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的海风带着热带海洋特有的咸湿气息,拂过华联海军“来远”号航空母舰的甲板。
宋天凭栏而立,指尖夹着的香烟燃到了尽头,烫得他微微一缩手,目光却始终锁定着东北方向40海里外的预定靶区。
海面上,三艘用于观测的驱逐舰呈品字形铺开,甲板上的光学观测仪、辐射探测仪早已对准了那片平静的海域,像一群蛰伏的猎手等待着猎物现身。
“长官,各观测单位准备就绪,‘龙啸一号’核弹已完成最终调试,起爆倒计时15分钟。”通讯兵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通过无线电传到宋天耳中。
宋天掐灭烟头,扔进甲板上的金属烟灰缸,发出轻响。他抬手看了看腕上的军用手表——这是华联军工体系自主研发的第一款防水防震手表,表盘上的指针正一分一秒地逼近上午十点。
“通知各单位,严守观测纪律,辐射数据实时回传,不得有任何遗漏。”他的声音平静得像脚下的海水,只有紧握的双拳暴露了内心的波澜。
此刻,达尔文港内,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残余舰艇如同惊弓之鸟,舰炮指向远方却不敢有任何动作。
比几天前华联舰队与美英澳联合舰队在东帝汶海的对峙还剑拔弩张,美军“衣阿华”级战列舰的主炮已褪去炮衣,英军“乔治五世”级的舰载机随时准备升空。
澳大利亚的岸基航空兵更是频繁侦察,整个东帝汶海都弥漫着硝烟味。
直到华联外交部向包括美英澳在内的12个国家发出那份措辞强硬的通报——“为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华联将于三日后在达尔文港外海进行核试验,相关海域禁止一切船只航行”,对峙的天平才开始倾斜。
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接到通报时,正在“尼米兹”号旗舰的指挥室内与参谋们研讨对日作战方案。
当“核试验”三个字从通讯官口中说出时,整个指挥室瞬间陷入死寂。“华联真的造出原子弹了?”
一名参谋难以置信地问道,手中的咖啡杯差点滑落。尼米兹眉头紧锁,手指在海图上重重敲击:
“立刻命令第七舰队后撤50海里,告诉哈尔西这是命令必须执行,告诉他们密切关注事态发展,通知华盛顿,请求紧急评估华联核武的真实性与威慑力。”
他太清楚核武器的破坏力,东京与富士山的惨剧还历历在目,即便华联只是虚张声势,也绝不能拿舰队官兵的生命冒险。
已经准备宣布下野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唐宁街10号接到消息时,正在怒斥澳大利亚总理的无能。
“一群废物!连一个新生国家都对付不了,还需要我们派舰队支援!”他的咆哮声在办公室内回荡,可当秘书念完华联的核试验通报后,丘吉尔的声音戛然而止。
他瘫坐在沙发上,脸色苍白如纸,作为最早推动核研究的国家之一,英国深知原子弹的恐怖,可他们自己的核计划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华联这个成立不过数年的国家,为什么会抢先一步拥有了核武器?
“立刻联系华盛顿,必须让美国出面制止!”丘吉尔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他知道,如果华联真的成功试爆,英国在远东的殖民统治将彻底崩塌。
澳大利亚政府更是乱作一团。总理在议会紧急会议上拍着桌子怒吼,却拿不出任何应对方案。
“美军已经后撤,英军舰队鞭长莫及,我们的军队根本不是华联的对手!”
国防部长脸色铁青,“如果我们阻止核试验,很可能招致华联的核打击,如果放任不管,国内民众的恐慌会彻底摧毁政府的公信力!”
议会大厅内一片争吵,有人主张向华联妥协,有人坚持强硬对抗,最终却没有形成任何有效决议。
上午十点整,宋天的手表指针精准重合。“起爆!”他沉声下令。
刹那间,40海里外的海面上,一道刺目的白光刺破苍穹,比正午的太阳还要耀眼数倍。
即便是在“来远”号上,观测人员也不得不戴上特制的防护眼镜,否则眼睛会被强光灼伤。
紧接着,一股巨大的冲击波以光速扩散,海面上掀起数十米高的巨浪,像一堵移动的水墙,朝着四周碾压而去。
三艘观测驱逐舰剧烈摇晃,甲板上的物品纷纷滑落,船员们紧紧抓住固定物,才能勉强站稳。
几秒钟后,一朵巨大的蘑菇云缓缓升腾,从最初的白色逐渐变成深灰色,底部裹挟着大量的海水与泥沙,如同一只狰狞的巨兽,张开双臂拥抱天空。
蘑菇云不断膨胀、升高,最终抵达万米高空,在达尔文港的上空形成一片巨大的阴影,遮蔽了阳光。
海风吹来,带着淡淡的核辐射气味,让人心生敬畏。
“辐射数据正常,爆炸当量吨tNt,与设计参数完全一致!”观测队长的声音带着狂喜,通过无线电传遍整个舰队。
宋天望着那朵象征着力量与威慑的蘑菇云,眼眶微微湿润。
这颗“龙啸一号”原子弹,不是系统商场里兑换的成品,而是华联数万科研人员与工人呕心沥血的结晶。
从铀矿开采到铀235提纯,从核弹头设计到引爆装置研发,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
多少个日夜,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废寝忘食,工人在工厂里加班加点,甚至有不少人因为接触放射性物质而牺牲,现在,他们成功了!
“总长,美军舰队开始全面后撤,航向东北,速度25节!”通讯兵的报告传来,打断了宋天的思绪。
宋天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美军终究还是怂了。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挑衅都显得苍白无力,东帝汶海的对峙,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
华联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旧时代国家,现在的华联,拥有了足以震慑世界的力量。
“命令舰队,保持警戒姿态,继续向澳大利亚西海岸推进。”
宋天语气坚定,“告诉澳大利亚政府,战争是他们挑起的,什么时候结束,由我们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