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唐代的文章,难免涉及门阀大族,本篇具体来分析一下隋唐门阀大族基本的雏形。
提前说明,我不是历史专业的,我查资料的时候,几乎每一个引用史料论证,所以每一个都好像是真的,但真的假的,后人又无法具体评说,只是大致的去了解。
文字是一种感性的符号,小说也好,史论也好,都是对文学的一种认知。它不像数理化的规则,非黑即白,能得出一个绝对论断。所以,本文只供参考,若有不同的意见,欢迎指正,请不要上升本人。
隋唐比较厉害的几大门阀,主要是四个:关陇、山东、江东,代北。
山东最具代表性,山东五姓:崔(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卢(范阳卢氏)、王(太原王氏)、郑(荥阳郑氏)、李(赵郡李氏),山东大族基本跟这五家为主。五姓的概念比较早一些,在北魏之前,没有七望的概念。
从早期的姓氏看,李唐皇族的陇西李氏,没有排进去的,陇西李氏的崛起源于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虎,因为李虎对西魏卓越的功绩,所以西魏朝廷编撰的氏族谱把陇西李氏塞到了五姓七望里面。也就能理解,为啥李唐皇族姓氏列入五姓七望,但却被五姓七望瞧不上。
太原王氏在北魏时就已经衰退,到了唐代称呼山东四姓:崔卢李郑。电视剧贞观之治里面也有一段,就是魏征给魏叔玉娶亲的时候,说王氏女是山东五姓里面聘礼最低的一位,换了别家,聘礼得要半座长安城。
这个是历史上真实事件,反映的就是太原王氏的地位下降了,所以聘礼相对其他四姓低一些。因为自身衰弱,太原王氏就开始靠拢关陇军事贵族,李昞的女儿同安公主嫁的就是太原王氏。
大家同安公主没啥印象,但同安公主的侄子有一个女儿嫁入李唐皇室,就是那位被武则天杀了的王皇后。
这也就能解释,李治的王皇后把武则天接近宫,在引狼入室之后,才会靠拢长孙无忌的关陇集团,需求庇护,她身后的太原王氏已经衰落了一百多年了,名副其实的破落户了。这个破落户,只是相对于顶级门阀的破落户。
这里就有一个疑问,太原王氏衰落了,为啥王维的父亲和王维自己,都能够迎娶博陵崔氏的女儿,这就涉及到另一个方面的问题了。
关陇这边,前期关中四姓韦(京兆韦氏)、裴(河东裴氏)、柳(河东柳氏)、薛(河东薛氏)为代表,后来发展成关中六姓,加了京兆杜氏和弘农杨氏。当时的政治中心还在关中这块儿,所以这些人长期活跃在政治中心。
之前王一博和宋轶主演的一部电视剧,女主就是河东柳氏出身,我依稀记得有一句,她丫鬟说得,说女主比公主还尊贵,就是做皇后也没问题。
这不是夸张,女主的家世的确很强的,河东柳氏属于河东三着姓之一,也是关中六姓之一。不过武则天时期,河东柳氏已经没落了。仅仅只是政治上的没落,文化和经济另说。
太原王氏后来之所以能够和博陵崔氏联姻,源于从贞观一朝开始的对山东五姓的打压,李世民的《氏族志》,把山东好多姓氏压到四等姓。
武则天后面又重新编了一次,李治在位的时候下令山东七姓十家内部不得通婚,山东大族感受了来自于关陇李唐皇族对他们的打压。
大家看影视剧的时候,安史之乱前,频繁出现的那些唐代宰相,大多数都出自关陇,不是说没有山东的人,是占比比较少。本身就比较少的占比,还要跟代北和江东去分。
学政治和历史的都知道,有句话叫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西方资本主义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个比较官方化了。
更明了一点,占有绝大多数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没能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地位。
关陇贵族主要集中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这一块儿,山东大族在华北平原。别说隋唐时期,就是现在,华北平原也是中国的粮食基地和蔬菜基地,何况是唐代。
从文化上来说,山东大族有文化主导权,关陇是军事贵族。治理天下的时候,文化主导权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陇和山东的对立一直存在的,关陇凭借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一直打击山东大族,但又无法动摇山东大族在经济和文化上的底蕴。这就导致了,这种流于政治层面的形式打击,动摇不了山东大族的根本,反而加剧了两个地区大族的对立。
网上很多营销号就说武则天消灭了关陇集团,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关陇最大的利益团体是李唐皇室,武则天只是和李治干跨了关陇代表长孙家而已。
长孙无家能长成庞然大物,代表关陇世家,得益于他的妹妹嫁给李世民,而他本人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这一笔政治投资,给了他极大的收益。长孙家在关陇是名门,但不属于顶级世家,所以李治上位之后,才会挑长孙无忌下手。
这个家族底蕴比起关中六姓,差远了,收拾起来不会牵扯太多势力,长孙无忌本人又是太宗托孤重臣,天子元舅,杀了长孙无忌对关陇大族而言是震慑,对山东大族而言是震慑也是让步。
山东的崔、卢、王、郑、李,从魏晋南北朝就开始大清洗了,关中的韦、裴、柳、薛、杨、杜,卷入隋唐皇室争斗,一次有一次的清洗,但人家仍然能够出宰相。反观长孙家,被李治清理了一次,就直接爬不起来了。
完全可以说,李唐不倒,关陇不灭。
再说说代北和江东,这两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影响力比较大,进入隋唐之后基本没啥了。
我之前一直以为代北是一个区域问题,所以文章中把魏征和侯君集列入代北大族,这个概念是不对的。
魏征应该是山东大族,侯君集属于关陇,属于家道中落的那一批。
代北大族是虏姓,孝文帝改革时期,那些汉化的戎狄人,还是那一批没能成为军事贵族的戎狄人。
隋唐本身就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个很正常。
代北的宰相,有一位特别有名,狄仁杰。狄仁杰的高祖狄湛,以及他的祖父与曾祖是北魏略阳公。
《魏书·吕罗汉传》:孝文帝延兴四年(474年),“仇池氐、羌叛逆遂甚,所在烽起,道路断绝。……略阳公伏阿奴为都将,与罗汉赴讨,所在破之。”
根据已有史料,天水狄氏确切无疑是羌人或者说汉化过程中的羌人,狄氏家族一直是东羌豪族。
江东这边,就萧瑀一族和陆德明一族,一直活跃在隋唐政坛,出过几位宰相。
以上列举的姓氏,只是其中代表,不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