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曙光与现实的壁垒并存,探索的脚步在曲折中前行,而远方的客人,也到了该做出抉择的时刻。帝国的棋局上,落子声愈发清晰。
古遗研析司内,气氛凝重而兴奋。根据石纹先生送来的音节线索“依-希-瓦-纳”,司内的音律博士与司天监的专家进行了联合攻关。他们在一间经过特殊处理的静室中,搭建了一个小型的、仿制青铜巨门控制台关键区域的模型,上面镶嵌着几块同样黯淡的小型水晶片。
音律博士根据古音韵学,并结合南瞻洲土着语言的发音特点,反复推敲这几个音节的古读可能,尝试了多种音调、节奏和共鸣频率。司天监的博士则严密监控着星盘,确保模拟环境与“卡-洛-塔”星辰方位对应。
经过无数次失败的尝试,当音律博士以一种低沉、悠长、带着特殊震颤的方式,缓缓吟诵出“依……希……瓦……纳……”时,奇迹发生了!
那几块沉寂的水晶片,骤然亮起了极其微弱、却稳定持续的乳白色光芒!光芒虽然不强,却清晰地照亮了其下方对应的几个符号!同时,控制台模型内部传出了一阵极其轻微、却明显是机械运转的“嗡嗡”声,持续了约莫三息时间,才随着光芒一同缓缓熄灭。
“成功了!”室内爆发出压抑的欢呼。虽然只是激活了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功能,持续时间也极短,但这证明了解读方向的正确性!这古老的“密语”确实是与史前文明造物沟通的“钥匙”之一!
古遗司立刻将这一突破性进展和详细的音频参数记录,以绝密形式发往南瞻洲。他们确信,只要能在真正的青铜巨门控制台前,在正确的星辰方位下,复现这一过程,必将能揭示出更多的秘密。破解万年之谜的大门,终于被推开了一道缝隙!
就在古遗司取得突破的同时,“定北港”的博尼法斯使团,其活动空间被压缩到了极限。赵文渊下达了更严格的限制令,他们被禁止再与任何非官方指定的学者接触,活动范围也被限定在驿馆和观海书院之内。靖安司的监控无处不在,让他们感到窒息。
博尼法斯明白,此行已难有更大作为。他夜以继日地整理着数月来的见闻和思考,写下了一份远比之前任何报告都更加详尽、也更加悲观的最终报告。报告中,他不仅描述了唐帝国的强盛与技术鸿沟,更着重分析了其社会结构的稳定性、文化的包容性与排他性并存的特点,以及那种基于实用主义和文明自信的、难以动摇的统治逻辑。
“……这是一个自给自足、且不断自我强化的文明体系。武力征服近乎不可能,文化渗透因其高度自信而收效甚微,技术窃取则被其严密的壁垒所阻挡。或许,唯一可能产生影响的方式,是漫长时光中的、以其自身规则参与的、基于平等的学术与商业交流,但这需要数代人的努力,且前提是……我们自身必须发生深刻的变革。”
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报告和满心的遗憾与震撼,博尼法斯使团登上了返回君士坦丁堡的船只。他们的归去,标志着欧罗巴第一次试图通过官方学术渠道直接获取东方核心知识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但他们带回的、对东方真实力量的清醒认知,也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那些仍抱有幻想的欧罗巴统治者头上。
亚琛王宫内,丕平收到了博尼法斯使团失败的消息,他并未感到过多意外。奥多和博尼法斯前后两份报告,已经让他对东方的强大有了足够清醒的认识。他不再奢求短期内能获得实质性的技术,而是将目标转向了更基础的层面。
他加强了对儿子查理的教育。他不再仅仅让查理学习传统的骑士技艺和拉丁文,而是聘请了能找到的最好的学者,教授他数学、基础几何,并让人将奥多和博尼法斯报告中关于唐国社会管理、法律、经济运作的描述,整理成册,作为查理学习的补充材料。他希望自己的继承人,能从小具备一种更开阔的、超越当下欧罗巴局限的视野。
同时,他继续秘密资助那些从意大利和拜占庭收购东方书籍和物品的商队。一批来自大唐的、被淘汰的旧版农书《齐民要术》残卷、几件有瑕疵的瓷器、甚至一些写着汉字的包装纸,都被当作珍宝般送入宫廷。丕平召集学者,试图从这些零碎的信息中,拼凑出东方文明的模糊轮廓。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努力,如同在黑暗的房间里收集零星的火种,微弱,却固执地燃烧着,等待着未来的某一天,或许能形成燎原之势。
巴士拉方面,沈光的经济疏导政策开始显现出初步效果。官营的“百工传习所”吸引了不少本地年轻人,学习初级技能后,部分人得以在港口或与唐商相关的行业中谋得生计,缓解了失业压力。行会适当让利后,与本地合作者的关系也有所缓和。小规模的骚乱基本平息,社会情绪趋于稳定。
然而,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随着本地人开始掌握一些初级技术,仿制唐国商品的小作坊开始出现,虽然质量低劣,但价格低廉,对唐国次级商品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同时,一些学会技能的本地工匠开始寻求更高的报酬和地位,甚至出现了小范围的、要求改善待遇的请愿活动。
沈光意识到,经济疏导并非一劳永逸,它会在动态中产生新的矛盾和需求。他需要更加精细地调整政策,在维护大唐商业利益和保持本地社会稳定之间,找到一个可持续的平衡点。治理的难度,随着了解的深入和互动的增加,不降反升。
密语的回响带来了破解史前文明的希望;使团的归途标志着一种接触模式的暂时终结;欧罗巴的火种在艰难保存;巴士拉的治理则进入了更复杂的深水区。李琰在审阅了各方汇报后,对太子道:“破译古密,可知往来;西使归去,可明虚实;欧陆藏火,可见其志;巴士波澜,可练其政。此皆有益于帝国长远。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即可。”
帝国的步伐,在希望与挑战交织的乐章中,继续沉稳而坚定地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