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他所执掌的华兴It巨轮,其吨位和复杂度已远超前世记忆,也超出了他最初的设想。
信息技术工程部:
在剥离了自研产品板块后,专注于传统It基础能力,规模依然庞大,超过1600人,是保障全球业务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新任总监李文涛需要时间熟悉和掌控。
It自研产品线:
新成立的二级部门,由冯亦如挂帅,专注于渡河ERp和高斯数据库的深度研发与未来商用,规模近千人,是华兴实现软件定义未来的尖刀班。
EdA产品线:
同样新成立的二级部门,由他本人亲自兼任总监,整合了内部精锐(钟耀祖团队)和外部收购的核心资产(禾芯、概伦),规模已超千人。
这是攻坚“卡脖子”技术的主战场,技术密度最高,战略压力也最大,直接关乎海思乃至整个公司芯片业务的生死线。
这三大二级部门,加上他分管的信息安全部和It审计部,整个集团It部的总人数已然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管理幅度和深度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这,还仅仅是他职责的一部分。
作为车bG的副总裁,他分管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智能车云、架构设计与集成五大产品线,每一个都是技术密集型领域,需要深度介入技术方向、资源协调和重大决策。
车bG的业务节奏、文化语言与It体系存在显着差异,切换语境本身就需要消耗精力。
更上层,还有董事会常务委员会和战略与投资委员会(IRb) 的职责,需要他参与公司最高层面的战略决策、投资评审和风险管理。
会议、文件、决策、内外部活动...
他的时间被切割成碎片,哪怕是他经历过重生,能很清楚能分清事务的轻重缓急,也开始感到一种深层次的疲惫。
这源于思考时间被压缩、难以深入的焦虑。
林雨晴汇报的情况,恰恰是这种系统性压力在最末梢的体现。
陈默的工作复杂度提升了不止一个数量级,但支撑他的核心架构却未能同步升级。
还是主要依赖林雨晴一个人。
这不仅是她的瓶颈,更是他自身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的瓶颈。
他睁开眼,目光扫过堆积的文件。
是时候进行架构性调整了,不仅是为了解放林雨晴,更是为了解放他自己,确保整个系统能高效、安全地运转。
这时,林雨晴的声音从通话器传来,平静下潜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迫感。
“进来。”
林雨晴拿着笔记本和那份车bG的议程走了进来,步伐依旧利落,但陈默捕捉到了她眉宇间那抹被精心掩饰后的倦色。
“陈总,打扰您。”她开门见山,语速稍快但清晰。
“两件事。
第一,车bG m5试生产评审会最终议程,需要您最终确认;
第二,是关于近期工作支撑的客观情况...
我认为,现有的模式可能需要进行优化,我需要支援。”
她没有抱怨,而是用数据和工作实例说话,列举了文件流转量、跨体系协调的复杂度、信息过滤的极高要求,以及处理时限带来的巨大压力。
她特别提到了车bG业务的专业性门槛和她为此付出的额外学习成本。
“陈总,我担心长此以往,难免会出现流程延迟或信息过滤的不精准,影响您决策的效率,甚至可能造成误判。
当前的工作量,确实已超出了单一岗位能承载的合理极限。”
她的结论客观而坦诚。
陈默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对方。
林雨晴的汇报,完美印证了他刚才的思考。
“雨晴,你说的情况非常重要,我也意识到了。”陈默开口,语气沉稳而肯定。
“这不是你的问题,这是业务发展带来的必然挑战。我们不能等问题发生再补救。”
他略作沉吟,脑海中的架构图迅速清晰起来:
“我的初步想法是,组建一个小的、专属的个人支持团队。
这个团队由你总体负责协调和管理。”
林雨晴神情一凛,身体微微前倾,专注聆听。
“首先,你作为我的专职行政秘书,职责不变,核心是日程、会议、差旅、通信,以及集团It这边的业务支撑和我的私人事务。
你要做的是统筹管理,这是基石。”
“其次,增设一个岗位:车bG方向再设置一个专职行政秘书。
这个人主要处理车bG那边的文件流转、会议协调、以及与车bG其他领导、各产品线的日常对接。
他需要快速融入车bG的业务语境。”
“第三,增设一个文书\/文稿助理岗位。
主要负责帮我起草、润色讲话稿、报告、信函等各类文字材料,并做好归档管理。
我需要有人确保我对外输出的内容既高效又有质量。”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
“而且,这个文书助理,最好能兼任政策与公共事务助理。
我参与公司顶层战略和对外政策沟通越来越多。
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接口人,主动去对接公司的战略研究院、公共及政府事务部等机构,帮我跟踪政策动态,梳理信息。
确保我的相关决策和发言与公司宏观战略、外部环境保持同步和匹配。
这需要一定的政治敏感度和信息整合能力。”
他看向林雨晴,目光里是信任和托付:
“这个团队的搭建,我想交由你来牵头。
包括细化岗位职责(Jd)、拟定人选标准、以及初步的筛选。
你可以先从总裁办内部、It体系、车bG体系里物色合适人选。
人力资源部那边,我会亲自打招呼,他们会全力配合你。”
林雨晴快速记录着要点,心跳加速。
这不仅是增派人手,更是将构建“常务董事办公室”的重任交给了她。
这对其组织协调能力、识人眼光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和锻炼。
“明白,陈总。我会立即着手,尽快梳理出具体的岗位需求和人选建议标准,向您汇报。”
她清晰回应,眼中焕发出接受挑战时的锐利光芒。
“好。循序渐进,但务必抓紧。
当前最紧急的是车bG方向的秘书,那边的议程不能再耽搁。”
“是!我马上去办。”
林雨晴利落起身,带着新的使命和一股被激发的斗志,快步离开了办公室。
陈默看着她离开,目光重新回到复杂的组织架构图上。
给林雨晴的任务只是解决了眼前的支撑问题。
如何让集团It这艘巨轮本身更高效地运转,如何平衡好It、车bG、董事会三重角色之间的精力分配,仍是摆在他面前更深层次的管理课题。
而第一个突破口,或许就藏在这个即将由林雨晴搭建起来的小团队里。
他期待着她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