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购票软件搞出票房数据榜,是一件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事呢?
一方面确实是方便了业内人士。
就比如华宜这边,凌晨拿到的票房数据,等到第二天一早,各种春节档票房第一的营销稿就已经满头飞,热搜都够安排上了。
这样一来,就能确保大年初二有观影需求的人士,都能及时关注到这部电影。
毕竟跟风、盲从是人类刻在基因里的本能取向,票房第一的广告,比什么营销都好使。
另一方面,它也确实将票房这个概念,下沉到每一位观众心中。
虽然大多数人只是瞄一眼。
看看排名靠前的几部电影,或者自己关注的电影,大致取得了多少票房,以此满足一下吃瓜心理。
但不可否认的是,真的有很大一批观众会把票房数据,当做选片的重要指导方向。
对于普通吃瓜群众而言,第一次接触票房数据,对隐藏在这些数字背后的意义两眼一抹黑,什么排片率、上座率更是看不懂。
那怎么办?
很简单,首日票房过亿的才配说话,才配进入大爷我的选片范围。
《狄仁杰2》首日1.55亿?
不错不错。
《香江风云2》首日1.05亿?
勉勉强强。
《大圣归来》9500万?
一般一般,差一分及格,吊车尾的家伙。
至于再往下,名字都不配有的渣渣。
这便是一般人首次接触具体票房数据,所产生的大致心理活动。
《大圣归来》则处于有点印象,但不多的状态。
吃瓜群众并不知道《大圣归来》一举打破同类型片的首日票房记录,并将记录提高了近十倍的含金量。
也不清楚以16%的平均排片率,砍下9500万票房究竟是个什么概念。
差一点破亿的倒霉蛋,就是他们的刻板印象了。
但在动漫界,《大圣归来》所引发的轰动,丝毫不亚于在圈子里引爆一枚核弹。
可以说只要你和动漫圈沾边,你的朋友圈、企鹅空间、企鹅群聊,甚至社交媒体此刻通通要被《大圣归来》刷屏。
什么史上最强动漫、华国动漫的未来、动漫界的希望,各种名头跟不要钱似的安在了《大圣归来》头上。
也不能说动漫圈的人大惊小怪。
实在是眼下这个场面,谁都没见过啊!
不仅没见过,梦里都不敢这么想。
什么首日票房接近一亿,这是动漫圈该考虑的么?
在这之前,绝大多数动画电影一整个票房周期的总票房, 也就这个数了。
你先一天就给干出来了?
到底是张潇辰太牛逼,还是世界变化太快?
什么,你说天光?
孙瑞那家伙两部电影亏破产的事,还历历在目呢!
也难怪圈子里,现在都快把张潇辰视作精神偶像和救世主了。
1.5亿投资啊!
换谁敢投到一部动画电影里面?
没政策,没预期,市场不明,真不怕亏个底掉啊?
可人家不仅投了,现在还眼瞅着就要回本了。
人家不仅板上钉钉的要回本,甚至还有很大几率大赚一笔。
这谁顶得住啊?
也难怪整个动漫圈都跟打了鸡血似的!
要知道这可是动画电影啊!
此前整个动漫圈,也就熊家和羊家两个成功的例子,剩下的都是满腔热血的进去,头破血流的出来。
而且就算是熊家和羊家,有时候辛辛苦苦大半年,赚的也不如别个大片的零头。
就这,已经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Ip了。
往小了说,动画电影终于有了成功的例子。
不是那种吃Ip赚个保底的例子,而是重新开发Ip,大投资高收益,生造出一个聚宝盆的例子。
往大了说,整个动漫行业都会因为《大圣归来》的成功,焕发无限生机。
拉投资再也不会因为顶着动画电影的名头,被投资人直接丢进垃圾桶了。
以前那些半死不活的项目,如今也开始有人接触。
总之,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
……
初二一早,张潇辰便带着刘亦非到爸妈家吃早饭。
整个正月期间,小两口都被剥夺了开火的权力。
毕竟两人一年到头里,大半年都在外地拍戏,压根就不着家,搞得张爸张妈疯狂吐槽:
“我们待在老家嘛,一家人只能过年见一面,现在搬到京城来,还是只能过年见一面!”
“那咱这家,不是白搬了么?”
好有道理!
张潇辰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于是每天拉着刘亦非过来蹭饭吃,刘妈时不时也会加入,总的来说一家人氛围其乐融融。
因为张家这边从小就和亲戚几乎断了来往,刘家那边更是如此,人都是米籍华人了。
所以小两口在正月期间,倒是久违的放松了下来。
不过放松归放松,公司还得去。
毕竟星辰那边,正月期间可还没放假。
直接五倍工资拉满。
不仅如此,张潇辰和刘亦非还每天定时去到公司打卡,以示同甘共苦。
这还有啥好说的?
老板别把我当人看!
当然,张潇辰肯定不是那种见不得员工休息的黑心老板,主要是星辰成立后,几乎每年都会进军春节档。
大事暂时没有。
但一些日常口碑维护,实时跟进宣传的小事,还是离不开人。
要知道春节假期期间的票房,可是要占到一部电影的一半以上,怎么严肃对待都不为过。
另外还有涉及到院线排片调整。
虽然人家内部的精算师,早就把一整套票房数据分析个遍,结论已经摆在了高层的桌面上,但表面上的公关还是得做的嘛!
而这些,甚至都不需要张潇辰亲自插手。
星辰内部早就实现了一整套自动化流程,张潇辰只要负责签字审核就行了。
距离甩手掌柜的目标,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