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众大臣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都累的气喘吁吁后,赵匡胤看着殿下那片狼藉,总算是抬了抬手,沉声开口道:“好了,好了,都住手吧。”
此刻,大臣们看着地上那些已经口眼歪斜,奄奄一息的投降派,还是觉得不解气,各自又在心里骂了几句,这才整理着微乱的衣冠,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对着御座上的赵匡胤躬身道:“太祖,臣等失礼了。”
赵匡胤摆了摆手,他和李今越看着地上那群已经躺在地上进气多出气少的货色,也是不得不感叹,看来,这群平日里拿笔杆子的文官,真动起手来,战斗力也还是相当可观的嘛。
随即,赵匡胤的目光再度转向李今越:“今越,你继续说。”
李今越闻言点了点头,翻了翻手里的稿子,继续说道:“在说完怂话,丢完大脸后,九妹就继续开始了自己的南逃计划。”
“可问题是,面对步步紧逼的敌人,求饶逃跑管用吗?那当然是没用的,而且咱们九妹这番姿态,只会让朝廷内部越来越离心离德。”
说完,李今越看向了赵匡胤:“赵老大,还记得咱们之前提到的那个杜充吗?”
赵匡胤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
李今越继续道:“这个杜充在抵达建康后,压根就没想着怎么防御,军务一概不理。当时,只有诸军统制、知恩州陈淬,以及当时在他手下的岳武穆和戚方等将领,在马家渡一线布防。”
“等到金军南下,士气低迷的宋军几乎是一触即溃。唯有陈淬,率领着本部孤军死战不退,可终究是独木难支。最后,陈淬在陷入重重包围后被俘,金人想招揽他,可陈淬和他儿子陈仲敏宁死不屈,父子二人指着敌军的鼻子痛骂,直至壮烈殉国。”
一提到这对忠烈父子,大殿之内,无论是武将还是那些尚有血性的文臣,都再度陷入了一片悲戚的叹息声中。
李今越也跟着叹了口气,随即话锋一转,满是讥讽的说道:“而被咱们九妹盛赞有‘古名将之风’的杜充呢?人家在跑到真州之后,直接做出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决定——向金国投降。”
听到这里,赵匡胤已经是连骂都懒得骂了,只觉得胸口堵着一股说不出的悲哀。他甚至在想,若是自己不是这大宋的太祖,他真想说一句,陈淬父子为这样的大宋、为赵构这样的皇帝卖命,当真是不值!
而此刻,李今越的声音还在继续:“至于咱们的九妹呢?哼,他在金兵南下后,实在没地方跑了,就直接开启了他的大航海计划,领着后宫和金银细软下海,在船上整整漂了五个月!直到金兵在陆上找不到他,自己撤退了,他才敢颤颤巍巍的回到岸上。”
听着自家这位官家一桩桩、一件件的窝囊事迹,在场的南宋官员们只觉得身心俱疲。如今这些事被李今越一条条地梳理出来,他们甚至觉得,要不还是让太祖快点把官家给砍了吧。
真的,到时候哪怕是推举个三岁稚子上位,他们殚精竭虑的辅佐,也比伺候这位爷要强!他们甚至愿意对天起誓,对小仙使起誓,绝不学那司马昭!也绝无二心!否则就让小仙使用天雷劈死自己!
“而与赵构在海上苟且偷安的情况截然不同的是,此时的岳武穆和韩将军等大宋的将领,还在陆上拼死搏杀,创造机会。”李今越的语气里总算有了一丝振奋。
“就比如韩将军,当时韩将军秘密率领八千水师,战船百余艘向镇江进发,设下包围圈。而那时打了一路顺风局的金军主帅完颜宗弼,压根没想到会被宋军设伏!”
“那时!韩将军率领的将士们,以八千之众,将金军十万大军死死困在黄天荡长达四十八天!造成金军溺亡、战死数千人,总减员近万人!直到一个多月后,完颜宗弼才靠着从白鹭洲偷偷开掘新河道狼狈突围,此战史称‘黄天荡大捷’!”
总算是听到一点扬眉吐气的好消息,赵匡胤精神一振,激动的一拍大腿,、站起身,一把牵住韩世忠的手,大声赞道:“好啊!良臣!你打得好啊!以区区八千之众,便可围困十万精兵!你做得好啊!”
可此刻的韩世忠,虽能得太祖当面夸赞,心中激荡,可一想到后续,却依旧是长叹了一口气,悲声道:“谢太祖夸奖,只是……唉。”
李今越适时地补上了韩世忠未能说完的话:“只是这场大胜,并没有让咱们的九妹支棱起来,对吧?他甚至因为将领们功劳太大,越来越反感北伐了。”
然而此刻,一旁的羲桐却“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宿主,人赵构确实是支棱不起来啊,不然你干嘛一口一个‘九妹’地叫人家。”
此言一出,大殿内先是一静,随即南宋的官员堆里顿时爆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激烈讨论!
“原来……原来官家那件事……是真的?!”
“天!我一直以为是民间为了羞辱官家编造的传言!”
“也难怪!也难怪那件事后这么些年!官家一直未能再有子嗣!”
“唉,还得是小仙使啊,这等宫闱秘闻,咱们也只敢在私下里猜测,人家直接就当众拿出来说了。”
听到这些窃窃私语,地上本已半死的赵构顿时不知哪来的力气,一口气没上来,指着羲桐就嘶声力竭的骂道:“妖孽!你……你诽谤!你诽谤我啊!”
羲桐一听,顿时翻了个大大的白眼,一脸的无语:“啧!不是,我诽没诽谤你,你自己心里没数吗?!你要是自己还能生,你会从宗室里过继赵昚当太子吗?你能解释解释,为什么你之前还能生孩子,在海上被金兵吓了一跳以后,这么多年一个子嗣都生不出来了吗?!”
一连串的质问,让赵构顿时面红耳赤,张着嘴却一个字也无法反驳。
然而,李今越才懒得在这种事情上纠缠,只是对着羲桐说道:“得了,得了,羲桐,咱们跑题了。”
随即,她清了清嗓子,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又拉了回来:“反正在九妹从海上回来后,他对所有手握兵权的文武大臣们,都充满了警惕。”
“所以,为了能让他自己安安心心地在江南苟且下去,同时也是为了能顺利地跟金人‘议和’……”李今越的目光缓缓移动,最终落在了地上那滩烂泥般的秦桧身上。
“他,启用了秦桧。”
说到秦桧,在场的大臣们顿时又怒上心头,越想越气,觉得刚刚还是打轻了,自己刚刚怎么没打死这个畜生呢!
而此刻,躺在地上只觉的浑身哪哪都疼,犹如一摊烂泥的秦桧听到李今越提到自己,也是吓的瑟瑟发抖。
李今越看着秦桧那怂样也懒得理他,只是继续说道:“在南宋的史书中,到后面的元明清三代都会将秦桧归入主和派里面,说他主和误国,但其实我们后世大多都觉得这个论调,还真是有些侮辱主和派的各位大佬了。”
在场的李光和其他主和派的官员一听顿时觉得李今越这话说的太对了!
他们虽然主和不过也是因为官家的态度这样更容易让官家点头,同时也是为了给大宋多争取一些恢复生机的时间!寻找合适的时机在一举北伐收复失地!实在不应该将自己和秦桧放在一起啊!
于是那些主和派的官员们一听顿时高呼:“今越姑娘明鉴啊!”
“我等实在羞于与秦桧这等小人为伍啊!”
李今越闻言也是笑了笑随即继续说道:“各位大佬客气了,其实在我们后世更愿意称秦桧这种人及其党羽为,投降派,而真正的主和派,或者,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保守派,是如赵鼎赵大人这样的人物,虽然他们也支持暂时议和,但主要的想法是经营吴越川蜀等地,在寻找机会北伐,恢复中原。”
李光闻言也站了出来,对着赵匡胤行礼说道:“太祖,今越姑娘所言不错!赵相一早就在论西幸事宜状言过:经营中原,当自关中始,经营关中,当自蜀始,欲幸蜀,当自荆襄始。吴越介在一隅,非进取中原之地。”
“荆襄左顾川陕,右控湖湘,而下瞰京洛,三国所必争。宜以公安为行阙,而屯重兵于襄阳,运江浙之粟,以资川陕之兵,经营大业,计无出此。”
说完,李光就继续说道:“太祖,赵相此计是以荆襄为根基,逐步备战,遂北上克复中原,我等此举并非是不愿北伐,虽有迎合官家偏安的心态之嫌,可更多的也是为了实行之时少些阻力,而另一方面,如此也可给岳将军韩将军等这些一心北伐的将领们发挥的机会和空间。”
赵匡胤闻言也是点了点头,他看得出来,赵鼎之计划虽不算激进但却十分完备且有条理,可行性十分之高,并且也有克服中原之望。
而此刻,李今越也是十分认可的,说道:“赵老大,是这样的,无论怎么讲,赵鼎大人的这份计划,也总好过将士们在前方拼杀保卫家园,而皇帝特么的在后面逃跑享乐吧。”
而此刻,赵匡胤也是想起了秦桧这个人,虽然赵匡胤从李今越的口中知道这个人完完全全就是个畜生,但也不知道究竟是个怎么样的畜生,于是问道:“那这个秦桧又是怎么回事?”
李今越闻言也是十分无语的说道:“赵老大,那您可是问对了,这个秦桧简直就是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