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东莱郡,十九岁的刘繇正跟着伯父刘宠读书,突然传来噩耗:堂叔刘韪被山贼绑架了。这小子二话不说,带着几个家仆就冲进贼窝,居然真把叔叔抢了回来 —— 搁现在,妥妥的 \"东莱第一猛男\"。这波操作让他名声大噪,很快被举为孝廉,成了郎中,后来还当了下邑县长。
但刘繇这人有个毛病:眼里揉不得沙子。郡守让他关照贵戚子弟,他直接甩袖子不干;济南相是中常侍的儿子,贪得无厌,他直接上奏弹劾。平原陶丘洪夸他:\"您和哥哥刘岱,就像两条巨龙,千里骐骥,该一起翱翔啊!\" 可刺史犯难:\"前年刚举了您哥,现在又举您,合适吗?\" 陶丘洪翻白眼:\"当年尧舜都举贤不避亲,您怕啥?\"
汉献帝让刘繇当扬州刺史,可袁术在淮南横着走,吓得他不敢上任,最后还是吴景、孙贲把他接到曲阿,才算有了落脚点。袁术想称帝,攻打郡县,刘繇派樊能、张英守江边,却因为吴景、孙贲是袁术旧部,把人赶走了 —— 典型的 \"自己人不信,外人靠不住\"。
孙策渡江时,刘繇还在纠结:\"这小子是袁术的人,得打!\" 结果樊能、张英被打得落花流水,他只好逃往丹徒,又跑到豫章躲着。谁知道笮融更狠,先杀太守朱皓占了豫章,刘繇去讨伐,反被打得大败。后来好不容易招兵买马破了笮融,自己也病入膏肓,享年四十二岁 —— 书生治国,终究抵不过乱世刀兵。
这笮融是个狠人,早年跟着陶谦管粮草,却截留三郡物资,给自己盖了座超级浮图祠:铜人贴金,九层铜盘,重楼阁道能容三千人,还让百姓读佛经,免徭役吸引人信佛。每次浴佛节,沿路摆酒饭几十里,上万人白吃白喝,花费上亿 —— 妥妥的 \"佛教版大慈善家\",但转头就能杀广陵太守赵昱、彭城相薛礼,抢完就跑,简直精神分裂。
刘繇死后,孙策把他的灵柩接回来,善待家人。王朗写信给孙策:\"刘正礼当年靠你们孙家帮忙,才在江东立足,后来因为袁术闹了误会,其实本心是好的。您收骨育孤,真是以德报怨,够意思!\" 可见这书生虽然不会打仗,人品还是被认可的。
东莱郡和州里闹矛盾,二十一岁的太史慈被郡守派去洛阳截奏章。他到了公车门,看见州吏正准备递奏章,假装关心:\"您这奏章格式对吗?拿来我看看。\" 州吏傻乎乎地递过去,他掏出刀就给砍了,然后说:\"现在咱俩都没好果子吃,不如一起跑路?\" 州吏想想也是,两人就这么溜了。太史慈趁机把郡里的奏章递上去,州里再递时,官府说 \"奏章冲突,不予受理\"—— 这波操作,堪称古代版 \"截胡\"。
北海相孔融被黄巾军围在都昌,太史慈从辽东回来,他娘说:\"孔北海对你家那么好,你该去报恩。\" 他单枪匹马进城,孔融想等援军,他说:\"等不及了,我去搬救兵!\" 第二天早上,他带着两骑兵,扛着箭靶出门,围贼以为他来射箭,结果他突然突围,边跑边射箭,追兵应声而倒,愣是没人敢追。到了平原,他对刘备说:\"孔北海快死了,就盼着您这位仁义大哥救命呢!\" 刘备激动得不行:\"孔北海居然知道我刘备?\" 立刻派三千精兵,解了都昌之围。
刘繇和太史慈同郡,孙策到曲阿时,有人劝刘繇用太史慈为大将军,刘繇摇头:\"用他,许子将不得笑我?\" 只让他去侦查敌情。结果太史慈带一个骑兵,撞上孙策和他的十三骑(韩当、黄盖都在)。两人当场单挑,孙策刺中太史慈的马,抢了他的手戟;太史慈也夺了孙策的头盔,直到两边援军赶到才分开 —— 这才是真正的 \"英雄惜英雄\"。
后来太史慈被孙策俘虏,孙策亲自解绑:\"神亭那会儿你要抓住我,会咋处理?\" 太史慈笑:\"那可说不准。\" 孙策大笑:\"以后咱一起干!\" 立马任命他为门下督,授兵拜将。刘繇死后,部下万人无人归附,孙策派太史慈去安抚,左右担心他不回来,孙策说:\"子义不跟我,还能跟谁?\" 果然六十天就回来复命 —— 这就是信义的力量。
太史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箭无虚发。跟着孙策讨麻保贼时,贼兵在楼上骂街,手抓着楼棼(房梁),他一箭射去,直接把贼人的手钉在棼上,万人惊呼。曹操听说他的威名,送他一盒当归,意思是 \"回来吧\",但太史慈终究没辜负孙策的信任,镇守南方,直到四十一岁去世 —— 孙权把南方大事托付给他,就是最好的肯定。
苍梧广信的士燮,祖上是山东汶阳人,王莽之乱时逃到交州。他年轻时在京师求学,跟着刘子奇学《左氏春秋》,后来当交址太守,弟弟士壹领合浦太守,士〈黄有〉领九真太守,士武领南海太守 —— 兄弟四人分治交州,妥妥的 \"交州 F4\"。
士燮这人宽厚谦虚,中原士人避难来投靠的数以百计。他没事就研究《春秋》,写注解,陈国袁徽给荀彧写信说:\"士府君学问渊博,治理有方,大乱中保全一郡二十多年,百姓安居乐业,连窦融保河西都比不上他!\" 可见这学霸治国是真有一套。
刘表派赖恭、吴巨争交州,汉帝给士燮下诏:\"交州偏远,刘表想抢,你给我守住!\" 后来孙权派步骘为刺史,士燮率兄弟归附,还诱导益州雍闿投靠东吴,孙权很高兴,封他龙编侯。他每年进贡奇珍异宝,孙权也厚加赏赐,一来二去,交州成了东吴的 \"后花园\"。
士燮在交州四十年,九十岁善终,可儿子士徽不服孙权派来的太守,自称交址太守,发兵抵抗。吕岱奉诏平叛,士徽兄弟肉袒出降,以为能免罪,结果全被诛杀 —— 富贵久了,忘了自己只是东吴的臣子,终究是 \"天高皇帝远\" 惹的祸。
士燮死后,交州分裂,广州、交州分治,曾经的 \"士氏王朝\" 烟消云散。但他治下的交州,成了乱世中的一方乐土,中原士人带来的文化与当地融合,为岭南发展埋下伏笔 —— 学霸治国,虽败犹荣。
刘繇空有名行,却困于书生之仁,守不住万里疆土;太史慈信义无双,以武勇扬名,成了孙策的左臂右膀;士燮以文治保一方平安,却因家族野心终致祸端。他们的故事,道尽了乱世中的生存法则:
刘繇告诉我们:道德洁癖救不了乱世,书生终究要懂些权谋;
太史慈证明:信义与武勇,永远是行走江湖的硬通货;
士燮警示:偏安可以一时,但若不懂审时度势,富贵终成过眼云烟。
江东之乱,乱出了英雄辈出,也乱出了众生百态。这三人,虽未登顶权力巅峰,却各以自己的方式,在历史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 或许,这就是乱世最迷人的地方,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哪怕结局不同,过程已足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