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过境,赤地千里!\"
这个可怕的消息像野火般在青山县蔓延。林乔正在北片示范村指导农户挖井,一个衙役快马加鞭赶来,气喘吁吁地递上知府的紧急手令:\"邻县蝗灾严重,恐波及我县,林劝农使速回县衙议事!\"
林乔心头一紧。蝗灾,这个农业时代最可怕的灾难之一,一旦爆发,往往意味着颗粒无收,饿殍遍野。他立刻跨上马背,对身边的林小河嘱咐了几句,便扬鞭向县城疾驰。
一路上,田间地头的农人们已经骚动起来。有人跪地祈祷,有人开始抢收还未成熟的庄稼,更有甚者已经收拾家当准备逃荒。恐惧像瘟疫般传播,比蝗虫来得还快。
县衙议事厅内气氛凝重。程知府面色阴沉地坐在上首,两侧是各县官员和乡绅代表。林乔匆匆进来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这位劝农使如今已是全县农事的实际负责人。
\"林劝农使,情况紧急。\"程知府开门见山,\"蝗群已至邻县,不日将到我县。朝廷严令,务必全力防治,保我青山粮仓!\"
一位师爷展开地图,指着上面标注的红圈:\"据报,蝗群主力在此处,约两日后抵达我县边界。数量...难以估算,遮天蔽日。\"
议事厅内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林乔盯着地图,大脑飞速运转:\"007,调出历史上有效的蝗灾防治方法,适配本时代技术条件。\"
系统迅速响应:\"建议方案:1.挖防虫沟阻截;2.布网捕捉;3.烟熏驱赶;4.寻找天敌生物防治...\"
有了底气的林乔抬起头:\"大人,下官有防治之策。\"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过来。林乔走到地图前,指着可能的蝗虫路线:\"首先,在边界处挖深沟,沟内注水或生石灰,阻截蝗虫前进;其次,组织百姓用纱网、被单等布设捕捉网;再者,燃烧艾草、硫磺等物烟熏驱虫...\"
\"这些法子古已有之,效果有限啊。\"一位老县丞摇头叹道。
林乔不慌不忙:\"单用确实有限,但若综合运用,再辅以生物防治...\"
\"何为生物防治?\"程知府好奇地打断。
\"就是利用蝗虫的天敌,如鸟类、蛙类等。\"林乔解释道,\"下官建议立即收购全县家禽,特别是鸭子,集中到可能受灾区域。一只鸭子一日可食蝗虫数百只。\"
这个新奇的想法引起一阵议论。程知府沉吟片刻,拍板决定:\"就依林劝农使之策!全县动员,共抗蝗灾!\"
命令迅速下达:各县组织青壮挖防虫沟;妇女儿童缝制捕捉网;衙役征集家禽;药铺调配驱虫烟药...林乔则马不停蹄地赶往最可能首当其冲的东片区域,亲自督导防御工事。
然而,就在防治工作紧张进行时,一股阴风悄然吹起。
\"听说了吗?这蝗灾是因为林劝农乱改祖法,触怒了农神!\"
\"可不是!往年哪有这么多灾啊...\"
\"...\"
这些流言最先从周家残余势力那里传出,很快在一些保守的村落蔓延。虽然周员外已被流放,但他的管家和几个亲信仍在暗中活动,伺机报复林家。
林乔在东片村庄布置防虫沟时,明显感觉到部分村民的抵触情绪。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农甚至公开质问:\"林大人,您那套新法子惹来天怒,现在又要我们挖沟赶虫,这不是越闹越凶吗?\"
\"老伯,\"林乔耐着性子解释,\"农事改良与蝗灾毫无关系。蝗灾是气候所致,若不及时防治,损失会更大。\"
老农将信将疑,但至少不再阻挠挖沟工作。类似的情况在各村都有发生,大大拖慢了防治进度。
第二天傍晚,坏消息传来:蝗群比预计的来得更快,已经抵达青山县边界!林乔立刻下令点燃事先准备好的烽火台,全县进入紧急状态。
站在东片最高的山坡上,林乔亲眼目睹了那可怕的一幕:远处天际线处,一片黄褐色的\"云雾\"缓缓推进,伴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嗡嗡声。随着距离拉近,那\"云雾\"渐渐显露出真容——无数只蝗虫组成的庞大群体,所过之处,绿色瞬间消失,只留下光秃秃的枝干。
\"准备迎敌!\"林乔高声喊道,声音因紧张而略显嘶哑。
第一道防线是三里长的防虫沟。蝗群前锋抵达时,部分蝗虫落入沟中,被石灰水杀死。但数量实在太多,很快沟就被填平,后面的蝗虫踏着同类的尸体继续前进。
第二道防线是数百名农人手持扫把、树枝等工具扑打,同时燃烧艾草烟熏。这起到了一定效果,蝗群被分散成几股,但仍有大量蝗虫突破防线,向农田扑去。
\"放鸭子!\"林乔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好的上千只鸭子被赶入田间,开始疯狂啄食蝗虫。这景象既壮观又滑稽:鸭子们吃得欢快,肚子很快鼓了起来,而蝗群确实被削弱了不少。
夜幕降临,第一天的战斗告一段落。东片农田损失了三成,虽不轻微,但比起邻县八九成的损失,已是相当不错。林乔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临时指挥所,刚想休息,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蝗群主力改变了方向,正朝西南方向移动——那里是青山县最富庶的粮仓地带!
\"怎么会突然改道?\"林乔盯着地图,百思不得其解。
\"据说是夜风改变了方向。\"报信的衙役回答。
林乔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西南片区地势平坦,村庄密集,正是全县粮食主产区,也是水利改良的示范区域。若被蝗群袭击,不仅百姓口粮不保,连秋后的税赋都成问题。
更糟的是,西南片区的防治准备最为薄弱——因为最初预计蝗群会从东片入境,大部分人力物力都集中在那里。
\"立刻调集人手,连夜赶往西南片!\"林乔下令,同时派快马向程知府求援。
然而,时间已经来不及了。蝗群移动速度惊人,等林乔带着东片的部分人马赶到西南片时,蝗虫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夜色中,只听见令人毛骨悚然的啃食声,大片大片的庄稼在月光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
农户们哭喊着扑向自己的田地,用各种工具扑打蝗虫,但效果甚微。林乔站在高处观察,发现蝗群主力还未到达,眼前这些只是先锋部队。
\"007,分析蝗群行进路线!\"他在脑海中紧急呼叫。
系统迅速绘制出蝗群的预测路径:\"根据当前风向和地形,蝗群主力将经过黑石峡谷。若能在峡谷设伏,实施火攻,可有效拦截...\"
林乔眼睛一亮。黑石峡谷是蝗群前往核心产粮区的必经之路,两侧山崖陡峭,中间通道狭窄,确实是设伏的理想地点。
\"立刻组织人手,带上火油、干草和硫磺,赶往黑石峡谷!\"林乔高声命令,\"再派人在峡谷两侧山顶准备滚石!\"
\"大人,这太危险了!\"一个衙役劝阻道,\"峡谷狭窄,万一火势失控...\"
\"顾不了那么多了!\"林乔已经跨上马背,\"必须保住西南粮仓!\"
夜色如墨,林乔带领两百多名青壮年,扛着物资向黑石峡谷急行军。沿途不断有村民加入队伍,等到达峡谷时,已有近五百人。大家按照林乔的指挥,在峡谷通道内堆放干草,洒上火油和硫磺;另一部分人则爬到两侧山顶,准备推下事先收集的巨石。
准备工作刚刚完成,远处就传来了熟悉的嗡嗡声。月光下,那恐怖的\"黄云\"正朝峡谷涌来,数量之多,竟遮蔽了半边天空。
\"所有人退到安全位置!\"林乔命令道,自己却留在峡谷入口处,手持火把。
\"大人,太危险了!\"赵大锤想拉他走。
\"我得看准时机点火。\"林乔紧盯着越来越近的蝗群,\"你们先撤!\"
蝗群前锋已经飞入峡谷,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古怪的气味——那是成千上万只蝗虫散发出的信息素。林乔强忍着不适,等待最佳时机。
当蝗群主力完全进入峡谷时,他猛地将火把掷向洒满火油的干草堆。轰的一声,烈焰腾空而起,迅速蔓延成一道火墙。与此同时,山顶的人们推下巨石,砸向峡谷中的蝗群。
火借风势,越烧越旺。无数蝗虫在火焰中噼啪作响,散发出刺鼻的焦糊味。那些侥幸躲过火焰的,又被滚石砸得粉身碎骨。峡谷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死亡陷阱,吞噬着数以百万计的蝗虫。
林乔站在安全距离外,被热浪烤得满脸通红,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计划成功了!
然而就在这时,一阵狂风突然改变方向,将火焰吹向峡谷出口处的树林。干燥的林木瞬间被点燃,火势开始向四周蔓延。
\"快救火!\"林乔大喊,带头冲向火场。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所有人都在与山火搏斗。他们用树枝扑打,用土掩埋,甚至不惜砍出一道隔离带。当最后一处明火被扑灭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精疲力竭的林乔瘫坐在地上,脸上满是烟灰,双手被烫出了几个水泡。但当他望向峡谷时,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那里堆满了烧焦的蝗虫尸体,厚度足有半尺!而峡谷另一侧的西南粮仓,则安然无恙,只有零星蝗虫飞过,不足为患。
\"大人,您的手...\"一个村民担忧地看着林乔烫伤的手。
\"不碍事。\"林乔勉强站起身,\"去看看其他地方损失如何。\"
统计结果很快出来:由于成功阻截了蝗群主力,西南片区只损失了约两成庄稼,核心产粮区基本保全。这在历年蝗灾中,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消息传回县衙,程知府大喜过望,亲自带人前来慰问。当他看到满脸烟灰、双手烫伤的林乔时,不禁动容:\"林劝农使真乃我县栋梁!此番抗蝗之功,本官定当上奏朝廷!\"
\"此乃全县百姓共同努力的结果。\"林乔谦虚地说,随即话锋一转,\"不过大人,下官怀疑蝗群突然改道并非偶然。\"
\"哦?\"程知府挑眉。
林乔压低声音:\"下官在布置防线时,发现有人故意在西南片田间洒了一种特制的草药粉,气味异常,很可能是吸引蝗虫的。此事需彻查。\"
程知府面色一沉:\"若真有人如此丧心病狂,定严惩不贷!\"
调查秘密展开。与此同时,林乔组织百姓清理蝗虫尸体——这些可是上好的肥料和饲料。他还创造性地将部分蝗虫用盐腌制,作为应急食品储备。对于损失较重的农户,则从县仓调拨粮食救济,确保无人挨饿。
三天后,调查有了结果:确系周家余孽所为。周员外的管家周福收买了几个游方道士,配制了吸引蝗虫的药粉,企图借机报复林家。这些人很快被缉拿归案,公开审判后流放边疆。
蝗灾过后,林乔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普通百姓视他为救命恩人,就连那些曾经抵制改良农法的保守老农,也纷纷上门求教。靠山村的陈老汉甚至带着全村老少,给林乔送来了一块\"泽被苍生\"的匾额。
\"林大人,老汉服了!\"陈老汉跪地叩首,\"从今往后,靠山村唯大人马首是瞻!\"
林乔扶起老人:\"老伯言重了。大家齐心协力,共度时艰才是正理。\"
随着防治蝗灾的成功,农技学堂的报名人数激增。林乔扩建了校舍,增加了教师,还特意开设了\"防灾减灾\"专题课程,将这次抗蝗经验系统整理传授。
更令人惊喜的是,程知府接到朝廷批复:擢升林乔为青山县丞,即日上任!当任命书送到林家时,全族老少跪地叩谢皇恩,林老四更是老泪纵横:\"祖宗保佑啊!林家出官了!\"
上任前一天晚上,林乔独自来到村后的山坡上,俯瞰这片已经焕然一新的家园。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如今,良田千顷,屋舍俨然,学堂书声琅琅,作坊机杼声声。
从流民首领到一县之丞,这条路他走得艰难却踏实。没有奇遇,没有捷径,有的只是脚踏实地为民造福的初心。
\"爹,你在看什么?\"小树不知何时来到身边。
林乔抱起儿子,指着远处的灯火:\"看我们的家。记住,无论将来你走到哪里,这里都是我们的根。\"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头。夜风轻拂,带来泥土和庄稼的清香。明天,将是新的开始,但此刻,林乔只想沉浸在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与满足中。
(林县丞上任,新官上任三把火,让大家来发电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