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明嘴上说走,但是腿根本就没动。裴大光总算听出葛明话里的意思了,从怀里掏出一个钱袋子,里面拿出一锭金子。
葛明接过来递给寿伯。
“寿伯,这点钱够修车的吗?”
寿伯想了想说到:“少了点。”
裴大光又拿出来一锭金子,寿伯这才说到:“小郎君,这应该够修车了。”
“嗯,那就这样了,不然别人还说咱们魏家欺负人呢,走了。”
葛明大摇大摆上了马车,寿伯坐上了车辕,一声“驾”之后马车开始往前行进。不用看,葛明能够想象裴大光的表情。
等到马车进了尉迟家的宅子,寿伯这才把马车停住,葛明和丁香、小丫跳下马车,寿伯才疑惑的问道:“小郎君,有事报尉迟家的名号就是了,怎么胡乱编了一个魏家?咱们尉迟家在长安谁都不怕,小小的裴家而已。”
裴家,还小小的裴家。。。。。。
看到寿伯的样子,就知道尉迟恭平常有多嚣张了,这也难怪,尉迟恭在武将功劳第一、爵位第一,救了李世民两次,这功劳确实可以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只是裴家是五姓七宗之一,根深蒂固,那绝对不是好惹的。
“寿伯,葛家跟裴家有大仇,我暂时不想暴露身份而已。”
寿伯听后也不便多问,只是说到:“小郎君,家中好手不少,以后出去多带些人手,那个癞蛤蟆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寿伯对于纨绔看来有比较深的认识,纨绔这东西就怕没面子,怎么都不会死心的,必须把面子找回来才是。
说完把两锭黄金递给丁香和小丫,笑着说到:“好好照顾小郎君,这赏给你们了。”两个丫鬟吓傻了,黄金啊,葛明虽然人好也没给过黄金。。。。。。
葛明看两人不敢收,笑着说到:“寿伯给的就接着,留着压箱底也好。”
两个丫鬟高兴的接过黄金,对寿伯千恩万谢。葛明此时算是看出尉迟恭家里的财力了,管家出手都如此,尉迟恭更不知道怎么败家呢。
看来生意要好好做,要是尉迟家败家了自己还能拉一把。
。。。
王来顺已经到了临渝,这一路风餐露宿非常辛苦,奈何是葛明贤侄所托,只好尽心尽力。要送信到庄子上,不过王来顺现在最想的就是好好吃上一顿,要是以往就直接去葛家了,不过现在葛家不过几个老仆看家而已,于是直奔食为天。
食为天依然红火,这两年整个北方收成都不错,再加上国家时局稳定,行走的客商就变得更多了。随着口口相传,葛家的食为天在河北之地算是出了大名。自认为对吃食有讲究的人,到了食为天才知道自己的见识实在浅薄,原来饭食不光只有蒸煮烤,还有爆炒。
不管是路过的客商,还是手里有闲钱的人,都喜欢到食为天吃上一顿,回去跟熟人互吹一顿,这样食为天的名声就更响了。
王来顺到了食为天门口,居然发现了神奇现象,吃饭居然要排队,而且此时已经过了中饭时间。
门前负责维护秩序的半大小子看到王来顺,赶紧过来帮着牵马,王来顺翻身下马。自从食为天生意越来越红火,就请了不少半大小子做门童。
“这位贵人,实在抱歉,今天酒楼人多了一些,您要是用饭需要稍等一会。小人给您一个牌牌,喊道您就可以进去了。”吃饭排队在后世还是比较常见的,就算不需要排队葛明也会想办法让人排队。
“不过小人建议您可以先把菜点好,轮到您了就可以直接上菜,可不敢耽误贵客的时间。”半大小子衣着干净,说话也得体。王来顺不住点头,贤侄葛明虽然不在临渝,但是这个酒楼依旧红火,吃饭要排队在长安都没见过。
王来顺心里高兴,从怀里摸了一锭银子出来,扔给了门童。
“赏你的。”
“多谢贵客多谢贵客。”门童千恩万谢,这可是银子啊,一年也赚不到这么多工钱。自己从没遇上过这么豪气的客人,当然不是葛家抠门,葛家给的薪水都是当地更高的,奈何王来顺实在不差钱。
门童收好了银子,赶紧把牌子递给了王来顺。王来顺接过牌牌一看,上面写着“五十五号”几个字。
“这五十五号是什么意思?”
“这位贵客,这代表您是第五十五个排队的客人,前面已经喊号到三十了,再有二十五号就轮到您用饭了。”门童细心的给王来顺解释。
王来顺一听就明白了,前面还有二十多人排队,这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吃上饭?
“老子给了这么多赏钱,难道就不能提前一些?老子一路辛苦万分,就想着食为天的饭食。”王来顺也是存心为难这个门童,看他怎么应对。
这就让门童为难了,主家有吩咐,任何人都要排队,要是没个规矩非乱了套不可,所以小厮也不敢把王来顺排到前面。
其实这里面还有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食为天是葛家的,而葛家现在是有爵位的人,在临渝这个小地方地位极高,根本就不怕得罪人,也正因为这样这个排队的秩序才能让这些人遵守。
不过也不完全如此,毕竟葛家是有朋友的,比如拿贵宾卡的就可以给提前。这贵宾卡不是跟葛家亲厚的花钱人家都买不到,居然这张卡也成了在临渝身份的象征。
“这位贵客,主家定的规矩小人可不敢不守。小人感谢贵客来食为天用饭,不如小人做主多送贵客几样菜。”然后小厮还凑到王来顺耳边,低声说到:“是王大厨亲操刀的。”当然了,到底是不是真的王大发亲自做,也就未必了。生意这么好,就王大发怎么可能照顾的过来?
王来顺觉得这个小厮有点意思,也低声问到:“难道说很多菜都不是王大厨亲自做的?”
“食为天最出名的是炒菜,其他的菜式未必都王大厨亲自做的,不过味道也没的说,因为有各种秘制的调料,其他地方可没有。”
王来顺对这个小厮还算满意,要是在长安肯定吃饭排队肯定要闹,不过在临渝就算了,这也算自家的酒楼。于是把牌牌还给了门童,在门童疑惑的眼神中从怀里掏出一个牌牌,递给了门童。
门童不识字,但是这东西是见过的,还是刚到食为天的时候,当时的主事就说过,可以不认识自家老子,这个牌牌一定要认识,有这个牌牌的不是主家就是主家最亲厚的人。
原来出发前葛明把自己的牌牌给了王来顺,主要是很多人没见过王来顺,这到了庄子找禄伯人家未必相信。
门童一看大吃一惊。
“贵客赶紧里面请,然后大喊一声,里面的迎接好,来贵客了,天字一号包厢请。”这个包厢是葛明给自己留的,专门用来葛家人过来用饭,平常全是锁着的。
王来顺在一群排队食客的羡慕嫉妒恨的眼神中,大摇大摆的进了酒楼,在门里小厮的引路下进了包厢。
门童把王来顺的马匹牵到后院,好草好料的伺候起来。
不用介绍,一句天字一号包厢整个酒楼的人都知道这个顶级贵客,身份未必多高贵但一定是主家的挚爱亲朋。
端茶倒水要多周到就多周到,厨房王大发就得到通知,也从厨房进了包厢。
王大发现在算是酒楼的一把手,不但要做菜还要做管理,一个人当成两个人用。除了是酒楼的一把手之外,还不停有人疯传,说是大掌柜的妹子王小丫一直跟在小郎君身边,那是小郎君的身边人。
就这么传啊传,身边人就变成了枕边人,这可好,现在酒楼的人看王大发都当成了舅爷看,威信更是与日俱增。
葛明要是知道肯定认为亏大了,毕竟还没成为枕边人呢。
王大发对这样的传言根本就不在意,贴身丫鬟是身边人,早晚会变成枕边人,这是迟早的事。
看到王来顺,王大发赶紧施礼。
“小人王大发见过这位贵客,不是贵客如何称呼?”
王来顺打量了王大发,原来这就是大厨,居然如此年轻,而且不是一个胖子,看来没偷吃我家贤侄酒楼的好东西。
“老夫姓王,从京城而来。乃是你家阿郎的生死兄弟,你家小郎君的叔父。”此时王来顺居然沉稳了些,也不老子老子的自称的。
“哎呀,原来是王郎君。这一路从京城而来怕是辛苦万分,小人赶紧亲手给您做上几道菜。”王大发觉得这人好像见过,好像就是在食为天。
王来顺甚是满意,让王大发赶紧下去做菜,这才舒舒坦坦的喝着水等着美食上桌。不大功夫饭菜就上桌,全都是炒菜,王大发就守在包厢里。
王来顺这些日子就是馋这口,此刻哪里还客气,张开大嘴颠起大槽牙一顿胡吃猛塞。等到肚子有了底,这才开口说道:“这一路差点累死老夫,要不是你家小郎君求着老夫来一趟,老夫真不愿意来。”
“不知王郎君到临渝何事?不如小人把庄子上的禄伯请过来。”现在葛家地位最高的就是张禄,虽然早就不是葛家的仆人了。
“这倒不用,一会你派个人带路,把老夫送到庄子上就是了。还有,这里有一封信,是你妹子小丫让老夫捎给你的。”
王大发一听有妹子的信,喜出望外,这都好些日子了,也知道小郎君在京城如何,相信妹子的信中总能透露一些。
接过书信之后王大发迫不及待的拆开信,王来顺又继续跟一桌饭菜做斗争。
小丫的信主要是报平安,现在日子很好,让哥哥不要担心就行。好好把酒楼看好,将来好来长安团聚,长安实在太好了,比好都要好。
没办法,小丫的写信水平也就这样了,这也不怪葛明,小丫就不是念书的料,这点远不如丁香。
王大发此刻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酒楼经营的更加红火,将来去了长安腰杆也更挺一些。
等到王来顺用完了饭,王大发安排两个伙计套车,打算用马车把王来顺送到葛家庄子。王来顺一看也好,自己也不那么年轻了,这一路上骨头都要散架了,坐马车去也挺好。
王来顺上次来还是三年前,不过三年而已,整个临渝的变化全看在眼里。别看偏远县城,居然人头密集,日子看来是越来越好了。
这一切都得益于当年草原的商道,每次都能运回来一些牛马,让原本缺少畜力的临渝家家户户都有牛马。有了牛马耕种就容易了很多,再说河北之地人少地多,除了京城附近之外这里是均田令推广最好的地方。成年男丁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老男、残男也有四十亩,后世的河北农村估计全家都没四亩地。
手里有了不少存粮,就算是庄户人也愿意到城里逛逛,虽然吃不起传说中的食为天,但是买些小吃给家里的丫头小子带回去,那娃子笑得眼睛都要弯了。
王来顺看看津津有味,等到了葛家庄子附近,其中一个小伙计就迫不及待的介绍了。
“王郎君,马上就要到庄子上了。葛家庄子是葛爵爷的封地,这个时候种的全是豆子,有黄豆和豌豆。庄子上有作坊专门做各种豆制品,一会到了庄子附近就可以看到不少客商排队进货的。”
“田间地头、山坡上全是白花,没到地界就能闻到香味,不少县学里的学子有空就来赏景。”
“葛家庄子是小人去过最好的庄子,全是砖瓦房,干净又敞亮。小人拼命干活将来要是能把户籍迁到葛家庄子就是祖宗显灵了。”
葛明认为对葛家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把户籍迁到葛家庄子,这个大饼画了没多久,效果非常不错。
王来顺笑着问道:“小娃子,难道说把户籍迁到葛家庄子有什么好处?”
另外一个伙计也憋不住了,说到:“王郎君,葛家庄子的人不用干活也有钱拿,小郎君去长安之前给了每家一股的股份,听说这一股一年就能分不少钱。再说作坊都在葛家庄子,里面管事的全是葛家庄子的人,就算不是管事的也能挑轻松的活干,工钱还比比别人高。”
“这要是进了葛家庄子,那日子才算好日子。您是不知道,现在别说是邻村的,就连县城里的都想把姑娘嫁到葛家庄子,嫁过去就享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