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王脸色大变。
他虽将山贼们都斩杀殆尽,也自认处理了所有证据,可心中不知为何,还是惶恐不安。
这几日,他噩梦频频,总是梦见东窗事发,他被判谋逆罪,身首异处。
每每从噩梦中惊醒,他都一身冷汗,再难入睡。
宋轻瓷目光淡淡地看着端王。
不同于宁王的意气风发,他脸色憔悴,眼里布满红血丝,眼下一片青黑,显然没有休息好。
原来,他也会怕的吗?
端王盯着宋轻瓷:“你,你怎知道这事?”
一旁的于修文回道:“这事是我告知宋小姐的,这事已经传遍陵阳县了。”
“那些被屠百姓的家属,都悲痛欲绝。”
人已救出却死在回家路上,无异于给人希望后又给人失望。
他神色中带着几分怨愤。
他们虽未必是端王让人杀的,但他们的死,端王脱不了干系。
若非端王让山贼掳了他们上山,他们根本不会死。
宋轻瓷轻叹一声:“这事已发生好几日了。”
只是普通百姓的性命,无人在意,也便无人传扬。
那些人被杀,远不如宋楚盈被多个山贼凌辱后自尽博人眼球。
端王脸色阴寒,眼里却有怒有惧。
显然,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当枪使了。
毕竟,那些山贼是众人亲眼看着他让人斩杀的。
宋轻瓷看着那个侍卫,心生一计。
若是能借由这个侍卫,激化端王和宁王之间的矛盾,让他们尽快斗起来,两败俱伤,再好不过。
“据幸存的村民所言,我方才盯看的这个侍卫,便是带头斩杀村民的人。”
剩下的话,她没再往下说。
仅凭王春生的口供,无法定那人的罪,但在端王的心中埋下一颗怀疑的种子,他自己会去找真相。
同时,也能转移端王的注意力,让他少折磨脱身之法,后面被直接锤死。
端王猛地回头看向那个侍卫,眼里惊疑未定。
宋轻瓷又状似无意地提起。
“对了,我方才似乎在后院,看到了宋楚盈的身影。”
端王瞳孔一缩,脸色顿时白了几分。
“她不是死了吗?你怎能确定那就是她?说不定只是长得相似?”
宋轻瓷笑道:“死与不死,还不是一张嘴的事。”
“我与她相识甚久,又有血海深仇,便是她化成灰,我也认得。”
方才她看到院中有个女子酷似宋楚盈,便让春湘跟上去看看。
方才春湘回来,很确定地点了头。
那正是被传已死的宋楚盈。
端王脸色黑沉,眼里掀起惊涛骇浪,整个人像是被乌云笼罩,全身都散发出戾气。
受他的气场影响,周边好几人都缩起了脖子,悄然退开。
于修文脸上也浮现出几分忧色。
宋轻瓷袖中的手微微攥起,硬着头皮等端王平静下来。
好一会儿后,端王脸色缓和,气场也平静了不少。
他盯着宋轻瓷,目不转睛地问:“宋姑娘为何要与本王说这些?”
宋轻瓷看着他,神色坦然,不卑不亢。
“宋楚盈害得我家破人亡,我想借王爷之手报复她;那些村民被抓上山,皆因我挑起剿匪之事,他们的死与我也有几分关系,我想还他们公道。”
端王心下微定。
这么说也合理。
他将山贼当私兵养之事,并未暴露于人前,宋轻瓷不知道也正常。
宋轻瓷朝端王行了一礼后,悄然退下,回到后院。
宴会将散之时,前院忽然一阵骚乱。
不多时,有下人来传,前院丫鬟给端王倒酒时,用匕首刺伤他后逃走,端王伤了手臂怒不可遏,发誓要将刺客找出来。
许大人为了给端王赔不是,下令搜查全府。
宋轻瓷心下了然。
这场刺杀,只怕是端王自己策划的。
他想将宋楚盈抓出来,毕竟她知道他养私兵一事,手中或许还有不少证据。
宋轻瓷很肯定,若他真的把宋楚盈查出来,必定会不顾所有人阻挠,当场杀她灭口。
接下来,就看宁王怎么护住宋楚盈了。
宋轻瓷心情极好地坐在一旁看戏,看端王的侍卫带着许府的下人,在全府详细搜查。
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
众人离开许府时,还在府门口接受了盘查。
宋轻瓷一眼就看到了站在门侧的端王,胳膊上绑着纱布,脸色阴寒地盯着出府的人。
看来真是被吓到了。
不过,不是被刺杀吓到的,而是被她说的那番话吓到了。
端王也看到了她,脸色难看地扯了个笑容。
宋轻瓷冲端王笑了笑,转过身,心情愉悦地往自己的马车走去。
还未走到马车前,便听到一声斥骂。
“不要脸的贱人。”
声音又尖又利,旁边的人纷纷侧目。
宋轻瓷顺着声音方向看去,便看到怒目而视的孟祈玉。
她正一脸愤恨地盯着自己,眼里燃着熊熊怒火。
宋轻瓷有些不明所以。
孟祈玉莫不是还在为前几日,自己让她给自己娘亲下跪道歉之事记恨?
她反唇机讥:“你也不遑多让。”
孟祈玉恨恨道:“一个闺阁女子,却与多个男子勾勾搭搭,真是恬不知耻。”
她声音尖利,嗓门也大,话音未落,已有不少人诧异地看过来。
宋轻瓷脸色阴冷:“孟小姐,慎言。”
若非在大庭广众之下,她真想过去扇她几巴掌。
孟祈玉冷哼一声:“难道不是吗?与于大人勾搭不说,又对王爷眉来眼去,还吊着我哥不放。”
“这样放浪的女子,怪不得会被山贼掳走……”
孟祈年的声音蓦然响起:“祈玉,闭嘴。”
他脸色阴森,声音冷厉,眼里怒火汹涌,显然是真的生了气。
对上孟祈年难看的脸色,孟祈玉讪讪地住了嘴,冷哼一声,钻进了马车里。
孟祈年一脸歉疚地向宋轻瓷道歉。
“轻瓷,祈玉不懂事,素来口无遮拦,你……”
宋轻瓷冷笑着打断她:“无妨,她很快会懂事的。”
人教人都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
只是,有些事一旦发生,便再无转圜余地了。
当天傍晚,孟家门口热闹非凡。
数个年轻男子,来到孟府门口,向孟祈玉高调示爱。
他们的长相、穿着、身材、身份、年龄都不尽相同,但拿着孟祈玉的私人物品。
有拿着手帕的,有拿着香囊的,有拿着发簪的,有拿着肚兜的,有拿着诗文的……
他们几乎将孟府门口挤满,都说孟府小姐对他们有情,给他们送了定情信物以寄相思。
这一奇景很快吸引了百姓围观。
弄清缘由,有人冷笑出声。
“孟小姐真是博爱,竟给全城青壮男子都送了定情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