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玉辰将那株凝神草小心地收好,感受着其中蕴含的淡淡清凉气息,心中却并非完全的轻松。
虽然眼下的局面看似一片祥和,他在第一层也赢得了初步的尊重和认可,但这并不代表危险已经远去。
他很清楚,自己能够安然在此教书,完全是建立在龟老和大长老那微妙的平衡以及自身“未来文圣”的潜在价值之上。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或者他失去了利用价值,那些隐藏在平静表面下的汹涌暗流,随时可能将他吞噬。
更何况,萧玉辰从未忘记自己来到这里的真正目的——避开大陆的旋涡,积蓄力量,探寻真相,最终掌控自己的命运!教书育人固然有意义,也能磨砺心境,印证文道,但这绝不能让他沉溺其中,忘记了根本。
提升实力,突破文宗境,这才是他眼下最迫切、最核心的目标!
想到这里,萧玉辰的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起来。他不再流连于讲堂,转身回到了书院后方为他单独隔出来的一间静室。
这间静室不大,陈设也极为简单,只有一张石床和一个蒲团,但此地的妖力环境,却比外面讲堂要稍稍纯净一些,显然是经过特殊处理,更适合他进行修炼。
盘膝坐于蒲团之上,萧玉辰立刻沉下心神,再次进入了修炼状态。
经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和与妖族幼崽的接触,他发现,那种“有教无类”的实践,以及用文气去引导、安抚那些蒙昧心灵的过程,对他自身的文道修行,确实有着意想不到的裨益。
每一次耐心的讲解,每一次用文气化解幼崽的躁动,都像是在一遍遍地梳理和巩固他对圣贤道理的理解;而那些幼崽们提出的、看似幼稚却往往直指本心的问题,也常常能引发他全新的思考,让他对“道”的理解更加深入。
更重要的是,这种持续不断的、用自身文气去影响、引导异类心智的过程,无形中正是在践行着龟老所说的“文气于本心,万变无碍”的理念!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对于文气的掌控力越来越强,心境也变得愈发圆融通透,不再像最初那样,仅仅是依靠《文心雕龙·本源篇》去被动地感悟“本源”,而是开始主动地、在日常的教化实践中,去印证、去凝练属于自己的“道”!
这种进步,虽然不像文气数量提升那样直观,却更加深刻,更加接近文宗境的核心!
萧玉辰再次观想《文心雕龙·本源篇》,那片混沌空间似乎变得更加清晰了一些,游弋的金色符文也仿佛多了一丝灵性。他引导着体内日益壮大的文气,按照那玄奥的轨迹运转,同时将自己在教化过程中的种种感悟融入其中,尝试着去触碰、去凝聚那属于自己的“文气本源”。
虽然距离真正凝聚本源、突破文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萧玉辰能感觉到,自己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稳步地朝着那个目标前进着!
希望的曙光,已不仅仅是初现,而是变得越来越明亮了。
夜渐渐深了。
万妖岛第三十三层的别院内,一片寂静。没有虫鸣,没有风声,只有那些奇异的灵植在黑暗中散发着各色幽幽的光芒。天空中,那几条永恒不变的、仿佛由稀薄光雾组成的暗紫色光带缓缓漂浮、扭曲,洒落下的光辉清冷而诡异,将庭院映照得如同一个光怪陆离的梦境。
结束了一天的修炼,萧玉辰并没有立刻休息。他缓步走出木楼,来到庭院中,手中随意地拿着一卷不知从何处寻来的空白兽皮卷轴。
他没有看书,而是抬起头,仰望着那片独特的、没有日月星辰的暗紫色天穹。清冷的光辉勾勒出他略显单薄的身影,也映照出他脸上那一抹复杂难明的神情——有释然,有感慨,更多的,却是一种深深的、带着几分凉意的自嘲。
真是讽刺啊……
萧玉辰在心中轻轻叹息。
谁能想到,他这个被大疆王朝视为异端、被无数势力追杀觊觎、甚至被至亲之人算计利用的“弃子”,最终,竟然是在这传说中嗜血残暴、视人类为食粮的北海妖族圣地,寻到了一丝久违的平静和……善意?
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人族世界的种种过往。
那高高在上、名义上的父亲,兵部尚书萧定邦,眼中只有对太一密藏的贪婪和将自己牢牢掌控的算计,何曾有过半分父子温情?
那位实力深不可测、血缘上的亲舅舅,武圣沈惊鸿,对自己更是只有刻骨的恨意和利用之心,视自己为打开他妹妹遗留秘密的“钥匙”,必欲得之而后快!
还有那侯府之中,那位恶毒的主母,以及府中上下那些拜高踩低、见风使舵的嘴脸……人性的凉薄与险恶,他在那里早已尝遍。
偌大的大疆王朝,锦绣河山,亿万生灵,竟无一处是他的容身之所!他就像一个不容于世的异类,被追逐,被算计,被逼得走投无路,最终只能依靠母亲留下的后手和龟老前辈的安排,狼狈地逃到这片完全陌生的、属于“异族”的土地。
可偏偏就是在这里……
他想起了鸿蒙书院里,那些最初充满敌意、如今却眼神清澈、努力学习的妖族幼崽;想起了那些虽然面貌狰狞、言语粗鲁,却会笨拙地将自己最珍贵猎物送来的妖族父母;想起了他们眼中那份不掺杂丝毫虚伪和算计的、纯粹的尊敬与感激。
多么强烈的反差!
人族世界,衣冠楚楚,礼仪周全,内心却往往藏污纳垢,充满了尔虞我诈和冷酷的算计。
而这妖族圣地,虽然外表看起来原始、凶悍,遵循着赤裸裸的丛林法则,但至少在此刻,他所接触到的这份善意,却是如此的直接、真诚和纯粹。
这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是他错了?还是这个世界本就如此荒诞?
一种难以言喻的感伤和苍凉,如同北海的寒意般,悄然浸透了萧玉辰的心扉。他并非憎恨人族,毕竟他自己也是人,他所学的文道更是人族文明的瑰宝。但他所经历的一切,却让他对所谓的“同族”和“文明”,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一丝疲惫。
或许,所谓的“人”与“妖”,并非由外貌和血脉来界定,而是取决于那颗心,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是真诚的,还是虚伪的。
暗紫色的光带在天空中缓缓流淌,如同无声的叹息。萧玉辰手持书卷,孑然立于这异乡的庭院之中,心中百感交集,只觉得世事凉薄,人心难测,前路漫漫,唯有己身之力,方可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