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远与赵祈佑,听得万启明来报,连忙往高炉跑去。
二人到得高炉旁,只觉温度高得吓人,寒风吹到此处都会变得灼热。
“陛下!侯爷!铁水已成,可否开炉!”
万启明扯着嗓子大声请示,声音中带着莫大的激动。
他为建这个炼钢坊,吃住都在小李庄,就连成亲都是抽了个空成的,成完亲不过三日,便又赶回来了。
当姜远与赵祈佑在会客室里打盹时,万启明却是守在高炉旁亲自上阵,唯恐出了纰漏。
这个炼钢坊不仅是他的心血,这第一炉铁水也关乎他的仕途。
此时炉中的铁矿已化,炉渣与铁水已经分离,万启明便知道事情已成功了一半。
如此顺利,这是个好兆头。
赵祈佑也有些激动,沉声道:“开炉!”
随着旨意一下,两个工匠同时手持一根长一丈,带钩的铁钎。
将高炉中下部出铁口的炉门勾住,两人同时使力,将炉门拉了开来。
这炉门也极有讲究,外层为铁板,里面嵌的是一层极厚的耐火泥,以轻轴合页与炉体相连。
如果里面不加耐火泥,高炉的温度能将这块铁门也烧成铁水。
炽热通红如岩浆的铁水,从高炉出铁口涌出,周围的温度瞬间又高了不少。
姜远与赵祈佑只觉一股热浪猛烈扑面而来,两人强忍着高温不肯退,眼睛紧紧盯着出铁口流出的铁水。
铁水通过耐火泥筑成的沟槽,直接流向紧邻的转炉中,像一条看似缓慢,实则游动极快的火龙一般。
铁水从高炉中流向转炉的时间极短,数千斤的铁水也不过一炊之倾的功夫,便全部流进转炉中。
按蓝星的时间来计算,也就三分钟这样。
姜远最初设计时,就已考虑到铁水出炉后,会极快凝固,所以转炉要低于高炉许多。
以便铁水出炉后,直接快速的引入转炉中,尽量减少铁水的热量损失。
“关转炉门!”
万启明大吼一声,亲自拿了根长铁钎,与一个工匠顶住转炉的进料门用力推了过去。
而后工匠拿了铁锤,将门上的铁杆一敲,铁杆落入卡槽中,将进料门卡住。
“转炉进料门已关闭!启动水车!打开进风口!”
穿着单衣的万启明,已被炽热的高温烤得大汗淋漓,整张脸连同脖子都已变得通红,咆哮般的吼道。
“水车已启动!”
“进风口已打开!”
各自有工位的工匠,依次高声回应着。
这套口令,是姜远制定的,每次操作前后,必须要大声回应。
炼钢这东西不是儿戏,只要有一个马虎大意,轻则工匠受伤残废或没了性命,重则说不定把炉子给炸了。
转炉专用的水车锁止木棒,被砸了开来,带动一个更为巨大的风箱,开始往转炉中吹气。
按常理来说,现代转炉中,应该吹入纯氧,让转炉内的温度达到一千八百度,吹出的钢才是完美的。
但姜远弄不出纯氧,只能用风箱吹空气替代。
好在即便是吹的空气,只要风箱风力大,也是可以达到一千五至一千六百度。
这样吹出来的钢,同样也是精钢了,打造宝刀一样吹毛断发。
姜远不是神仙,能做到这一步,已是他的极限了。
转炉吹钢所需的时间并不长,约半个时辰后,风箱便停止了送风。
万启明一挥手,百来个民夫各推着一个两轮推车排队等候,车上置有一个以火砂制成的锭模,这玩意是用来接钢水的。
钢水在火砂模中冷却后,便是一个钢锭。
如果此时有铸火炮的泥范模具的话,也可将钢水直接引入转炉旁的冷却池中。
待得钢水的温度降至一千四百度至一千五百度左右,便可灌入泥范模中一体成形。
章老七铸火枪枪管,就是使的这一法门,要铸火炮,只需制出大号泥范模具便可。
单就铸管件这个科技点,大周却是点满了的,根本无需姜远去改良。
只是今日是试产,姜远与万启明也不确定这炉钢水,能不能达到他们想要的要求。
所以泥范模根本就没有准备。
“开炉!”
万启明又是一声令下,转炉的炉门只被打开了一个小孔,不似高炉开炉时完全打开。
若全部打开,人工接钢水的操作模式下,这无异于拿人命去送。
钢水缓缓从出口流出,姜远见得这钢水明黄之色中还泛着点白光。
不似铁水出炉时带的橘红之色,兴奋得蹦了起来。
“成了!哈哈哈…成了!”
姜远仰天长笑,一只胳膊随手搭在赵祈佑的肩头上,用力的拍着他的肩头。
在一旁侍候的太监,顿时将脸垮了下来。
姜远还真是一点不顾及尊卑礼法,皇上的肩头也是他能拍的?
侍奉的太监刚想上前制止姜远的僭越之举,谁料赵祈佑的胳膊也搭在了姜远的肩上,顿成勾肩搭背之相。
“明渊!可是真成了!”
赵祈佑虽不懂炼钢,但也看出这炉钢水与先前的铁水,在色泽上有明显的差异。
又见得一向稳重的姜远这般激动,也是激动异常,手掌也重重拍着他的肩头。
万启明这厮,还不待姜远回答,朝赵祈佑一个躬身抱拳: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新钢已成!有了这新钢,四海臣服大周不久矣!陛下可成万国之主!”
赵祈佑听得这话,龙颜大悦,哈哈长笑道:
“好!有此新钢,我大周兵列海之尽头,指日可待!今日所有工匠都有重赏!”
姜远瞟了一眼万启明,暗道这货不知什么时候,也学会拍马屁了。
赵祈佑双手叉了腰,似乎已经看到万国朝拜的情景了一般,竟然还微闭了眼。
这就臆想上了。
“万爱卿!你建炼钢坊居奇功!”
好一会儿后,赵祈佑睁开眼来,见得万启明还抱着拳拱着腰,连忙伸了手相扶。
万启明正色道:“陛下,微臣怎敢居功!此功当非丰邑侯莫属,这炼钢坊皆是丰邑侯设计。
没有丰邑侯的大才,微臣穷其一生,也摸不着门路!
微臣只不过在此负责监工,微末之功不敢居之。”
姜远听得这话,忙道:
“万大人切莫如此说,本侯只提供了设计之法,具体建造一点没沾边,你才是大功之人。”
姜远与万启明相互吹捧,花花轿子当然要两人抬,这是官面流程。
兄弟也得如此。
谁都不会单独居功,否则岂不失了情义。
有好处大家一起得么。
赵祈佑却是不管这些,笑道:“明渊、万爱卿,你俩都有功!
我大周有你二人,是朕之幸,也是大周之幸。
万爱卿的封赏,朕早有安排。
那么,明渊,你想要什么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