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阳光像融化的金子,泼在农机展销会的广场上。叶辰蹲在自家展台前,最后一次检查收割机的履带,指尖划过刚上的黄油,在金属表面留下道油亮的痕迹。不远处,进口农机的展台前围满了人,锃亮的机身配着穿西装的推销员,扩音器里循环播放着“德国技术,高效节能”,衬得他们这台浑身是“补丁”的国产收割机像个土包子。
“叶师傅,要不咱也把红绸布盖上?”小郑攥着块艳红的绸布,手心直冒汗,“你看人家都弄得花里胡哨的。”
叶辰直起身,拍了拍机器侧面的铁皮——这里原本有块凹痕,是上次在李家庄试机时撞的,他没补,反倒用白漆画了只咧嘴笑的小熊,说是“纪念第一次田野探险”。“不用,咱这机器靠的是实在,不是花哨。”他往远处瞥了眼,王主任正被几个穿中山装的人围着,脸色不太好看,想必又在为削减经费的事据理力争。
忽然有人喊:“开始演示了!进口机先上!”
广场中央的试验田里,一台银灰色的进口收割机启动了,引擎声低沉悦耳,切割刀转得飞快,麦秆被整齐地切断,麦粒顺着管道流进储粮仓。围观的人发出阵阵惊叹,几个村干部模样的人频频点头,掏出本子记录参数。
“切,有啥了不起的。”小郑撇撇嘴,“上次在坡地,这机器陷进去三次,还是咱的人帮忙拖出来的。”
叶辰没说话,只是摸了摸自家机器的方向盘。这方向盘包着层旧帆布,是秦淮茹用她男人的旧工装改的,说“冬天不冻手,夏天不打滑”。他想起王大爷说的“机器是用来干活的,不是当摆设的”,心里反倒踏实了。
进口机演示完,推销员拿着话筒得意地笑:“各位父老乡亲,这就是差距!一小时收割十亩地,损耗率低于3%,国产机敢比吗?”
人群里有人起哄:“让那台‘补丁机’试试啊!”
叶辰听见这话,反倒笑了,拽着小郑跳上驾驶座:“试试就试试。”
机器启动时,引擎声确实不如进口机好听,有点像老黄牛喘气,可履带碾过田埂时,那道画着小熊的凹痕正好卡在土坎上,稳得纹丝不动。“这是咱加的‘防滑齿’,专门对付坡地。”叶辰对着话筒喊,声音被风吹得有点散,“王大爷说,咱这的地,十块有八块带坡度,光快没用,得站得住脚!”
收割机缓缓驶入试验田,切割刀落下的瞬间,围观的人突然“咦”了一声——刀盘上装着圈细密的钢丝,麦秆被切断后,立刻被钢丝卷进旁边的粉碎箱,出来时已经成了碎末,均匀地撒在田里。
“这是……秸秆还田?”一个戴草帽的老农凑上前,眼睛瞪得溜圆。
“对!”叶辰操纵着机器转弯,储粮仓侧面突然弹出个小漏斗,金黄的麦粒顺着漏斗流进旁边的麻袋,“还能自动装袋,不用停机卸粮,省半小时呢!”
进口机推销员脸色有点难看,插话说:“快是快,可损耗率呢?别光顾着花哨!”
叶辰没接话,等机器跑完一圈,他跳下来,让小郑把麻袋扛过来。老农自告奋勇上前称重,又数了数散落的麦粒,突然扯着嗓子喊:“好家伙!一亩地损耗比进口机还少两斤!这粉碎的秸秆,正好当肥料,省了咱翻地的功夫!”
人群顿时炸了锅。刚才记录参数的村干部挤过来:“这机器多少钱?能收玉米不?”
“能!换个刀盘就行,咱给配了三套刀,收麦、收玉米、收大豆,一套机器全搞定!”叶辰掀开机器侧面的铁板,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三套刀盘,每片刀片上都刻着日期,“这片是正月初三磨的,那片是正月十五,都是试过的,保证锋利!”
更让人吃惊的还在后面。叶辰往水箱里倒了半桶泥水,笑着说:“咱这机器不娇气,水箱进点泥照样转。上次在张家庄,机器陷进泥坑,泡了半小时,照样把剩下的三亩地收完了。”他发动机器,引擎虽然咳嗽了两声,却稳稳地转了起来,泥水顺着管道流出来,一点没影响运转。
“我的娘哎!”刚才起哄的人张大了嘴,“进口机进点水就得返厂修,这玩意儿跟铁牛似的!”
王主任不知啥时候挤了过来,此刻正红着眼圈拍叶辰的肩膀。那个穿中山装的领导也走过来,绕着机器转了三圈,指着那只画着小熊的凹痕问:“这是故意留的?”
“是,提醒咱机器是干活的,不是供着的。”叶辰挠挠头,“咱庄稼人买机器,图的是结实、省钱、能多打粮食,不是看它长得好不好看。”
领导突然鼓起掌来,掌声在广场上格外响亮:“说得好!这才是咱农民需要的机器!王主任,你们厂这机器,我订十台!不,二十台!”
这话像颗炸弹,人群彻底沸腾了。村干部们挤着递烟,老农们摸着履带不肯撒手,连进口机推销员都傻站在原地,手里的参数表被风刮得哗啦响。
“叶师傅,有人问能不能加个扶手,老太太也能操作。”小郑举着个笔记本跑过来,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需求。
叶辰刚要回话,突然看见王大爷挤到前面,手里举着个红布包:“小叶,你看这是啥!”红布掀开,是块金灿灿的牌匾,上面写着“庄稼人的铁伙计”,边缘还镶着圈麦秸秆编的花边。
“这是俺们十几个老伙计凑钱做的,”王大爷抹了把眼泪,“你这机器,比进口的强十倍!它懂咱的地,懂咱的苦!”
叶辰望着那块牌匾,突然说不出话。阳光照在收割机的铁皮上,把那只小熊的影子投在地上,像在咧着嘴笑。他想起无数个熬夜画图的夜晚,秦淮茹端来的热汤面;想起王主任雪地里那道倔强的背影;想起小郑第一次成功焊接刀盘时,手上烫起的水泡……原来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坚持,真的能造出懂土地、懂人心的机器。
人群里不知谁喊了句:“让这‘铁伙计’再跑一圈!”
叶辰跳上驾驶座,这次,引擎的轰鸣声里,仿佛混进了无数人的笑声、掌声,还有土地深处传来的、期待丰收的心跳。收割机再次驶入试验田,切割刀转动的声音,像在唱一首属于土地和庄稼人的歌,响亮,踏实,带着股不服输的劲儿,在三月的阳光里,越传越远。
远处的进口机展台前,已经没了人影。只有那块“庄稼人的铁伙计”牌匾,在阳光下闪着光,把所有人的目光都牢牢吸住——因为大家都懂,真正的好机器,不用穿花哨的外衣,它的底气,藏在每一道为土地量身定做的设计里,藏在那些懂土地、爱土地的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