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暮色如一张细密的网,轻轻笼罩了这座雄踞南瞻部洲东南的巨城。夜幕的降临非但未能掩去汴京的辉煌,反而像是揭开了它另一重更加绚烂的面纱,使得整个汴京城仿佛一颗镶嵌在南瞻部洲东南部的璀璨明珠,焕发出令人心醉神迷的光彩。
这并非凡俗王朝所能企及的繁华,而是融合了仙道文明与人间烟火的极致盛景。
巍峨的城墙在夕阳余晖中泛着淡淡的金光,那是镌刻其上的防护阵纹在汲取最后一丝日精;纵横交错的街道两旁,无数的灯盏次第亮起,宛若星河倾泻人间。
宫城之内,檐角悬挂的琉璃宫灯流淌着温润光泽,与星月争辉;御街两侧,商铺林立,门前造型各异的灯笼连成一片光河,有绘着仙鹤祥云的绢丝灯,有镂刻着瑞兽符文的水晶灯,更有一些出自墨家或阴阳家修士之手的奇巧灯盏,内嵌荧光石或微缩阵法,自行悬浮旋转,光晕流转,映得街道亮如白昼。
河流之上,画舫凌波,丝竹管弦之声伴着歌姬清丽的嗓音袅袅传来,舫船周身缀满彩灯,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碎成万千流动的光点。
御街之上,车水马龙,不仅有达官显贵的华丽车驾、商贾旅人的驼马队伍,偶尔还能见到驾驭着灵兽坐骑、身着各色宗门服饰的修士穿行其间,或是三五成群、气息内敛的散修隐于人流。
沿街叫卖声此起彼伏,除了寻常的瓜果小吃、胭脂水粉,更有贩卖低阶符箓、灵草丹药、甚至粗浅功法的摊位,引得一些初入道途的修士或怀揣仙侠梦的凡人驻足。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香气——食物的香味、女子的脂粉香、灵草的清苦气息,还有若有若无的灵气波动,共同构成了这座帝都独有的人间烟火与仙道气象交融的繁华。
人声、车马声、叫卖声、乐曲声、修士破空之声……种种声音汇聚成一股庞大而充满生机的声浪,直冲云霄,将这汴京的夜晚渲染得比那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盛世景象,还要繁华璀璨十倍、百倍!仙侠世界的人间繁华,在此刻的汴京城,确确实实达到了一个令人目眩神迷的顶点。
在这片璀璨灯海的中心区域,毗邻御街的状元楼,更是灯火通明,宾客如云。顶楼,一间名为“凌云阁”的雅座,视野极佳,推开雕花木窗,大半个汴京城的夜景便可尽收眼底。蔡府大管事高俊,此刻正坐在主位,身边围着几位心腹手下,觥筹交错,气氛颇为热烈。
曾经为难过初入汴京、化身“青十一”的小青的那位店小二,如今已是状元楼一名颇受重用的小管事,此刻正低头哈腰,双手捧着一盘刚出锅、香气四溢、据说是以低阶灵兽肉精心烹制的酱牛肉,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脸上堆满了近乎谄媚的笑容,对着主位上的高俊连声道:“高爷,您尝尝,这是本店大师傅最新研制的拿手菜,用的可是西山那边送来的铁皮蛮牛最嫩的里脊,佐以三十六味香料,文火慢炖了三个时辰,保证入味,灵气充沛!”
一众随从中,一身青袍、作书生打扮的青十一赫然在列。与初入蔡府时那个跳脱不羁、眼神乱瞟、坐没坐相的小青蛇相比,此时的她,眉宇间少了几分野性,多了几分沉静。
举止虽谈不上雍容华贵,却也落落大方,自有几分读书人的清雅气度。她安静地坐在席末,对于眼前这个正对着高大哥大献殷勤、显然早已忘记曾经在城门口客栈为难过自己这个“穷酸书生”的店小二,脸上并无丝毫异样,眼神平静无波,仿佛那一段小小的窘迫插曲,早已随着汴京的流水和时光,消散在记忆深处,不曾留下半点痕迹。
她甚至在那店小二放下菜品,下意识抬眼扫过席间众人时,还对他微微颔首,露出一抹清淡而客气的笑意,让那店小二受宠若惊之余,更是拼命回想这位看着有些面生的公子是何来历。
王星所化的高俊,面带温和笑意,对店小二的殷勤只是微微颔首,随手打赏了一块碎银,便让其退下。
此次高俊乃是带着手下人外出处理完一桩与江南织造相关的公务归来,事情办得漂亮,得了大公子蔡攸的几句夸赞,便顺势做东,在这状元楼宴请几位出了力的同僚下属,既是犒劳,也是增进情谊。
此时的他,作为大管事——没错,在他的暗中筹谋和精准站队下,大公子蔡攸基本已经被权相蔡京确定为蔡府未来的继承人。蔡京近年来虽权势熏天,却也深知树大招风,开始不遗余力地为自己的长子铺路,动用各种资源人脉,为其在朝堂之上谋取实权职位,为将来接手蔡家这艘巨轮做准备。
而作为大公子身前日益倚重的红人,高俊在蔡府的地位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扶摇直上,已从原本一个有些实权的中层管事,一跃成为仅次于蔡府总管、掌握实权的五大管事之一,主要负责蔡攸一系的部分产业和对外联络。
在等级森严的蔡府下人体系中,他已算是迈入了中高层门槛。地位的提升,自然而然地让他身边聚集了一批人。这些人,有的是看中他前途光明,主动投靠寻求庇佑;有的则是他观察提拔,引为臂助,视为高大管事的“自己人”。
他们各有所长,有的精于账目核算,对数字极其敏感;有的擅长交际应酬,三教九流皆有门路;有的则办事老练,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经验丰富。虽然其中不乏有人背后讥讽他们为“鸡鸣狗盗之徒”,但王星所化的高俊却深谙“术业有专攻”的道理,只要这些人品性无大亏,不偷奸耍滑,吩咐下去的事情基本都能办得妥妥当当,甚至有些棘手之事,他们处理起来的手段连王星都暗自叹为观止。
他对手下之人,只要尽心办事,便尽可能人尽其才,且给予相当的尊重,从不像某些管事那般对下属非打即骂,视若奴仆。在这等级森严、尊卑分明的世道,上级能如此对待下属,实属异数,也使得这批人对这位年轻却手段不凡的高大管事感恩戴德,愈发忠心,言听计从。
常言道,侯门深似海。这偌大的相府之中,同样派系林立,争权夺利之事从未停歇。蔡京子嗣不少,各有母族势力支持,围绕继承人之位的明争暗斗一直存在。即便是下人之间,也因依附不同的主子而分成数派。
但只要这些争斗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影响到蔡府的整体运转和蔡京的权威,无论是蔡京还是逐渐确立地位的蔡攸,都是乐见其成,甚至有意纵容。这,或许就是这些权贵门阀惯用的平衡驭下之道。
其他派系眼见高俊崛起迅速,手下聚集了一批能干之人,没少在蔡京和蔡攸面前暗进谗言,说他“笼络下属,收买人心,其心叵测”,甚至怂恿那些在继承人竞争中失势的公子,以此为由攻讦蔡攸识人不明,纵容属下结党。然而,蔡京这位执掌朝纲多年、老谋深算的蔡府主人,对此往往只是一笑而过,并未当真。
因为他比谁都明白,以蔡府深厚的底蕴和背后盘根错节的势力网络,一个区区刚显露出真仙修为的管事,就算真有什么异心,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反倒是因为高俊被其他派系孤立和针对,显得他更是依附于蔡攸,别无他选,让蔡京和蔡攸反而更加器重他。
不止蔡攸对其信任有加,委以更多实务,连蔡京本人,有时也会越过中间层级,直接交代一些不甚重要却需心腹去办的私密任务给他,并且常常不吝在公开场合赞赏几句。这其中固然有做给其他人看、彰显对长子派系支持的成分,但也未尝没有借此机会,为长子培养真正得力班底的打算。
赋诗云:
灯火星河落汴京,状元楼内语低声。
青衫已敛旧时性,朱门暗伏新党争。
生辰纲落风云起,草莽星动鬼神惊。
未雨绸缪观世变,静待雷响第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