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多月的宣传造势,被讨论得越发火热的《始皇东海射蛟记》和《盗墓笔记》终于上演。
“大父,您真的不着急回咸阳吗?”
都出来这么久了。
子婴牵着嬴政的衣袖,走在已经焕然一新的江陵街道上,边逛街边问道。
“嗯,不着急,朕出门前,把事情都交代好了。”
有隗相坐镇,王绾和李斯辅助。
王翦和王贲都在咸阳留守,蒙恬防备着匈奴和整个北方。
没什么特别需要担心的。
“而且,你阿父不是回去了么?”
有太子监国,除了关系到整个大秦的大事,其他的事都可以交给扶苏来处理。
现在大秦海晏河清,除了匈奴突然抽风想要南下送人头,或者百越突然发疯,想要反叛,
他觉得没有什么大事是非要他来决定的。
也是时候让他看看扶苏的理政能力了。
子婴:……
难怪阿父回去之前,死活要打包他一起带走。
只怕早就料到大父出来了,就没有那么快着急回去,他回咸阳定然要忙的脚不着地,把他带回去好歹多个帮手。
“而且,这么好的戏,朕怎么能错过?”
让他看看,这些楚国余孽是不是真的有胆量来抢人皇剑。
嬴政说罢,牵起子婴朝梅香馆的二楼走去。
这边正好有包厢正对着戏台子。
走进包厢,子婴才发现,已经有不少人等着了。
众人见嬴政进来,连忙躬身行礼。
“拜见陛下。”
“不用多礼。坐吧。”
嬴政随意朝几人摆了摆手,牵着子婴到上首之位坐下。
“萧何,朕让你整理的巴蜀,南阳,南郡,长沙,黔中,九江,鄣郡,江胡,会稽几郡的仓储数据,整理得怎么样啦?”
既然子婴已经跟他说了通货膨胀可能造成的影响。
嬴政当然不会不做防备。
今年南方几郡正好迎来稻子的丰收季,就算是普通的黔首家中,每亩都能多收三五斗。
嬴政虽然不太清楚通货膨胀的原理。
但是,谷贱伤农他是知道一些的。
不如趁此机会,加建几座常平仓。
大秦多年的征战,为了保证军粮的供给,在各地都设有大大小小的粮仓。
还有从上到下,一整套专门管理粮食的官吏。
比如治粟内史,太仓令,郡仓令,都仓令,离邑仓,分别对应管理整个大秦,咸阳,各郡,各县,各村邑的粮食仓储。
咸阳的太仓甚至以十万石一积为单位,是秦国最高级别的粮仓。
而治粟内史蒙毅的主要工作,就是调节各地的粮食供给。
既要满足咸阳的需求,还要保证各地的军粮供给。
而各地的仓啬夫,仓佐,史,和禀人,则负责税粮收上来之后,
晒干,扬净,按标准堆放,并设置仓门封印。
而粮食的出入,必须要有当地县令,县丞和仓啬夫的共同封印。
只是,这个粮仓,对普通黔首家中多出来的粮食,没有什么办法。
丰收了的黔首们,只能用自家粮仓存储,或者运到集市上卖出去。
毕竟,普通黔首家的粮仓,没有官府粮仓的建设条件。
不止要防蛇虫鼠蚁,还要防止霉变。
尤其在南方,梅雨潮湿,更加不方便保存。
这也是黔首们为数不多的固定得钱方式。
而如果市场上粮食太多,价格自然就会降得很低。
越是丰收,农人通过卖粮食获得的钱财反而越少。
这就是谷贱伤农。
如今,子婴想要通过钱庄的方式,把各郡的钱财撬动起来。
嬴政为了防备有人从中作梗,自然要早早进行防备。
其他物资先不说,至少粮食不能成为通货膨胀的一环。
只要粮价稳定,其他东西都可以慢慢解决。
萧何听了嬴政的问话,连忙站起来,把早就准备好的账册拿给嬴政,并解释道,
“陛下,臣已经根据几郡抄送过来的粮食数据,做了一个详细的表格。”
“标出各地适合建常平仓的大小。”
“另外,南郡,长沙,九江几郡中,被氏族私自开垦的土地,也已经登记造册。”
“其中邾县的吴氏,愿献出邾县的万亩新田,为南郡建设常平仓添砖加瓦。”
萧何说完,状似无意的瞥了一眼,今天一起来陪着嬴政看戏的,江氏家主和另外两位在南郡也颇有名望的家主。
江浅:……
你瞅啥。
作为被嬴小黑探查出,家中藏有金矿的南郡巨富,一时之间不想说话,只默默在心中翻了个白眼。
他就说,今天不宜出门。
都怪夫人,非得拉着他一起来看戏。
呵,这场面,分明是准备让他们来演戏。
另外两家主也是一样臭臭的脸色。
好家伙,他们前面才听说扶苏在长沙郡办了场宴席,让那边的氏族各自掏了上千镒黄金。
只为帮助李郡守修路,修港口。
只是,他们掏那么些钱,好歹还有从天下第一钱庄借款的资格。
而且,还能参与到不少官府建设的民生工坊中。
对各家生意的拓展,有着长远的帮助。
现在,嬴政这是啥意思呐?
准备明抢?
他们那些田,可是祖上传下来和他们自己想办法开垦的。
就算楚国被大秦灭了,他们现在也算大秦的合法编户。
他们的田也算是合法的所得,凭什么让他们自愿献出来呐?
默默看着这一幕的子婴:……
咳,这个跟他应该没什么关系吧。
他只是稍稍抱怨了一下下,楚地氏族巨贾,身家巨富。
就算有部分人响应了分支迁徙到咸阳的政策,本家在当地还是影响颇深。
楚国作为七国之中所占面积最大的诸侯国。
百年氏族的数量却比其他六国都少得多。
所以,他们拥有的土地,普遍都很广泛。
之后,大秦灭楚之后,没收了部分氏族的土地。
对于选择主动归附大秦的氏族,大部分的土地都得以被保留。
不少氏族家中子弟也有参军,获得爵位和封地。
自然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南方多灾,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得大江沿岸,每年雨季都有固定的涨水项目,枯水季又有固定的干旱项目,
到了冬季,还有固定的雪灾项目,总会产生不少流民。
而,并不是每个地方的官府都有能力好好安置这些流民。
最后往往有不少青壮的流民会选择依附氏族。
毕竟,官府要不分男女老少,照顾到所有人,待遇自然不可能多好。
氏族则只需要选择自己中意的青壮,给予更诱人的待遇。
氏族们收纳流民后,利用他们为自家开垦新的荒地,也是在大秦垦荒令的允许范围内。
尤其,今年咸阳的铁制农具扩大供给规模,价格也有了明显的降低。
对于南方的普通农人来说,他们感受不大。
毕竟,他们就算能从《大秦邸报》上听到一些消息。
也没有能力亲自到咸阳去购买。
而通过商贾运送到这边来的农具,本身也便宜不了太多。
对于普通农人而言,也就从攒两年才能买得起一把锄头到,攒一年半可以买得起的程度。
而这些,对氏族们的好处却是肉眼可见的。
有了足够多的农具,只要几顿饱饭,就拥有足够的劳动力,开垦出来的荒地还能免征三到五年的税收。
氏族们自然干劲十足。
官府还不好说什么。
毕竟,这是在做好事。
最终,就形成了如今的局面。
明知道他们拥有了超过规定的土地,依旧是符合秦律规定的合法所得。
整个包厢,除了嬴政翻动书册的声响,就只剩下子婴啃油炸干脆面的咔嚓咔嚓声。
子婴:……
咳,这多不好意思。
子婴赶紧给谢恒使了个眼色。
来个接话的。
谢恒:……
他怕一开口,这些人会更沉默。
不过,迟早都要说的。
“咳,陛下,这是臣这几个月整理出来,南郡最近几年,已经过世,却依旧在交税的编户名单。”
众人:……
呵~
利诱没有,全是威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