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美丽人生》剧组在沪海低调开机。
因为是偏文艺片,所以《美丽人生》的整体拍摄过程也并不复杂。
流程大概就是先集中拍摄沪海的外景,然后再到沪海影视基地拍摄租界的戏份。
这些拍完后,联系好的外国演员差不多同步来到国内,这时便可以开始拍摄集中营的戏份,最后再是查漏补缺。
一套流程下来,张潇辰希望在三个月内完成拍摄。
毕竟《美丽人生》全程没什么大场面,基本都是以文戏为主。
请到的演员,也多是老戏骨,再加上张毅谋又是出了名的精力旺盛,想来应该是不吝啬于加班的吧?
没办法,这部《美丽人生》张潇辰是计划送去柏林参展的。
不但是因为柏林热衷于这种政治题材的电影,也因为德意志国和《美丽人生》里的侵华日军同为二战战败国,在舆论场上比较好拿捏。
到时候日本人闹腾起来,柏林作为东道主,必然是要下场的。
那种关键时刻,以德国的政治生态,他们敢站日本那边么?
要知道,张潇辰这版的《美丽人生》,为达政治目的,那可是给日本人安排了诸多惊喜。
比方说在集中营里,剧本给主角两口子安排了一对米国室友。
这对米国室友,起初对主角两口子和孩子玩的所谓的游戏嗤之以鼻,一路又是冷嘲热讽,又是阴阳怪气的,甚至一度想要拆穿他们的谎言。
但最终,他们逐渐被象征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这一普世价值观所感动,在某个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既避免了谎言穿帮,又保护了孩子免于日本人的毒害。
两个二战胜利国之间的友谊,嘎一下就上来了!
甚至,张潇辰还在里面安排了鱿太人囚徒,虽然没太多正面描写,但政治意味非常浓厚,属于是以毒攻毒了。
日本人一下要对上它爸爸,以及它爸爸的爸爸,可以说是有福了。
其实说白了,《美丽人生》的故事很简单,前半段为男女主之间轻松浪漫的爱情故事,后半部分为集中营的黑暗生活,中间并没有太多的起承转合,有的只是小人物在历史大势下的挣扎。
但就是这个相对简单的故事,却有着一个很大的内核。
首先,他以一种谎言守护童真的方式,集中展现了父母之于孩子的爱的极致。
其次,他极大的歌颂了乐观主义精神。
两位主角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即使身处最黑暗的环境中,也不曾放弃希望,为孩子,也为自己,编织出一个游戏世界。
最后,自然也少不了核心的反战主题。
与传统抗日题材影片直接呈现血腥残酷不同,《美丽人生》以黑色幽默包裹悲剧内核,集中营的暴行被转化为一场“积分赢飞机”的儿童游戏。
两位主角用一个略显荒诞的谎言,为儿子构筑了名为爱的防护罩,将毒气室称为“捉迷藏”,将日寇的训话同步翻译成游戏规则。
这种“以喜衬悲”的手法,既消解了观众直面战争苦难的压迫感,又通过反差强化了战争的荒诞与非人性。
总的来说,《美丽人生》即是一个用小故事框架,来展现大内核的电影。
同时又是一部将小人物的命运,与宏大的历史潮流席卷在一起的电影。
而以上两类,恰好都在老谋子的舒适区,也是老谋子最擅长的审美风格。
这也是张潇辰为什么一定把老谋子拉过来拍《美丽人生》。
毕竟《美丽人生》原作是一部诞生于19世纪的电影,已经不符合当下的环境了。
从零开始的话,单论拍摄画面和细节上的把控,他还真不一定能赢过老谋子。
有趣的是,同为华国导演的代表,有个人却喜欢反过来用大故事框架,来展现一个小思想内核,再将宏大的历史潮流拍得跟玩闹一样。
这个人是谁呢?
是的,就是我们的吟诗小达人陈恺歌导演!
代表作品《无极》、《妖猫传》!
言归正传,在正式拍摄期间,张潇辰秉承了放权到底的方针,全程没有插手过张毅谋的导演工作。
而老谋子,也从一开始的小心谨慎,到后面逐渐展露出他作为国际大导演的风范。
除了刚开始几天磨合期,进度稍显落后。
往后渐入佳境后,拍摄过程可以说一天比一天顺利。
而张潇辰,这次跟在张毅谋身后,都感觉学到了很多。
比如有一幕汪伪政府小吏,到主角裁缝铺里来敲诈勒索,全程采用肩扛手持拍摄,模拟呼吸感,镜头随人物情绪轻微晃动,强化压迫的氛围。
又比如女主刘灵玉经由男主张友生亲手裁剪出的艳丽旗袍,既是两人情感的传递,又隐喻了女主渴望突破传统礼法束缚的想法,同时又和殖民占领的灰暗形成强烈反差,突出女主进步女性的象征意义。
纵观近些年的电影,无论怎么评,在艺术和美学这块,都很少有能跟张毅谋抗衡的导演。
那种在色彩运用上的独到美感,一直以来都是老谋子的独门秘诀。
张潇辰借着探讨拍摄过程的名义,等于让老谋子将他的思考过程,掰开揉碎的一步步讲给他听。
说老实话,原时空老谋子带她女儿拍《狙击手》,估计也就能做到这份上吧!
张潇辰这相当于是亲儿子待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