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守庸自与李明商议过后,知道调防江南一事绝非易事,需钱守庸发动所有能说得上话的关系,加银钱开道。然而,辽东局势紧张,他一个督师他实在无法脱身私自前往京师活动,于是便将这一重任托付给了心腹李师爷。
李师爷领命后,即刻收拾行装,带着钱守庸备好的银票与亲笔书信,快马加鞭赶往京师。抵达京师后,李师爷凭借钱守庸提供的名单,开始逐一拜访这些朝中颇具影响力的官员。
他首先来到兵部尚书杨嗣昌府邸。递上拜帖与礼单后,李师爷被请进客厅。杨嗣昌展开礼单,只见上面简简单单一行:白银二十万两。他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眼中闪过明显的惊讶之色,握着礼单的手都微微一颤。
李师爷见状,赶忙恭敬说道:“杨大人,我家督师钱守庸自到辽东以来,一心只为朝廷尽忠职守。今年四月,我家钱督师与李明将军携手,在锦州一举击败满清来犯之敌,使其实力大损。如今辽东局势暂且平稳。然而,年初流寇攻克凤阳,皇陵遭焚,如今更是兵锋威逼江南,沿江一带防务吃紧。钱督师熟知军事,对此事忧心忡忡,时常念叨朝廷若能调自己往江南,定能加强当地防务,为朝廷分忧。而且,钱督师麾下李明将军,英勇善战,练兵有方,若能一同前往,二人定能协同合作,更好地应对流寇威胁,稳固江南局势。还望杨大人在朝中为我家督师与李明将军美言几句。”
杨嗣昌缓缓回过神来,将礼单小心折起,微微点头说道:“钱督师与李明将军的能力,朝廷也是认可的。只是这官员调动,牵扯众多,还需从长计议。你且先回,此事我会放在心上。”
李师爷赶忙再次行礼致谢,不敢多做打扰,便告辞离开,前往下一位官员府邸。如此,李师爷马不停蹄,接连拜访了数位朝中重臣,每到一处,对方看到那数额不等的礼单时,无不露出惊讶震撼之色,李师爷则重复着为钱守庸和李明调防的说辞。
在搞定朝中大臣这条线后,李师爷直奔王承恩公公处。由于钱守庸和王承恩一直往来密切,钱守庸平日里就时常给王承恩送礼,所以李师爷与王承恩身边的侍从都颇为熟悉,通报一声便顺利进入。
王承恩接过李师爷递上的礼单,看到“白银二十五万两”几个字,他那一向古井无波的脸上也忍不住露出惊讶神情,目光瞬间热切了起来,看向李师爷。
李师爷满脸恭敬,笑着说道:“公公,我家督师钱守庸让我给您带好。督师一直念叨着公公的好,对公公感恩戴德。这次实在是情况特殊,还得仰仗公公帮忙。”接着,李师爷将钱守庸在辽东的功绩,以及江南如今面临流寇威胁的严峻形势详细说了出来,“督师自到辽东以来,殚精竭虑,才有如今辽东的平稳局势。但他听闻江南因流寇肆虐,防务堪忧,便一心想着为朝廷分忧。若能调往江南,他定会与李明将军全力加强沿江防务,保江南太平。公公您在皇上面前说话最有分量,还望公公找个合适时机,在皇上面前为督师与李明将军美言几句,成全此事。督师说了,若能成,日后必定更加尽心尽力,不负公公的关照。”
王承恩微微一笑,将礼单放在一旁,说道:“我与钱督师也算是老相识了,他的忠心与能力我自然清楚。这事儿我会瞅准时机在皇上面前提提,只是最终还得看皇上的意思。你回去告诉钱督师,让他耐心等着。”
李师爷连声道谢,又陪着王承恩说了些贴心话,这才退下。随后又在京师买通几个小帮派,到处暗中散布谣言,说流寇又有渡江进犯江南的计划。
几日后,崇祯皇帝在御书房中,正为流寇之事愁眉不展。他召来兵部尚书杨嗣昌,一脸忧虑地说道:“杨爱卿,如今流寇肆虐,年初破了凤阳,朕寝食难安。近来听闻市井之间皆言流寇有渡江之势,江南乃我大明赋税重地,若被流寇搅乱,后果不堪设想。你可有良策?”
杨嗣昌一听,正是给钱守庸调动的好机会,于是躬身奏道:“陛下,臣近日了解到一些情况。钱守庸自到辽东以来,治军严谨,与李明将军于四月击败满清,使其势力大减,辽东如今局势较为平稳。而钱守庸与李明二人,若调往江南,或许可解江南之危。钱守庸谋略出众,李明作战英勇,二人若能统筹江南防务,全力围剿流寇,当能稳固江南局势,保我赋税之地安全。”
崇祯皇帝微微皱眉,思索片刻道:“钱守庸与李明在辽东确有战功,然辽东亦不可疏忽,满清对我大明疆土觊觎已久,随时可能再次进犯。”
此时,王承恩恰好端着茶进来,听到君臣对话,也觉得这是个给钱守庸使劲的好机会,他将茶轻轻放在桌上,趁机说道:“陛下,钱守庸向来对陛下忠心耿耿,且其才能有目共睹。江南如今危如累卵,若得钱守庸前往,定能竭尽全力。至于辽东,洪承畴在围剿流寇时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可将其调往辽东接任蓟辽督师,如此一来,辽东与江南防务或可兼顾。”
崇祯皇帝听后,在书房内来回踱步。他深知江南对于大明的重要性,流寇若真的渡江,江南的税赋收入必将大受影响,朝廷的财政状况本就捉襟见肘,实难承受如此打击。而辽东作为抵御满清的前线,同样不容有失。洪承畴在围剿流寇的战事中,确实表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若调他去辽东,或许能稳住辽东局势。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崇祯皇帝终于停下脚步,下定决心道:“传朕旨意,钱守庸调任五省总督,即刻赴任统筹五省兵马围剿流寇,务使流寇匹马不得渡江;李明为援剿总兵,随钱守庸一同前往,协助稳定局势。洪承畴改任蓟辽督师,即刻前往宁远城,接任钱守庸之位,防御满清。”
旨意很快传到辽东,钱守庸和李明接到圣旨后,相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如释重负的神情,总算能离开这个如火药桶般的辽东了。
待左右侍从退下后,李明拉着钱守庸到督师府书房,关上房门,一脸严肃地说道:“老钱,这次调防,看似是朝廷的安排,实则对咱们来说是个绝佳的机会。当下这局势,大明气数如何,咱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所以,咱们得有自己的打算。”
钱守庸神色凝重地点点头,说道:“李将军,我也正有此意。流寇这边,咱们先打几个胜仗,给皇帝稳住局面,获取朝廷的信任和资源支持。但从长远看,壮大自身实力才是关键,我觉得可以趁机多扩编几个师。”
李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说道:“老钱,英雄所见略同。钱粮方面可得你这个五省总督多费心了。”
钱守庸连忙说道:“李将军放心,五省之地,我会想尽办法挤出钱粮来支持扩编。对了,说到驻地,九江不在辖区内,实在可惜。不过武昌倒是个好地方,临江且水运发达,物产丰富、人口稠密、粮食产量高,非常适合咱们发展。”
李明点头道:“我也觉得武昌合适。我打算把打造新式枪炮、弹药的工匠都迁过去,相关制造车间全部拆毁,技术资料一点不留,统统带走,防止技术外流。”
钱守庸接着说道:“李将军想得周全。而且,咱们可以借着带辽东精锐部队去内地剿匪的名义,把整个督标师都移防过去。之前朝廷就有调兵内地剿匪的打算,只是祖大寿暗中阻挠,再加上朝廷缺钱才没调成。如今祖大寿降清,这阻碍没了,咱们以此为由,朝廷应该不会反对。不过移防这么大动作,还得小心应对,我会动用朝中的人脉,确保顺利进行。”
李明拍了拍钱守庸的肩膀,说道:“老钱,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咱们再合计合计移防的具体细节,工匠安置、部队调动顺序,还有到武昌后怎么快速建立起咱们的势力。我觉得督标师士兵的待遇不能变,饷银还是每月二两银子,得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家属也一同前往。工匠每月一两银子的薪资标准也不降低,家属同样迁往武昌,这样他们才能安心为咱们做事。”
钱守庸点头表示赞同:“李将军考虑得细致入微,如此一来,无论是士兵还是工匠,都会对咱们感恩戴德,更加尽心尽力。士兵们在前线作战,若是牵挂着后方家属,难免会分心。工匠们掌握着关键技术,只有让他们满意,才能保证咱们武器装备的打造不受影响。”
李明接着说道:“移防过程中,要安排得力的人手负责组织协调。对于士兵,要提前规划好行军路线和驻扎地点,确保他们行军途中的安全和生活保障。工匠们则要优先安排好运输工具,保证他们和设备安全抵达武昌。到了武昌,先给士兵们安排好营房,工匠们要尽快搭建起临时工坊,让他们能够迅速恢复生产。”
钱守庸说道:“我这就安排人着手准备详细的移防计划,把每个环节都考虑周全。对了,到了武昌,咱们还得和当地官员打好关系,不然开展工作可能会遇到诸多掣肘。”
李明冷笑一声:“哼,那些地方官员,只要咱们手中有兵有权,他们自然会乖乖配合。不过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到时候适当给他们一些好出,让他们知道跟着咱们有肉吃。”
两人继续深入讨论,从如何在武昌扩充势力范围,到怎样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事无巨细地规划着未来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