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承当时是为了救刑天而死,刑天深感愧疚,当年突破神辉境就是姜炎救了他,结果如今他孙子还为自己而死。
这股愧疚感此时化作力量,让刑天一马当先,死追着妖军不放,其余人也紧随其后,以免刑天位置太过突出被帝辰反杀。
但帝辰此时因大阵被破,受到强烈反噬,客观上也没有能力反击白泽等人为了保护帝辰,也无心恋战。
因此,妖军一路溃退,不少没跟上的妖军,被姜尤赶上后尽数全歼。
帝辰入侵洪荒大陆后,打下了不小的地盘,也因此分出去了不少兵力,如今兵败如山,也就顾不上这些人了。
七天后,妖军撤到了陵光城附近,但孔宣已经先一步入城,诸位真仙也利用破碎虚空的能力,布下天罗地网,要一举围歼帝辰。
当然,围歼是不可能的,有东皇钟在,帝辰随时可以走。
但此时妖军因为撤退的速度不一,所以队伍拉得很长,帝辰若是此时撤走,那他带过来的这支部队,至少要折损七成!
前路被断,帝辰伤势未复,如此下去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但他也不能抛弃部下。
因此,帝辰下令,全军在陵光城北安营死守,等待后续部队赶上。
刑天赶上后,围着妖军大营猛攻了两天,妖军自白泽以下,几乎人人带伤。
此时虽仍有一成的妖军未能集中过来,但帝辰已经坚持不住了,只得以东皇钟打开天门,全军撤退。
至此,入侵洪荒数千年后,帝辰终是被驱逐。
……
由姜尤主持,人族在函夏为姜承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万国国主都前来参加了,极少有不来的。
三代炎帝姜承,在位时深得民心,听闻他陨落,整个姜国乃至洪荒大陆,几乎家家戴孝。
但是逝者已矣,惟愿安息,生者如斯,自当珍惜。
帝辰虽然被赶走,但人族却面临着更大的麻烦。
姜承战死,只留下了一个儿子姜明,但姜明如今不过百十岁,修为才神启境,如何能承担炎帝之责?
倒不是说他修为低了就不配继任,而是二代炎帝的教训还在那里,修为过低,在繁重的国事之下,寿元会承受不住。
姜显尝试过复活姜承,但帝辰那一剑太狠,当时又有屠巫爆发的邪气在侧,姜承的魂魄便受到了污染。
进入地府后,姜承的魂魄处于混沌状态,阎摩罗王看到如此邪恶的灵魂,差点给投入地狱。
多亏牛头马面发现了姜承魂魄中蕴含的王道之气,没有擅自处理,待酆都大帝返回后一细查,这才发现是炎帝姜承。
姜承的魂魄被屠巫剑污染,九幽定魄泉与混元金斗都无法净化,如果送去转世,必然没有什么好下场,这是所有人都不能接受的。所以宗布只有先将他留在地府,待以后再办法解决。
这还只是小事,麻烦的是人间,炎帝之位该怎么解决才是目前最紧要的。
所幸,药师菩萨还在。
姜显想让药师菩萨来暂摄帝位,待姜明长大后再传位。
但知道药师菩萨的真实身份知道的人不多,而且他也不便以僧人的身份出任炎帝,所以他拒绝了这一提议。
也有人提议让姜尤继位,毕竟他有洞神境的修为,又是二代炎帝之子,法理上是有资格继承帝位的。
但这个提议遭到了包括姜尤本人在内的一大部分人反对。
广成子等老臣的看法是,在有子嗣的情况下,兄终弟及不可取,若由炎帝带头,会造成天下大乱。加上姜尤本人的性格也确实不适合,所以他们都反对。
姜尤自己也有自知之明,同时因手足情深,不愿意跟侄子抢帝位,所以拒绝了。
吵吵了几个月,最终裁定,由姜明继承帝位,姜尤入朝辅政,赤松子为丞相。
原本因为辈分问题退休的一干老臣,不便入朝辅政,仍分镇四方。因为帝辰的威胁仍在,待他伤愈,随时可能再度入侵,所以仍旧不能松懈。
帝辰撤走后,孔宣着手收拾凤族故地,而江南的大片领土,就交由姜尤去处理了。
姜尤痛心于兄长的离逝,对帝辰遗留下的妖兵展开了灭绝性的剿灭,因为有些过火,许多南洲原住妖族也因此遭了灾。
为此,赤松子多次对姜尤提出抗议,让他收敛杀气,但姜尤此时正沉浸在悲痛之中,如何听得进去?
好在妖军余部不多,这事很快就过去了,姜尤也没有其它行动,赤松子便没再说什么了。
但是沦陷区的处理又是个麻烦事,原本很多国家都被灭了,有些王室还因此绝嗣,但不重新建国也不方便。
姜尤先将那些能复国的国家恢复,不能复国的,便封给了此次战争中的有功之臣。
这些人大都是姜尤亲信,一共建了八个国家,这八国与黎国一起,被称为:九黎。
由于这次帝辰入侵带来的危害太大,姜尤痛定思痛,在九黎实行了军事化管理,力图将九黎建设成一个超大号的军事堡垒群,以拱卫姜国。
姜承确实受人爱戴,但他既然已经陨落,很多忠诚便不能得到延续。
这次的战争,人族中央实力大损,无论是姜尤还是温琼,都已无力弹压四方。
所以从新帝登基开始不久,北洲就有人生事。
更麻烦的是,西洲也出事了。
本来有毗沙门在,凭借曾经的威望,足以镇慑四方,但随着赵朗倒下,陆压、毗沙门也相继陷入沉睡。
所幸那魔气对陆压的影响要稍微轻一些,所以他还来得及在彻底昏迷前将自身的太阳神力持续输给赵朗,关键时刻,肯定是保本尊。
但是毗沙门就惨了,突然就陷入了昏迷。
在姜承战死姜明即位后,压抑已久的西洲,终于开始躁动。
三大天王、摩利支天、娑竭罗、吉祥天、妙音天一直都是听从毗沙门之命行事,如今失了主心骨,便只能请出帝释天来主持大局。
帝释天为忉利天三十三天宫之主,理论上地位高于毗沙门,但因曾深受帝俊厚恩,这些年并未参与西洲管理,所以在西洲的威望远不如毗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