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声如惊雷,划破夜色。明军的火把连成了一条火蛇,朝着混战的营帐疾驰而来。
为首的正是沐晟,身后跟着的是装备精良的火枪队与骑兵,这就是他一直等待的机会了,只要是抓住对方头目,便达到了戴罪立功的标准!
是故这几天他一直在准备着,如今终于到时候了!
“明军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正在拼杀的双方士兵顿时僵住,脸上纷纷露出惊恐之色。他们厮杀了半个多时辰,早已精疲力竭,此刻面对气势如虹的明军,哪里还有半分抵抗之力。
穆卜见状,心中一紧,立刻大喊:“住手!都别伤了咱们明军!我们降了!”
他一边喊,一边挥手示意手下放下武器,自己则快步走出,朝着明军的方向拱手,“明军将士容禀!乌蒙四司原无意反叛朝廷,无奈受到胁迫,我们愿意助将军生擒叛逆袁天义。戴罪立功。”
沐晟见状,高傲的朝他点了点头,枪口对着穆卜说道:“让你们的人放下武器,十息之后,不放下武器者死!”
“放下武器!原地抱头!放下武器!”
在穆卜的命令下,乌蒙四司的人立刻放下了武器,抱头在一旁,还贴心的为明军让开了路!
袁天义闻言,气得双目赤红,怒吼道:“穆卜你这个叛徒!给我杀了他!”
可他麾下的士兵早已军心涣散,听到“投降”二字,纷纷扔下刀枪,原地抱头蹲伏。
思伦发挥刀砍倒一名逃兵,试图稳住阵脚,却被刚来的沐晟一眼盯上,马蹄踏过,枪声一响,思伦发惨叫一声,掉落马下,生死不知。
混乱瞬间升级为一边倒的围剿。明军的火枪队排成阵列,火光此起彼伏,子弹呼啸着射向负隅顽抗的土司士兵。
袁天义望向四周,退路皆被截断!他深知被俘必死,一把扯下胸前的佛珠,狠狠掷在地上,拔出腰间弯刀,想朝着南方突围。
可刚冲两步,就被两名沐晟亲兵拦住,刺刀与长枪交锋,不过三回合,袁天义的弯刀就被挑飞,手腕被死死按住,铁链缠身,动弹不得。
“带走!”有百户冷喝一声,两名士兵押着五花大绑的袁天义,朝着后方沐晟方向走去。
这位搅动西南的白莲教头目,此刻头发散乱,青袍染血,再也没了往日阴鸷从容的模样。
营帐内外的厮杀很快平息,火把的光芒照亮了满地狼藉。
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有某某某的亲信,也有这司那司的士兵,鲜血浸透了泥土,散发出刺鼻的腥味。
穆卜带着另外三位土司,躬身站在沐晟面前,神色惶恐:“将军,我等知错,愿率部众归顺朝廷,恳请将军饶命!”
沐晟翻身下马,打量着四人,沉声道:“你们的投诚,我会如实禀报钦差大人。眼下,让你们的人打扫战场,随后与我去见钦差大人!记住,不要有小心思,不然谁也救不了你们!”
“是!是!”穆卜四人连连应道,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转身去收拢自己的士兵,去搬运尸体,收拢武器,遇见明军都陪着笑!
与此同时,沐春与李景隆正在不远处的中军大帐中,通过热气球观察手传回的消息,实时掌握着前方的动向。
当士兵来报,沐晟将军大获全胜,俘虏敌军数万,李景隆手中的茶杯微微一顿,嘴角露出一抹笑意:“好!土司联盟的核心已破,剩下的不过是些散兵游勇。”
沐春站在舆图前,手指划过云南南部的疆域,沉声道:“不错,为今之计,还需立刻重管云南全境,让大军南下,各府县应该也需要我们的帮助!”
李景隆走出大帐,朗声道:“传令!云贵各卫,各司原职,清剿反叛土司,少杀多俘,多拿少放,顽固不化者,立斩!”
“尊令!”
随着这场战争的胜利,接下来的事情便不存在悬念了,清剿接下来的土司,便是接下来需要长期做的了,并且接下来的改土归流,还需要太子殿下的命令,他们也不敢擅自做主。
…
三月初,长江的水量因为冰雪融化,而略微上涨,正是草长莺飞之时,气温已经大大的回暖。
东宫文华殿之中,朱雄英正在和姚广孝商谈铁路修建之事儿,西域那边的战争正在收尾,从瓦剌和察合台国境内,源源不断的送来俘虏。
就连东平和海东地区,也通过水运和京北铁路,运送到长江应天段北岸,并立刻分案建册,分到各个工地当中去,挥洒汗水。
“殿下,近期秦王送来的倭人,已经陆续到达了北港口,这是我对其做出的安排明细,您看看!”
姚广孝从怀中众多纸张中,抽出来了一个,呈给了朱雄英。
后者书案上的奏折比去年更多了,现在有些事情,朱标直接当甩手掌柜了,交给了朱雄英之后,直接就不过问了,只听最后的结果。
这让朱雄英很是苦恼,时常搞不清楚到底谁是皇帝?
大明取消了丞相制度之后,太子就取代了丞相的位置是吗?
这对吗?
但朱雄英听到‘倭人’两个字,就跟条件反射似的,立刻就竖起来了耳朵,接过来姚广孝的明细单。
他看了一会儿,就开始皱眉起来,因为姚广孝在其中写到,要让这些倭人,承担运输原料的工作,由于铁路修建需要的材料很多,运出去的碎料也很多,需要不少人!
但这个工作,显然是让太子爷不太开心,运输这种事儿,怎么能让小日本干呢?那不是便宜了他们?
看到朱雄英皱眉,姚广孝询问道:“殿下,是否有不妥啊!”
“不妥,简直是大大的不妥!”
朱雄英在姚广孝错愕的目光中,指着那明细说道:“先生啊,我本以为你已经理解了孤为何要外族修铁路,怎么感觉你还是没理解?”
姚广孝转转眼珠,好像明白了一点儿,说道:“殿下,现在运输也不是好活啊,长途跋涉,致死率也是很高的!”
现在的运输,基本也是靠人力,每天的体力消耗十分大,很多人身心俱疲,又承担着相当大的心里压力,十分容易生病,生病就意味着死亡。
因为,一个倭人的性命,远远没有治疗他的药贵。
朱雄英摇了摇头,说道:“可据孤所知,运输并不是修铁路最难的工作!开山破石和挖掘隧道可更加残酷吧!”
姚广孝听完之后,不由得有些心惊,太子到底和这些倭人什么仇啊!
“殿下!现在这些工作,是蒙古人在做!”
在这个时代汉人的心里,蒙古人可比日本人坏多了,毕竟这个时候的日本人,最多就是海边作乱,而蒙古人可是让神州陆沉九十年啊!
姚广孝以为,他搬出来了蒙古人,朱雄英就会让打消这个想法,毕竟让这么多人换岗,也会放慢工期进度。
“那就这些倭人一起干,多点人不是干的快点儿吗!至于以后再送来的蒙古人,再让他们干别的工作嘛!这个铁路也要修,这其他目的也要达到!明白吗!”
姚广孝皱眉,这和平常的太子殿下有些不一样啊,太子做事,一向十分讲究效率最大化,怎么遇见这事儿,感觉掺杂了一些个人恩怨在里面。
可太子跟这些倭人有仇吗?
要说有仇,太子殿下去了一趟日本国,杀了五十万人,虽然是大舅背的锅,但姚广孝却知道,这是朱雄英的授意。
要说有仇,那也是日本人对太子殿下有仇吧!
朱雄英看到,姚广孝被自己一问,就在那里愣神,于是在他眼前晃了晃手,说道:“先生,想什么呢!孤跟你说话呢!”
姚广孝回过神来,凑上前来问道:“殿下,您于哪些倭人有仇?”
他本是报着开玩笑的心思来说的,可是朱雄英却若有其事的点了点头,说道:
“不错,有仇,而且是血海深仇,所以,孤才你命你将最繁重,最劳累,致死率最高的工作交给他们!”
姚广孝一愣,可他和朱雄英认识的时间也不短了,说一声是看着长大的也不为过,怎么不知道殿下跟日本人有血海深仇,而且,这仇在哪里呢?难不成是上辈子吗!
他转头看见了朱雄英的笑容,只觉得朱雄英在开玩笑,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对他来说,只是写几张公文而已,折腾的又不是大明人。
所以姚广孝也不纠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了,太子这么办就有这么办的道理,于是他说道:“既如此,我懂殿下的意思了,回去就落实下去!”
朱雄英满意地点点头,拍了拍姚广孝的肩膀,“先生办事,孤自然放心。这铁路修建不仅关乎交通便利,更关乎我大明的长远发展,必须要保质保量地完成。让倭人承担艰苦工作,也是让他们为我大明建设出份力。”
姚广孝拱手道:“殿下说的是!”
随后二人就兰京铁路的修建问题,展开了交流,姚广孝给他汇报各个节点的工程进展,以及预计情况。对于这些事情,朱雄英了解的情况并不如姚广孝,所以对于这些事情,并没有提很多意见,更多的是以聆听为主。
不过朱雄英对于大和尚的办事儿能力十分欣赏,这才多久,轨通部就办的有模有样了,从兰州到应天这么远的距离,现在大概的图纸都已经出来了,这效率高的离谱。
“先生大才!”朱雄英不由得赞了一声儿。
姚广孝微微一笑,心中还是有些得意的。
随后,王老吉站在门口,轻声说道:“殿下,宫中送来了六百里加急,是云南那边的事儿,陛下说,现在此事由您全权处置,以后这些东西都送到您这里!”
朱雄英一脸黑线,怎么感觉自家老爹有种媳妇熬成婆的感觉,就没见过这么当皇帝的。
“速速呈上来!”
“遵命!”
接过六百里加急后,朱雄英先是检查了外面,没有问题,这才将其打开。这是李景隆写的奏报,这封奏报写的龙飞凤舞,朱雄英吧透过纸面,似乎都能感觉到李景隆的喜悦之情。
当读到李景隆竟然利用热气球,在西南战场上,打起来了信息战争,这就让朱雄英十分震惊,李景隆不是个绣花枕头。
这是自己没有给过他机会,西南这一仗,打的挺好,以后看来可以给他加加担子!
“哈哈!好一个李九江,这下,改土归流的阻力大大减少,说不准,还能拓展大明的边境,到南边的海上!”朱雄英大笑,这极大的加快了他心目当中的进度。
他看完之后,随手将其递给了一旁的姚广孝,后者快速看过之后,也是面露喜色,他开口说道:“殿下,云南之地,虽然湿瘴横生,但实际上是沃土,眼下,原来的云南布政使治理不力,不适合在云南那种复杂的地方了,臣建议,还是派遣一位经验老道之人前去才是!”
他说完这句话,暗道一声不妙,因为朱雄英正在笑呵呵的看着他。
姚广孝连忙举起来了铁路图纸,说道:“殿下,臣可不行啊,轨通部这边臣走不开!”
朱雄英笑道:“谁说让你去了!”心里却在想,老姚怎么不能分身呢!
听到这话,姚广孝长舒了一口气,不是自己就好,云南那破地方,狗都不去。
“此事,虽然父皇已经交给孤来办,但是一省主官,孤还是不能专权,此事还需要父皇圣裁!”朱雄英这么说着,心里却在盘算起来可靠的人员。
于是乎,他走到书案那边,奋笔疾书的写了一封奏折,便拿着去了谨身殿。
可往常在谨身殿的朱标,此刻却不在,一问,竟然在后宫,不知道又去了那个宠妃哪里。朱雄英看了看明亮的天色,心想老爹不能白日宣淫吧!
他摇了摇头,那还是不能去后宫找,既如此,便去拜见一下母后吧。
路上,他在后宫宫道上,见到了许多的孩子,这让朱雄英很奇怪,拦了个人问道:“宫中为何多了这么多孩子!”
“回禀太子殿下,这都是陛下的皇子,您的弟弟们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