能混上尚书这个位置了,计一舟就给好兄弟加把火。
这些图纸送给别人他也不放心,就陈意安能让他放心一些。
也不是说徐修和跟刘云开他不信任,完完全全就是那两位不在工部任职。
宁元昭也知道计一舟想回宁家村,但是他每次上交辞呈都会被皇帝给忽视,要不直接拒绝,这都拒绝七八次了。
可是他依旧没有放弃,还是每半年就提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