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书房里只剩下我一人,以及那份刚刚被证实、足以震动天下的惊人消息。乌巢的火光仿佛仍在我的眼底跳跃,带来短暂的激动与释然之后,一股更为沉重的压力开始悄然凝聚。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从“去痕留白”成功的窃喜中抽离出来,转而以最冷静、最严峻的态度审视这突如其来的变局。
官渡已定,袁绍败局已显。这意味着北方即将迎来一位前所未有的强大主宰——曹操。而我们徐州,这片刚刚获得喘息之地的四战之地,将无可避免地暴露在曹孟德那双锐利如鹰隼的目光之下。之前的平衡被打破,新的风暴正在酝酿,其猛烈程度,恐怕远超以往任何一次。
时不我待!
我立刻起身,走到书房门口,对外面的亲卫低声吩咐:“速请糜别驾、孙从事至州牧府议事厅,急!任何人不得延误!”
亲卫领命而去,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我知道,这个深夜的紧急召集,必然会让众人心头一紧。
片刻之后,议事厅的灯火被点亮。糜竺与孙乾几乎是同时赶到,他们二人掌管徐州民政、钱粮与大部分文书往来,是最核心的内政支柱。糜竺脸上带着一丝忧虑,显然已从召集的紧急程度中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孙乾则相对镇定,眼神中带着询问。
待二人落座,我摒退了左右侍从,亲自将门关紧。议事厅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凝重或疑惑的面孔。
我没有绕圈子,开门见山,将刚刚得到的确切情报简要复述了一遍:“诸位,就在方才,我收到北方传来的确切消息——三日前深夜,曹操亲率精锐奇袭袁绍粮草大营乌巢,守将淳于琼大败,袁军数十万石粮草辎重,尽数焚毁!”
此言一出,石破天惊!
糜竺“啊”地一声,身体微微前倾,脸上写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
孙乾也是眉头紧锁地看向我,“子明,此消息可确凿?”
“千真万确。”我重重点头,语气斩钉截铁,“消息来源绝对可靠,且已有多方(非直接)渠道交叉印证。不仅如此,据报,袁军大将张合、高览已因军心动摇,阵前投降曹操。”
“张合、高览亦降曹?!”这次,连一向沉稳的糜竺也动容了,他缓缓坐下,神色变得无比凝重。
议事厅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烛火燃烧发出的轻微噼啪声。
我打破了沉默,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诸位,乌巢一失,粮道被断,主将投敌,袁绍主力败亡已成定局。官渡之战,曹操胜了。这意味着,北方即将一统于曹操之手。”
我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加重了语气:“这对我们徐州而言,既是机遇,更是空前绝后的挑战!”
“机遇在于,”我伸出一根手指,“袁绍覆灭在即,短期内,北方再无力量可以威胁我徐州南境。曹操也需要时间消化胜利果实,整合河北之地,处理袁氏残余势力,以及可能存在的内部问题。这将为我们赢得一段宝贵的战略缓冲期。”
“然而,挑战更为严峻!”我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前所未有的警示意味,“一旦曹操彻底平定北方,其实力将空前膨胀,远非昔日可比。届时,坐拥中原、河北之地的曹孟德,下一个目标会是谁?放眼天下,除了偏安江东的孙权,以及尚在观望的荆州刘表,首当其冲的,恐怕就是我们这块夹在中间、兵力钱粮皆不充裕的徐州!皇叔的基业,将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我的话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原本因袁绍败亡而可能产生的一丝轻松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沉甸甸的危机感。
“子明所言极是。”糜竺率先开口,这位富商出身的别驾,对局势有着敏锐的洞察,“曹操若得河北,则势成吞天。徐州虽有山河之固,但夹于强邻之间,若无万全之策,危矣!”
孙乾也点头附和:“缓冲期虽有,但必不长久。我等必须未雨绸缪,早做应对。”
二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我的身上。我知道,此刻,我必须给出一个清晰、可行,且能凝聚人心的方案。
我走到悬挂的堪舆图前,指着徐州的位置,然后指向北方的黄河,再指向东南的长江。
“应对之策,我认为可分三步走:”
“其一,固本培元,加速内强。”我沉声道,“‘深挖洞,广积粮’之策,必须提升到最高优先级,刻不容缓!糜别驾,孙从事,钱粮征募、仓储建设、农垦水利,要不遗余力,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提升我徐州的自持能力。”
糜竺、孙乾齐齐拱手:“谨遵号令!”
“其二,审时度势,灵活外交。”我继续说道,“曹操虽强,亦非全无破绽。我们要利用好这段缓冲期,积极寻求外部的平衡力量。江东孙权,唇亡齿寒,与我等有共同的抗曹需求,可通过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试探结盟之可能。荆州刘表,虽守成有余,进取不足,但其地广兵多,亦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需遣使维持关系,探其虚实,纵不能为盟友,亦要力争其中立。”
“外交之事,可由孙从事主理,我会从旁协助。”孙乾颔首应允。
“其三,耳目先行,知己知彼。”我的目光变得深邃,密切监视曹操在河北的整合进度、兵力调动、内部政局,任何风吹草动,都要第一时间掌握。同时,对江东、荆州的动态,也要加强监控。唯有知己知彼,方能在未来的博弈中,抢占先机。”
我看向二人,语气坚定:“总而言之,我们接下来的核心方针就是:**对内加速强化,严阵以待;对外积极联络,寻求制衡;对敌密切监控,掌握主动。**我们要将这段曹操无暇南顾的宝贵时间,利用到极致,为皇叔,为徐州,也为我们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糜竺和孙乾没有异议,开始低声讨论起具体执行的细节。
“好!”我拍板道,“既然二位无异议,此事便如此定下。天亮之后,我会亲自向皇叔详细禀报此事,并请他定夺。在此之前,各项准备工作,即刻启动!”
“喏!”二人齐声应道,神情肃穆,眼中都燃烧着一股面对危局的决心。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知道,徐州这艘船,在经历了短暂的平静后,又将驶入一片更加波涛汹涌的海域。乌巢的火焰,不仅预示着袁绍的终结,也点燃了我们徐州上下所有人的警惕之心。
前路漫漫,挑战重重,但我并不畏惧。因为我们已经看清了方向,握紧了手中的桨。
接下来,就是如何将这一切,以最合适的方式,告知那位此刻可能还沉浸在“静待时变”中的皇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