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他与阿莎讲述“水道丧葬”的时候。“没记性”酝酿了一下情绪,然后朝周围环顾了一圈,压低嗓音道:“但也有另一种说法,是火焰将这些漂浮于水道上的尸体烧成了灰烬,然后飘散于空气之中。”
“火焰?”阿莎有些好奇地问,“火焰怎么在水上燃烧呢?”
“火焰当然可以在水上燃烧,有一种叫作‘油’的东西,遇火即燃,并且它比水轻,因此能够浮在水面之上燃烧。”“没记性”说着又摆了摆手,“但我要说的不是油,是一种我们无法看到的火焰。”
无法看到的火焰,阿莎在心里重复道,难道是留塔尔的火焰?“那是什么火焰?”她急切地问道。
“那可没人知道。”“没记性”说,“如果知道的话,就不会说它是‘无法看到的火焰’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个火焰让圆湖城远离了洪水,同时也在一点一点蒸干圆湖城的水。”
要说圆湖城中什么最多,除了人,那自然是水,可“没记性”说圆湖城的水在被一点一点蒸干。
“自上一次发生洪灾已经过去了百年。”“没记性”讲述道,“如今圆湖城中水道比之洪水退去之初的水位已经降低非常多,最明显的就是‘棚屋’。”他朝周围扫视了一眼,“原本的棚屋并没有如此大的区域,它被另外两条水道分割为了三个区域,如今这三个区域已经彻底地连在了一起。”
“这可不是什么好苗头啊,阿莎。”“没记性”继续说道,“在可见的未来,圆湖城将彻底成为一个陆地城市。”
“但是……”阿莎欲言又止。就阿莎见过的城镇都是建立在干燥的土地之上,像圆湖城这样有千百条水道的城市才是特殊的那个。
“没什么但是。那‘无法看到的火焰’正在将圆湖城拖入无尽的深渊之中。”这是阿莎这么多天来,第一次看到“没记性”愁眉苦脸的样子,让他本就沧桑的脸庞更加衰老。
阿莎被接纳入“棚屋”以后,拥有一块自己的“空间”,紧挨着“没记性”——事实上是他将原本属于自己的“空间”用破烂的天鹅绒布隔离出了一块可供阿莎睡觉的地方。这便是阿莎在圆湖城的“住处”。至于食,“棚屋”中有一片公共区域,置放着五口硕大的锅釜,每一口锅釜每天不间断地烹煮食物,其中多以麦粥与芜菁洋葱浓汤为主。无家可归者们称其为“荷拉斯的料理”。
“如果你买不起,或者不愿意去乞讨,那么可以随时来这里。”第一天“没记性”便带着阿莎去领“荷拉斯的料理”,“你很少能喝到肉汤,烤羊腿之类的美食更是想都别想,但是这里的东西至少可以让你活下去。”他说着又打量了好一会儿这个自己初识的红发小女孩,“女孩,如果你不想饿死,就什么都别想,别去管这里的汤粥好不好吃,别去管别人看你的眼神是如何鄙夷,那些都不重要。”
刚到时,每一口锅釜前都排起了长龙,但很快队列就缩短,轮到他们时已是最后。“没记性”将挂在脖子上的两个陶碗递给锅釜旁盛粥的男人。男人看上去也是个无家可归者,他抿着嘴,目光在“没记性”与阿莎间来回扫视,最后他用木勺将两个陶碗盛满,递回给了“没记性”,口中轻念道:“感谢慈父。”
“感谢慈父。”“没记性”重复道。
领取“荷拉斯的料理”的整个过程中,无家可归者们安静克制,井然有序,与阿莎初来到圆湖城的印象形成鲜明反差。若不是他们身上的衣物,很难说谁才是有教养的贵族,谁才是粗鲁的底层。
“慈父是谁?”在他们回自己“空间”的路上,阿莎直白地问道,但她将声音压得很低,堪堪让身边的“没记性”可以听到。
“荷拉斯。”“没记性”对此问题并没有回避,“就是‘荷拉斯的料理’的那个荷拉斯。”
“他是谁?”阿莎接着问,“是为你们……我们提供食物的善人吗?”
“他是低贱的农夫之子,亦是一位圣人。”“没记性”轻描淡写地回道,“但如今为我们提供食物的并非荷拉斯或是他的子嗣。至于是谁,并不需要知道,你我只要了解,这是慈父意志的传承。”
“没记性”之后又向阿莎讲述了荷拉斯的一生,当说到荷拉斯因圆湖城的大水而被一位牧羊人救起时,她的心开始莫名地剧烈跳动,全身的血液如热水般沸腾,但这持续了一瞬,接着便又恢复了平静。牧羊人……阿莎想起自己与布列塔在风息林分开后,遇到的第一个人也是一位牧羊人,并且那位牧羊人还莫名其妙地知道她的名字。“牧羊人?”她张着嘴,不可思议地嗫嚅道。
“啊,在东方的统一王国,教会所信奉的神明其中一个位态便是牧羊人,祂指引迷途羔羊归去羊群。”“没记性”解释道,“低地许多人曾经也如此信仰神明,但是……”他望着阿莎,无奈地摇摇头,没有再继续讲下去。
牧羊人老妪改变了荷拉斯的一生,或者说,是这位牧羊人指引着荷拉斯走上了他应该走的道路。入夜后,阿莎躺在稻草堆上,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所说的却是牧羊人对荷拉斯说的话:“厨师,且要前往日栖山脉。”一时间她蓦地想起窝棚中的那个夜晚,老牧羊人在入睡前对她说的话:“……当一个盲人和一个能看见的人一起行走在黑暗之中时,他们看到的都只有漆黑;而当光明来临之际,那个能看见的人便能看到光明,而那个盲人却还是留在黑暗之中。”她仍旧未能明白其中的含义,可体内隐约地产生了一种继续前进的劲头。
“往西,往西,你将去往很远的地方。”这是“预言者”告诉阿莎的话,如今看来还得在后面加上一句:“永不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