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轩的营帐内,凝重的气氛仿若实质,恰似一块沉甸甸的巨石,沉沉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一场关乎后燕生死存亡的商讨,正在紧张且激烈地进行着。
慕容轩双手紧紧背于身后,身姿虽依旧挺拔,但步伐略显急促,在营帐中来回踱步。
他剑眉深锁,目光如炬,严肃地扫过众人,开口道:“如今冯跋那奸佞之徒挟持慕容云,妄图借皇帝之名把控天下。
当下局势对我们极为不利,诸位务必竭尽所能,想出破敌良策,共渡这生死难关。
想当年,曹操就是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招,将那些实力远在自己之上的各路诸侯纷纷击败。”
林婉清秀眉微蹙,美目紧紧凝视着摊开在案上的羊皮地图。
她轻咬下唇,手持炭笔,在地图上缓缓圈圈点点,神情专注且忧虑:“冯跋此举着实狠辣,但并非无懈可击。
首先,冯跋亲自刺杀先皇慕容熙于城外,这件事情人尽皆知。此事已经让燕国上下对冯跋恨之入骨。
其次,冯跋扶持上位的这个慕容云,跟慕容世家的人没有血缘关系,从这一点来看,冯跋也很难得到燕国百姓的支持。
而我们只需将冯跋的罪行写成檄文,让整个燕国的百姓知晓,冯跋自然会失去其生存的基础。
与此同时,派出一部分密探潜入城中,散步冯跋将要篡夺慕容世家的皇位,到时候城中必然会打开城门迎接我们进城,诛杀冯跋。”
独孤未明神情肃穆,双手抱拳,身子微微前倾,语气斩钉截铁:
“将军请放心,我即刻从军中精挑细选最为精干的密探。
他们皆身怀绝技,擅长隐匿行踪。我会让他们乔装改扮,混入龙城,定在攻城之前与城内义士成功接头,确保里应外合万无一失,为大军攻城开辟一条通路。”
说罢,他眼神中透露出决然,仿佛已然看到密探们顺利完成任务的场景。
独孤冲也向前一步,双手握拳,眼神坚定而炽热:“檄文一事包在我身上。
我马上与军中主簿会合,定以最快速度,撰写一篇气势磅礴的檄文。
将冯跋的狼子野心、篡权恶行公之于众,让天下人尽知其真面目,使其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空中有力地挥舞了一下拳头,仿佛已瞧见冯跋被天下人唾弃的画面。
慕容轩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看向众人:“诸位,此役关乎后燕存亡,每一个环节都生死攸关,容不得丝毫马虎,务必全力以赴。
同时,要密切留意城中一举一动,哪怕最细微的风吹草动,都要及时汇报。
绝不能给冯跋可乘之机。”
他表面镇定,内心却深知,冯跋老谋深算,此次行动必定困难重重,犹如在荆棘丛中艰难前行,稍有不慎便会遍体鳞伤。
此刻,在北魏与后燕的边境线上,拓跋珪一脸凝重地伫立在营帐外,望着那空荡荡的后燕防线,心中疑云密布。
他双手抱胸,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警惕与疑惑。
身旁副将望着防线,难掩兴奋之色,忍不住进言:“陛下,您瞧这后燕防线如今如此空虚,此乃天赐良机啊!此时不进军,更待何时?我们定能一举突破,直捣黄龙!”
副将一边说着,一边激动地比划着进军手势。
拓跋珪冷冷瞥了副将一眼,冷哼一声,眼神中满是不屑:“慕容轩岂是轻易弃守之辈?其中必定暗藏玄机。
这极有可能是他精心设下的陷阱,就等我们贸然深入,然后来个一网打尽。
在未弄清状况之前,切不可轻举妄动,否则只会中了他的奸计。”
说罢,他转身大步迈入营帐,在营帐中来回踱步,心中暗自揣摩慕容轩的意图。
“慕容轩究竟在搞什么名堂?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阴谋?前些日子两军战事还打的不可开胶,如今十几万大军突然消失,慕容轩难道也在使空城计?”
拓跋珪一边踱步,一边喃喃自语,眼神中透露出焦虑。
就在拓跋珪犹豫不决之时,拓跋嗣传来的密信送至他手中。
拓跋珪急忙展开密信,匆匆浏览后,脸色瞬间阴沉如墨,眉头紧锁。
看完密信,他心中五味杂陈,既对后燕内乱这一机会心动,又对拓跋嗣能详尽知晓后燕情报深感怀疑,猜忌如野草般在心中疯狂生长。
拓跋珪坐在帅位上,手指无意识地用力敲击着桌面,发出 “咚咚” 声响,仿若他内心焦虑的节奏。
他暗自思忖:“军国大事向来机密,我对后燕国内情况尚未完全摸清,嗣儿为何却能了解得如此透彻?
难道是他私自豢养大量死士,暗中收集情报?
还是他在北魏军队中拉拢势力,动用官方力量获取消息?
又或者…… 他竟与后燕暗中勾结,企图里应外合谋取更大利益?”
想到此处,拓跋珪心中猛地一紧,一股寒意自脊梁骨直往上冒。
他当机立断,决定放弃进攻后燕,即刻带领军队返回北魏。
他定要亲自弄清楚,拓跋嗣究竟在背后搞什么鬼,绝不能让儿子坏了大事。
拓跋硅心里清楚,一旦后方平城发生动乱,其后果则是毁灭性的,抓紧赶回平城,稳住局势远比灭亡后燕重要。
与此同时,在龙城的皇宫内,拓跋嗣正与冯跋于密室中商议应对之策。
密室里烛火摇曳,将两人身影映照在墙上,忽长忽短,仿佛预示着局势的变幻莫测。
拓跋嗣微微前倾,一脸诚恳地看向冯跋,脸上堆满笑容,试图展现出十足的真诚:“冯将军,如今慕容轩大军气势汹汹压境,形势已刻不容缓。
我已派人将慕容轩围困龙城及后燕国内大乱的消息传给我父亲,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定会趁机进攻后燕。
待我父亲与慕容轩两败俱伤之时,便是我们坐收渔利的绝佳时机,届时冯将军登上皇位,自然水到渠成,无人能挡!”
拓跋嗣一边说着,一边在空中虚握了一下,仿佛已看到冯跋登上皇位的场景。
冯跋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闪过狐疑,紧紧盯着拓跋嗣的眼睛,试图从中找出破绽。
他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殿下此计听来美妙,但拓跋珪雄才大略,若他灭了后燕,恐怕不会轻易将燕国之地交给我统治。
而且,我实在难以相信,殿下不会与你父亲另有谋划,将我当成弃子出卖。”
冯跋一边说着,一边微微摇头,脸上流露出不信任的表情。
拓跋嗣心中暗骂冯跋老狐狸,表面上却依旧保持微笑,赶忙解释道:“冯将军,您这可就多虑了。
我与父亲虽为父子,但在这权力漩涡中,各有各的盘算。
此次若不是真心想与将军共成大业,我又何必冒险传此重要消息给父亲?
只要冯将军与我齐心协力,我定会设法说服父亲,让将军以燕王之位继续统治后燕之地,只需将军只需要向北魏称臣即可。
您想想,这对您而言,可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拓跋嗣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拍了拍冯跋的肩膀,试图让他放松警惕。
冯跋心中权衡利弊,觉得拓跋嗣所言有理。
若拓跋珪与慕容轩拼个两败俱伤,自己确有机会谋取更大利益。
但他对拓跋嗣始终心存戒备,毕竟权力游戏中,谁都不可完全信任。
他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既然如此,希望殿下言出必行。
我也并非毫无准备,已暗中加强城防,在城墙上增设许多暗哨,囤积大量粮草,还将精锐的心腹部队安置在城内关键位置。
无论局势如何变化,我都有信心坚守一段时间。”
冯跋一边说着,一边眼神坚定地看向拓跋嗣,似在展示自己的实力与决心。
就在此时,拓跋嗣和冯跋接到了拓跋珪带领大军回撤平城的消息。
拓跋嗣心中猛地一沉,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他暗自琢磨着:
“为什么父亲面对如此大好局面,没有选择顺势灭掉慕容轩的大军,趁机灭掉后燕,反而要率领大军撤回平城呢?这实在太反常了。”
他的眉头紧紧皱起,目光下意识地盯着地面,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是哪里出了问题?难道父亲察觉到了什么?”
突然,拓跋嗣像是被一道闪电击中,他狠狠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恍然大悟道:
“我真是糊涂啊!给父亲送信的事,无疑是画蛇添足。父亲生性多疑,他肯定怀疑我跟军队有联系。后燕国内大乱的消息,谁都可以传递给父亲,唯独我不能啊!
此事就算自己不给父亲传递消息,几日之后,父亲也自然会知道后燕内部大乱得信息。
自己此举不但画蛇添足,而且还让自己陷入了十分被动的局面。
自古皇帝和太子之间的关系就一直很微妙,皇帝一方面希望太子能干、能力强,可另一方面又生怕太子掌握军权,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如今,我这么做,肯定给父亲留下了这样的错觉。”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拓跋嗣心急如焚。他暗暗下定决心:“必须快马加鞭,在父亲赶回平城之前到达平城。
如果被父亲赶在我之前到达平城,对我进行调查,那我就难逃死罪。
以父皇的性格,我实难活命。”
辞别冯跋后,拓跋嗣心中暗自着急。
他深知父亲生性多疑,此次若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自己多年谋划恐付诸东流。
在快马加鞭赶回平城的途中,拓跋嗣心中乱如麻,反复思索应对之策。
他深知父亲定会对自己知晓后燕局势一事穷根究底,必须编造一个既能解释清楚情报来源,又能让父亲相信自己忠心的理由。
“父亲定会对我起疑,我该如何说才能打消他的疑虑?”
拓跋嗣一边赶路,一边在心中反复推敲细节,额头上不禁冒出细密汗珠。
而此时的慕容轩,虽表面镇定自若地部署着攻城计划,内心却同样忧心忡忡,各种变数如阴霾般笼罩心头。
他深知冯跋诡计多端,城内防御必定固若金汤,且拓跋嗣与冯跋勾结,背后或许还有北魏势力干涉。
慕容轩在营帐中再次仔细审视攻城计划,他眉头紧锁,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滑动,思索着每一个可能的突破点。
“冯跋必定料到我们会攻城,定会在各城门加强防守,设下重重陷阱。我们不能正面强攻,必须另寻他法。”
慕容轩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在地图上标记出几个可能的薄弱点。
随后,慕容轩叫来心腹将领,低声吩咐道:“你去挑选一队身手敏捷的士兵,趁夜色秘密绕到龙城后方。
那里有片树林,地势复杂,冯跋或许会疏忽。你们去探查一番,看看能否利用地形,从后方打开突破口。
记住,务必小心谨慎,不可被发现。”
心腹将领领命而去,慕容轩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一切顺利。
与此同时,冯跋也在城内加紧部署。
他站在城楼上,望着城外慕容轩的营地,眼神中透露出不屑与警惕。
“慕容轩,你以为能轻易攻破我的龙城?我定让你有来无回。”
冯跋冷哼一声,转头对身旁亲信说道:“传我命令,在各城门增设拒马、鹿角等障碍物,加强城墙守卫,每隔一段距离安排一名了望哨。
另外,在城内主要街道设置路障,一旦敌军入城,就让他们陷入重重包围。”
亲信领命后迅速去传达命令,冯跋看着他离去的方向,心中暗自盘算如何应对慕容轩的进攻。
各方势力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各自心怀鬼胎,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猎手,等待着最佳出击时机。
但是慕容轩和冯跋派出的心腹都给各自带来了不好的消息,冯跋将龙城的防御做的无懈可击;而慕容轩也将大军的阵型摆的没有任何可突袭的机会。
看来,一场正面的大战,在所难免了。
一场囊括后燕、北魏多方势力的大战,如暴风雨前的宁静,压抑而紧张。
整个局势如一张紧密大网,将所有人都裹挟其中,无人能够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