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布卡空军基地。
路明紧盯着巨大的全息屏幕。
屏幕上,170 颗代表莫斯科卫星的光点正按轨道规律缓缓移动,每一颗都标注着详细参数 。
这是系统通过轨道模型计算出的完整目标清单。
在库尔德境内,18 套红旗 29 反导系统的发射车已在库尔德境内与高加索的五个发射阵地完成部署。
与此同时,10套动能三导弹系统完成机动部署,到达指定的发射区域。
“‘猎星行动’启动倒计时,10 分钟。”
作战参谋的声音打破沉寂。
路明的指尖划过屏幕上GLoNASS导航卫星的轨道曲线,这些中轨卫星是俄军精确制导武器的核心,也是首波打击的重中之重。
拉卡时间22 时 03 分,恰逢俄军卫星过境高加索区域的重叠窗口期。
“发射!”
路明一声令下,阿达纳基地的红旗 29 发射车率先开火,数十枚导弹拖着橘红色尾焰刺破夜空,直奔 200-2000km 高度的低轨卫星。
这些导弹以 18 马赫的速度飞行,搭载的动能撞击弹头在雷达组网引导下,精准锁定俄军侦察卫星与 “箭” 系列通信卫星。
与此同时,阿塞拜疆盖贝莱基地的动能三系统启动,30 马赫的导弹直奔km 高度的 GLoNASS 导航卫星。
每枚动能三携带4枚分导弹头,通过惯性导航与红外制导双模锁定目标,在太空中展开成扇形,对26颗中轨卫星实施饱和打击。
地面上,激光干扰单元持续发射定向能波束,干扰低轨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让它们失去规避能力。
仅仅4 小时,全息屏幕上的光点就消失了102 颗。
俄军部署在塔吉克斯坦的太空监视站率先发现异常,屏幕上的卫星信号成片消失,只剩下高轨卫星的微弱反馈。
莫斯科航天指挥中心一片混乱,技术人员反复核查数据,最终确认:库尔德武装发动了全面反卫星打击,低轨侦察、中轨导航卫星已基本瘫痪。
“立即启动紧急补射方案!”
航天部队司令罗戈津咆哮着下达命令。
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灯火通明,3 枚联盟 - 2.1b 火箭被紧急推至发射台,搭载着 12 颗备用卫星 ——8 颗低轨通信卫星和 4 颗 GLoNASS 备用卫星。
俄军试图在 72 小时内恢复核心太空能力。
17日凌晨,拜科努尔发射场传来巨大的轰鸣声,3 枚联盟火箭相继升空。
按照计划,这些卫星将在6小时后完成入轨调试,恢复俄军的战场通信与导航。但就在火箭升空的瞬间,库尔德的JY-27A 反隐身雷达已捕捉到轨迹,数据通过加密链路实时传输至塔布卡空军基地数据中心。
“目标轨道参数确认,动能三系统准备拦截。”
路明盯着屏幕上快速移动的火箭残骸与卫星分离信号,下达战备命令。
动能三系统的反应时间仅需15分钟,针对入轨初期速度较慢、轨道固定的卫星,拦截成功率高达 99%。
当第一颗 GLoNASS 备用卫星进入km 轨道时,一枚动能三导弹从亚美尼亚久姆里基地发射,在太空中精准命中目标,产生的碎片被提前部署的共轨卫星成功清理。
接下来的 48 小时里,俄军先后进行了 6 次紧急补射,共发射 18 颗卫星。
然而,库尔德武装形成了 “发现 - 锁定 - 打击” 的闭环:红旗 29 系统负责拦截低轨入轨卫星,动能三系统打击中高轨目标,激光单元持续干扰卫星信号。
最惊险的一次,俄军一枚携带3颗通信卫星的火箭刚完成分离,就被两枚红旗 29 导弹齐射摧毁,太空碎片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如同一场短暂的流星雨。
莫斯科航天指挥中心的气氛愈发绝望。
库尔德发射数量庞大的反卫星武器,已经让在场的所有人精神恍惚。
他们从没想过反卫星的作战会如此粗暴。
这是一场相互烧钱的战斗,比拼的是谁更有钱。
显然,在这个方面,俄军落入了绝对下风。
罗戈津看着屏幕上仅剩的3 颗高轨卫星,知道俄军的太空体系已彻底崩塌。
这些幸存的GEo卫星虽未被直接摧毁,但库尔德的射频干扰系统持续压制其通信链路,使其无法传输有效数据。
更致命的是,俄军的卫星测控中心遭到库尔德电子战部队的持续干扰,无法对剩余卫星进行有效操控。
残余的卫星早晚会让库尔德人找到摧毁的窗口期。
此时,罗戈津焦急的等待着莫斯科批复——在库尔德发起反卫星作战开始,他已经申请对等反击。
但库尔德武装使用的卫星系统是拉卡政府的‘马赫迪’卫星系统,一旦反击,等同于和拉卡政府交战。
突然,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
“立刻进行彻底的全面反击!不要顾忌拉卡政府的态度!”
……
莫斯科时间04 时 00 分,俄军总参谋部作战中心的红色警报灯全域闪烁。
屏幕上,马赫迪星座的18 颗核心卫星被标注为红色目标,覆盖从低轨到高轨的所有关键轨道面。
经过70小时紧急动员,俄军已集结全谱系低轨反卫星力量,代号 “星尘歼灭” 的高强度反击战,在夜色中骤然打响。
“‘摩尔曼斯克 - bN’全域开机,‘居民’系统组网压制!”
俄军电子战司令一声令下,部署在境内的24套大型电子战系统同时启动。
36 座超大型天线阵列释放出兆瓦级功率的定向干扰波,范围性覆盖马赫迪b1\/b2\/b3 全频段,形成从地面到电离层的 “电磁屏障”。
“卫星信号失锁率达 62%,战术通信延迟超 10 秒,制导武器命中率不足 15%。”
库尔德前线作战参谋的嘶吼被警报声淹没
“火箭炮群因失去导航,发射的 24 枚精确制导火箭弹全部偏离目标。无人机群已经启动备用通信,正在返航。”
在电子干扰的掩护下,俄军动用改进型S-300V4 和 A-135 反导系统,针对过境的8 颗低轨卫星发起饱和攻击:
莫斯科南部的16枚S-300V4 改进型导弹齐射升空,直奔马赫迪低轨侦察卫星。
哈萨克境内的 A135 反导阵地:8 枚 53t6近程反导导弹升空,打击马赫迪低轨导航卫星;
同样在哈斯克实验基地,处于实验性质的A-235“努多尔河”反导系统,发射两枚基于A-135系统51t6导弹常规弹头轻量化改进的实验弹,结合启动冷战库里的两枚‘背景’2导弹,协同打击马赫迪低轨通信卫星。
短短45 分钟,俄军发射 28 枚反卫星导弹,形成低轨全覆盖的攻击网。
塔布卡空军基地内,雷达屏幕被密集的目标光点填满,路明轻声冷笑着。
“想玩是吧,我给你打到破产。”
“红旗29全力拦截,每目标配两枚齐射!”
部署在库尔德境内的18套红旗 29 系统同时开火,108 枚导弹以 18 马赫速度升空,在低轨空间形成分层拦截网。
太空中,双方导弹剧烈碰撞,红旗29弹头精准锁定俄军导弹 ——16 枚 S-300V4 改进型导弹被摧毁。
由于发射阵位关系,2枚51t6弹和1枚背景2枚突破防御,但由于导弹制导精度不足,仅1枚命中目标,其余的全部脱靶。
马赫迪卫星系统基本维持正常工作,损失的卫星数量都不值得补发卫星。
双方的反卫星攻防角色转换,再次形成了烧钱的消耗战。
这场反卫星大战,俄军感到非常难受,但吓坏了华盛顿政府。
此时,他们完全不考虑宣战的问题,而是呼吁国际社会调停战争升级。
“太空不应成为战场,而应成为人类共同进步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