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知道了她的生父倪铭都统,不肯诬告护国大将军郑宇珑被老皇上封了谥号诚德公,养父古道贵虽然只是捕快,却也因为冒着杀头的危险秘密收养倪铭女儿,受到老皇上授予忠延公的谥号。古代云霄国不同于其它朝代,只要是皇上认可就可以封,没有官职大小、品级限制。
而且,古连翘在北疆智退黑道土匪的事情也被传得神乎其神。
更离谱的是,当初,倪铭被诬告有通敌嫌疑,谁都怕牵连,皇家把他是皇后表弟这一内幕瞒得死死的,如今也被挖地三尺给“考古”了出来。还有最让那帮闲得磨牙的吃瓜者兴奋的是……古连翘不是男的……。
古连翘从没留意过外界议论。
即使她知道了外界的议论也无所谓,她本来也从没有刻意要隐瞒什么。反正自己是穿越而来,顶着前身的皮囊行走古代。从情感上来说,议论的一切都是前身,跟她没关系。
此刻,她神态自若,不仅没有走在新锐队伍里,还掉在了一帮老臣子后面。
她抬头,见前面黑压压都是人头——这次,不知道皇上要宣告什么大事,连卸任的老臣子们也都一并请了来。
……
金銮殿上,季翃听完各种参奏后道:“民富则国富,民强则国强,为了云霄国走出以往桎梏,稳固强盛,希望各位贤卿献计献策。”
陆伯嵩刚接任户部尚书,一堆事情弄得他焦头烂额,上前奏报:“启奏陛下,户部清理了府库,发觉账目亏空很大,急需充实,臣想要派人去各地催收税赋。”
龙椅上的季翃心里清楚,老皇上留下的烂摊子就俩字:没钱。否则,也不会痛快地让位于他。
此刻,底下一阵嗡嗡嗡的议论之声不绝于耳。
老皇上心狠手辣,在位时,臣子们有所畏惧。遇到议事,场面一片鸦雀无声,针掉在地上也能听见。
而新帝季翃的时代和环境不同,他推崇坚守正道,亨通顺利,和乐益世的朝堂生态。他像一泓风平浪静的湖水,静待臣子们浮出水面。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这些整日沉浸于四书五经之中,历经层层考验、过关斩将,最终得以入选,有些还入编内阁的臣子们,对他竟然缺乏应有的敬畏之情。
季翃也不着急,转着手指上的扳指玩着,眼光却在百官臣子林立的队伍里梭巡,发现古连翘根本没有在前排,居然在老臣子后面的大殿柱子边看见了她。
一张清白的脸,面无表情,嘴唇紧闭,双眼微眯,挂着眼观鼻鼻观心的肃然,虽然不见紧张,但也没有松弛感。
他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就听底下一声:“启禀皇上,……”
吏部尚书宁德皓见季翃的眼光一直看着下面,就咳嗽了一声,下属江土壤立即心领神会,上前一步,躬身道:“启禀皇上,臣以为,已经入冬。在增加收入充实府库的同时,也要兼顾百姓平安过冬。皇上新近登基,如果把今冬的赋税减三成,定会让百姓欢欣鼓舞。”
季翃做太子时,在街市扮作算命先生私访民情。
这位江土壤,就是在殿试前,找他算过命的那个后生。第二年,江土壤中了进士。季翃急需人才,把他纳入了麾下。目前的官位是吏部侍郎,算是坐火箭升职。
陆伯嵩虽说新官上任才当上户部尚书,可他以前也没少在朝廷里溜达,可不是啥都不懂的愣头青。一听就明白,这肯定是宁德皓那老家伙在挑唆新人互掐呢。心里暗骂:好你个老宁头,你这不是故意让手底下的人出来捣乱吗?府库都空得能跑老鼠了,还要减三成税赋,我就算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他心里窝火,愤怒的情绪无法抑制,但当他抬起头时,却迎上了皇上那带着征询意味的目光。一瞬间,他便明白了,皇上显然已经被江土壤的言辞所打动。
他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了他父亲陆鼎亭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朝堂之上议事,眼睛里要有‘人’。”这句话让他猛然醒悟。
他意识到,在朝堂之上,不仅要关注事情本身,更要顾及到皇上的感受和尊严。即使内心对江土壤的观点不以为然,也不能公然与皇上唱反调,而是应该顺着皇上的意图去“演戏”,至少在表面上要过得去。不管皇上态度如何温和,他也需要在维护皇上尊严。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要一味地阿谀奉承、狗腿谄媚。既要保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也不能轻易与人争执,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至于事情最终是否能够办成,其实,皇上心里是有底的。关键在于皇上的决心和态度,而他所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支持和配合。
陆伯嵩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脑子像开了挂似的飞速转动,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现学现卖道:“江侍郎所言极是呀。为了不让谷价太便宜伤了农民,也不让谷价太贵伤了百姓,户部正琢磨着上奏平籴策呢,争取做到‘民不伤而农益勤’,就算碰到灾荒年,也能买到便宜粮食。这样就可以避免流民因为饿肚子到处乱跑,造成社会不安定啦。”
季翃见他说得头头是道,心里那叫一个高兴,马上拍板:“那就这么定了。”
陆伯嵩嘴上说着“臣领旨”,心里却在嘀咕:“我可真是有苦难言。”
古连翘看着陆伯嵩被夸奖,却一脸黑线,就知道他心里憋着气呢。
新上任的兵部尚书季昭,启奏道:“东丰国,又开始耍老花招,挟持南兆国搞边境冲突,还一个劲地往云霄关逼近。为了让北疆平平安安的,臣专门拟了个御敌之策,给您呈上来。”
王谦慎公公迈着小碎步走下台阶,接过奏报,用双手递给了季翃。
这份奏报,季昭之前就给季翃瞧过,按照季翃的意思改过了好几回。所以,季翃眼睛滴溜溜一转,快速地浏览了一遍后,就开口说道:“不错不错,可以试试。”
底下立马传来一阵叽叽喳喳的议论声。
连翘站在大殿右边靠近大门的地方,突然看到一个斥候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
这人脸上戴着面具,裹腿上沾满了泥水,一看就知道是经历了长途跋涉。
在台上的王公公眼尖,早就瞅见了,赶忙迈着小碎步跑下台阶,站在了斥候面前。
斥候二话不说,把装情报的竹筒往他手里一塞,转身就走。
斥候那敏捷稳健的身形,让连翘一下就认出了,这是季翃的贴身侍卫冷耀。
王公公拾级而上,三步并作两步走到龙椅前,把情报直接递给了季翃。
季翃展开看后道:“刚收到的消息。一个多月前出发的运粮队已经到达北疆。这次运粮很不容易,一路上净碰上打劫的。几场硬仗中居然一个人都没伤着。审了俘虏,已经知晓这些土匪都是境外势力在背后捣鬼,有没有内应还在查。运粮队快到北疆之时,气温骤降,突然下了场暴雪,路都毁了,好在粮食和物资都没受到损失。这次运粮队立了大功,指挥恽锦升职为副将,护卫倪和、张枣等人也提升为副参军……”
底下一下子热闹起来,叽叽喳喳的,古连翘根本听不清季翃在说啥。她怕错过啥细节,因为,铁蛋和小枣一直没消息,翠姑都急死了,背地里哭了好几回,她怎么劝都没用。这下可好,铁蛋和小枣不光平安无事,还升了官,这可真是大喜事。
有吏部官员出列反对:“……刚刚入伍的大头兵,提升得是不是太快了,超出我们吏部规定了。”这当然是宁德皓的授意。他觉得自己是升降职务方面的权威,为什么兵部没有事先请教自己。
季昭先一步得到掌管骁骑营的王春河都统的情报,便决定出来向众人解释一下相关情况。他道:“就在运粮队临行之际,东丰国突然挟持南兆国一同来犯我国边境。边关局势瞬间紧张起来,战争一触即发。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皇上当机立断,下旨增加了一倍的运输量,以确保前线的物资供应充足。”
季昭顿了一下,接着说:“为了完成这次艰巨的运输任务,车队绵延长达二、三里地,规模可谓浩大。然而,负责护卫的士卒却仅有十二名。因为护卫人选必须绝对可靠,不能有丝毫闪失,所以他们不敢临时招募人员。”
他的声音略微低沉了一些:“这十二名护卫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他们需要在漫长的路途中,穿越重重险阻,将粮食和物资安全送达北疆。可以想象,在一个多月的路上,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但他们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使命。”
说到这里,季昭稍稍提高了音量:“这充分证明了他们每个人都具备高超的武艺和无畏的勇气,是真正的英勇善战之士。因此,这次提升,不仅是对他们实至名归的嘉奖,更是对他们能力和品德的高度认可。这绝非随意的赏赐,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严肃认真的决定。”
刑部主事陈俊研立即上前附议:“运粮队成员升职,对即将到来的边关御敌大战,有显而易见的激励作用。”
古连翘眯起眼睛看向前排的陈俊研,觉得今后少不得同他打交道。
如今刑部尚书缺位,陈俊研实际上掌控着尚书部。
当年殿试,季翃也给陈俊研卜过卦,他果然进士及第。由此,陈俊研对新帝季翃佩服得那叫一个五体投地。
陈俊研话音刚落,他的同窗江土壤便迫不及待地站出来表示支持:“粮食和物资对于北疆的后勤保障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我们是否能够战胜敌国,更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安危。因此,提升护卫成员的待遇,我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宁德皓对江土壤的这番言论不以为然,甚至毫不掩饰地朝江土壤翻了个白眼,似乎在说:“这跟你有什么关系?就你多嘴!”
而此时,朝堂上的气氛突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原本一片反对之声场面,瞬间被赞扬之声所淹没。一波又一波的附和声此起彼伏,仿佛大家都对陈俊研的提议表示高度认可。
宁德皓眼见形势不对,生怕自己被落下,连忙拱手说道:“启奏皇上,吏部完全赞成骁骑营对运粮队成员职位的提升!”
那些老家伙们见到国丈都已经表态了,自然也不敢怠慢,纷纷出列随声附和。虽然他们心里并不一定真的认同,但在这种情况下,也会敷衍一下。
季翃自然知道他岳父宁德皓的表态不过是口是心非罢了,但他并不在意。
他心里明镜似的,之所以没有人提出实质性的反对意见,无非两个理由:要么是因为害怕,但他已经营造出了一种相对宽松的氛围,这个理由显然不太成立;要么就是这些人根本提不出什么有价值的反对意见,只是仗着自己的资历老,要尊重罢了。这个理由情有可原,谁都会老,偶尔僵化一下可以理解。
季翃坐在朝堂之上,对眼前的一幕感到颇为满意,又饶有兴致地转动起手中的扳指。
他的目光缓缓地移动着,最后停留在了大殿的右下角。在那里,古连翘正静静地倚靠在那根粗壮的柱子旁。
或许是因为长时间站立让她感到有些疲倦,只见她轻轻地抬起一只脚,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柱子的垫脚石上。这个细微的动作使得她的身体略微倾斜,却也因此展现出一种别样的优雅。
尽管她的身形显得有些瘦小,但在这一刻,她的姿态却散发出一种知性的魅力。
她的腰背挺直,微微颔首,仿佛在沉思着什么。而那张原本清白的面庞,此刻也因为这一抹不经意的光彩而显得更加生动起来。
季翃微微颔首,向王公公示意。
王公公深吸一口气,然后挺直了身子,用那尖溜溜的嗓音在大殿中高声喊道:“诸位大人听好了!依照我朝历代的规矩,新皇登基之后,必定要大赦天下。今日,吏部已经将大赦名单呈上来了,皇上已经准奏。相关部门立刻执行此事,并将大赦的消息告示天下,让百姓们都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