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突骑元气的胸口剧烈起伏。
因为大隋连杀他们焉耆两任国主,如此大仇,说一句仇深似海也不为过。
故此这会,他其实不愿妥协。
对于龙突骑元的心思,焉耆朝臣也能理解。
可纵然理解,此时听他如此说,朝臣们却还是神色纠结了下,然后才对龙突骑元迟疑问:“可是丞相啊,咱先前派往龟兹国的五万大军已经全军覆没了,咱们国内,也没可战之兵了。”
“这若不向大隋妥协,咱拿甚抵挡大隋进攻?”
“就是啊丞相,我们也不愿妥协,但咱得有抵御大隋的兵马才行啊?”
说实话,若能不妥协。
这些朝臣自然也不想。
毕竟大隋朝廷许诺的好处,可都是给王室的。
与他们这些朝臣并无关系。
如此情况下,他们肯定也想让焉耆继续存在。
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可关键就在于,他们手上没兵啊?
没兵让他们如何反抗大隋?
“嗯,此事确实有些棘手,但却也并非无解。”
“相信大家应该都清楚,本相此次去了何处?”
“本相已经与高句丽北边的契丹,靺鞨等族商议好了。”
“只要咱支付他们四万两白银,他们就会为咱进攻高句丽边疆,牵制大隋兵力。”
“有他们帮衬,咱再将征兵年龄缩小,又或者让成年女子上阵杀敌,其实也可以抵挡大隋。”
“当然了,即便咱最终败了,咱至少也有了谈判的本钱。”
“而非如今这般,让大隋朝廷肆意妄为,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但龙突骑元听到这,却沉吟了下,然后再次说道。
若没有契丹,靺鞨那些游牧民族帮忙牵制大隋兵力,龙突骑元肯定不敢与大隋为敌。
但现在,他却想试试。
甚至就连焉耆的文武大臣们,听龙突骑元如此说,也都对视一眼,然后颔首道:“如此倒也可行。”
“只是单靠我们自己,想抵挡大隋进攻,多少还是有些艰难。”
“要不咱试试联系西南高原部落吧,咱们利用钱财与粮食,看看能否请他们出兵,帮咱一下?”
“若有他们帮忙,咱倒也确实能与大隋一较长短。”
这些朝臣此时,也被龙突骑元说的有些心动了。
毕竟只要焉耆国存在一日,他们的荣华富贵,就能延续一日。
这道理,龙突骑元也明白,所以很快就应下道:“嗯,如此倒也可行。”
“若是这样的话,那咱就分头行动。”
“从今日起,本相继任焉耆国主,负责征兵抗隋事宜。”
“至于尔等,尔等便赶紧派人与西南高原那些部落联系,同时,也别忘了本相方才所说四万两白银之事。”
“此事必须立刻着手进行,如此咱或许还能让契丹,靺鞨那些游牧民族,多帮咱一些。”
“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行,没问题,那就这样定了。”
“我等现在就去派人联系西南高原部落,顺便也问问高昌,且末那些国家,看看他们是否与咱一起抗隋?”
听龙突骑元如此说,那些朝臣应了一声,然后才再次说道。
“嗯,那就问问吧,总归咱现在就是有枣没枣,都打一杆子再说。”
龙突骑元颔首,等朝臣离开后,他便带人前往王宫了。
一边走,还一边暗自发誓:“杨广啊杨广,你可别让我焉耆缓过这口气了。”
“否则我门焉耆,定然与大隋朝廷不死不休。”
龙突骑元还想与杨广不死不休呢?
可他如此想时,被他寄予厚望的契丹,靺鞨两大游牧民族所派出的特使,此时却已经抵达了洛阳城皇宫。
刚刚抵达皇宫,见到了端坐乾阳殿垂拱之下的大隋皇帝杨广,还有杨雄,裴矩,裴蕴,房玄龄,杜如晦等朝臣,两名特使立即就躬身行礼:“臣等参见大隋皇帝陛下,愿皇帝陛下万寿无疆。”
“嗯,两位使者免礼吧。”
杨广嗯了声,然后才好奇询问:“不知两位使者千里迢迢来我大隋,到底所为何事?”
就连杨雄,裴矩等朝臣,也面露疑惑。
“这。”
那两名使者对视了一眼,其中一位名叫遥辇百青的契丹使者,这才对杨广行礼说:“回禀皇帝陛下,臣等此来,乃是奉了我们首领命令,特意请求并入大隋。”
遥辇百青今年三十一岁,个子不高,但身体却很结实,此时仅仅站在这,就给人一种战场猛将的感觉。
以至于杨广听他如此说,也挑眉笑了笑,然后才诧异问:“使者方才所言可为真?你们契丹与靺鞨两大部族,当真愿意并入大隋?”
“你们可知,若想并入大隋,那就必须接受汉化,放弃以往的风俗文化?”
杨广对契丹,靺鞨两大部族臣服不意外,因为别说他们了,就连突厥曾经也臣服过,这些都不算大事。
但不对此事意外,他却对这两大部族想并入大隋甚是惊讶,毕竟臣服与并入不同。
臣服只是表面上的归顺,但并入,却得彻底融入中原文明。
故此这会,杨广肯定要问清楚。
“回陛下,臣等知晓。”
“不过臣等不介意,臣等只求能并入大隋,让族人过的更好。”
但遥辇百青却恭敬回道,一句话,说的杨广也开怀大笑道:“哈哈哈,好,好啊。”
“既然你们愿意放弃自身文化传承,并入我大隋,朕自然不会拒绝。”
“不过此事关系重大,还请两位殿外稍候,待朕与朝臣商议一番。”
杨广自己肯定愿意答应此事。
不战而屈人之兵,他相信满朝文武,也不会有人拒绝。
但他得先与朝臣商议好了,确定究竟要如何对契丹,靺鞨等族进行汉化,以保证这些部落融入中原文明后,不会再生反叛之举才行。
这才是杨广让遥辇百青他们出去的原因。
“诺,皇帝陛下。”
遥辇百青与同伴领命,然后便赶紧退出了乾阳殿。
杨广也在他们出去后,这才对裴矩,裴蕴,以及乾阳殿上的满朝文武问:“对于契丹,靺鞨两大部族自请并入大隋一事,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回陛下,这是好事。”
“不过咱也得提防些,最好能设法将他们的文化传承彻底抹除。”
被杨广如此问,老狐狸裴矩顿时就走了出来说道。
“确实,确实得将他们的传承抹除,只有这样,才能让其彻底汉化。”
甚至就连杨雄,裴蕴,房玄龄他们也跟着附和。
“嗯,朕也是如此想的,只是此事究竟要如何抹除?”
杨广嗯了声,然后才皱眉发愁。
别看他是皇帝,可皇帝也并非万能。
就比如眼下的事,杨广就没法子。
“这。”
而杨雄,裴矩,裴蕴他们这会也都迟疑了。
与杨广一样,他们也不知具体要怎么做?
可他们不知,一直都没说话的小透明魏徵,却忽然行礼道:“回禀陛下,臣倒是有一法子,或许可行。”
“哦?何法?说来听听。”
杨广哦了声询问,魏徵这才沉吟说:“启禀陛下,臣的法子便是重修史书。”
“重修史书?仔细说来听听。”
顿时,杨广饶有兴趣询问。
杨雄他们也都目光灼灼看向魏徵。
“诺,陛下。”
魏徵应声,当即斟酌道:“回陛下,臣最近闲来无事,就翻阅了我大隋现有史书。”
“发现咱如今的史书,实在太少了,从汉末三国之后,包括晋,宋,梁,陈,魏,北齐,北周等朝,都没有完整史书留下。”
“距离咱最近的史书,还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
“《三国志》往后,就再也没有具有影响力的史书了。”
“故此臣的意思是,由我大隋朝廷为那些过往朝代重新编纂史书。”
“只要史书重新编纂了,那么陛下所忧之事,自然也能迎刃而解。”
魏徵很显然早就在谋划此事了,使得杨广听到这,也露出笑容,然后才一锤定音道:“好,既然魏卿说史书有缺,那便交由魏卿来办。”
“传朕旨意,加封魏徵为东宫学士,兼领着作郎,全权负责前朝史书编纂事宜。”
“至于隋史,隋史就先编纂至大业九年吧,再往后的,交给后代君王来办。”
“诺,陛下,臣遵旨。”
魏徵领命,随后才忽然试探问:“可是陛下,关于关陇,山东,江南三大门阀世家集团,以及唐国公李渊那些人的评价,史书上该如何写?”
魏徵是有眼力的,知道此事得先问问皇帝。
“如何写?”
可杨广听他如此问,却没好气道:“这还能如何写?一律以乱臣贼子,祸乱根源述之。”
“难道他们败坏了朕,朕还得为他们歌功颂德不成?”
“朕心眼小,受不得委屈,众卿可有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