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箱被送入灯火通明的实验室样品接收室,与外界的夜色截然不同,这里充满了仪器低沉的嗡鸣和一种专注的氛围。负责前处理的老周和刚来没多久的硕士生小陈正等着。
“老周,小陈,辛苦你们加班了。”送样的后勤员把箱子放在指定区域,“王工刚送来的,ht-07那几个点的土样,说是要加急。”
老周是个头发花白、沉默寡言的老技师,他推了推老花镜,没多说话,只是熟练地打开保温箱,一股混合着泥土和冷气的味道散了出来。
他检查着里面的样品袋,看着上面标注的“b-4”、“边界对照”等字样。
小陈是新来的实习生,看到土样就凑了过来,他是知道国家现在在作休耕的项目,也是好奇的凑过来,仔细地看着:“周师傅,这就是那个休耕试点田的土啊?看着…好像比咱们平常测的那些耕地土颜色深点?”
老周拿起一袋标着“b-4”的样品,隔着袋子捏了捏,又对着光看了看里面夹杂的细小植物残体和隐约可见的孔洞,难得地开了口:“嗯,是不太一样。有点‘暄腾’劲儿,看着就舒服。”他把样品递给小陈,“小心点,按规矩来,别弄混了。”
小陈接过袋子,一边准备进行风干前的初步处理,一边闲聊道:“王工他们这每个月雷打不动地取样,风里来雨里去的,就为了看这地‘休息’得好不好,也挺有意思,做项目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土壤结果分析不行吗?这样每个月出报告不劳民伤财吗?”
老周正在核对样品清单,头也不抬地说:“你懂什么?每个阶段什么天气都要记录,不同地区突然的修复力进度,这些数据都是我们宝贵的资料。歇得好不好,不能光凭眼睛看,得靠数据说话。咱们这儿,就是给土地做‘体检’的地方。”
“那倒是。”小陈点点头,动作麻利地将土样倒入专用的白色搪瓷盘,小心地摊开,避免结块,“ 周师傅那我加快速度弄。”
“急啥?”老周慢悠悠地走到另一台仪器前,开始预热,“数据又不会跑。该多少就是多少。王工他们在地里流汗,咱们在实验室里保证每个数都准成,这才是本分。”
旁边另一个实验台上,负责检测重金属指标的孙姐也插话了,她笑着对小陈说:“小陈你是没见,以前测有些地方的土,那数据看得人都揪心。现在这种休耕修复的样,测起来心里都踏实点。至少知道是在往好里变。”
小陈也笑了:“孙姐你这么一说,我感觉咱们这工作还挺有成就感的,姐你懂得真多,一会我给哥姐去买夜宵去。”
老周哼了一声,语气依旧平淡,但眼神里有点笑意:“别老整那些没用的,总是想通过人情世故走下去可不行,踏踏实实干,别总是滑头。”
大家一边闲聊,一边手上不停。样品被分门别类,贴上内部流转的标签,送入不同的预处理区域。有的需要风干,有的需要研磨过筛,有的则需要立即进行新鲜样品的微生物指标测定。
实验室里,各种仪器的指示灯闪烁着,电脑屏幕上开始跳动着初步的检测参数。
王工开着那辆满是尘土的越野车回到临时驻地时,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院子里支着个简易灯泡,小张和小李正就着灯光,在折叠桌上整理着今天的野外记录本和一些零散的工具。
听到车响,小张抬起头,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王工,回来啦!样品送过去了?”
“嗯,送过去了,直接交到检测中心老周手里了,放心。”王工停好车,拎着个空保温箱走过来,随手拉过一个小马扎坐下,长长舒了口气,“这一天跑的…骨头都快散架了。”
小李递过一瓶拧开的矿泉水,关切地问:“王工,您吃晚饭没?我们俩刚才在村里小卖部买了点面包火腿肠,给您留了一份。”
“还没呢,光顾着赶路了。”王工也不客气,接过面包啃了一口,含糊地说,“还是你们小子会心疼人。”
小张一边收拾着东西,一边嘿嘿笑道:“那是,跟着王工您风吹日晒的,再不互相照应点,那不成野人了?”他伸了个懒腰。
小张笑嘻嘻地说:“王工,照您看,这回的数据能比上个月漂亮不?”
王工眯着眼,望着远处黑漆漆的田野,仿佛能穿透黑暗看到那片茂盛的绿肥:“我估摸着…差不了!今天取样的时候,那蚯蚓粪,那土色,还有那湿度…心里就有底了。不过最终啥样,还得等老周他们那边的报告。实验室那帮家伙,眼睛毒着呢,小数点后面几位数都给你抠得明明白白。”
三人就着昏暗的灯光,吃着简单的晚餐,聊着闲话,一天的疲惫仿佛也在这轻松的闲聊中渐渐消散。
几天后,一份新鲜出炉的《ht-07地块土壤理化性状第八次动态监测报告》摆在了王技术员的办公桌上。他迫不及待地翻开,目光直接掠过前面冗长的实验方法描述,定格在后面的核心数据表格和结论摘要上。
看着看着,他脸上就露出了难以抑制的笑容,用手指着那几个关键数据,对凑过来看的小张和小李兴奋地说:“快看!快看!有机质含量比上个月又提升了0.15个百分点!连续八个月稳步增长!速效钾和碱解氮也比基线水平有了显着改善!”
小张也凑近了看,指着另一项数据:“王工,您看这土壤孔隙度,也优化了!这说明老乡们的深翻和绿肥根系作用明显,土壤更‘透气’了!”
“是啊!”王工重重地拍了一下报告,声音洪亮,“还有这碳氮比,越来越协调!这说明微生物活动活跃,秸秆腐解和养分转化效率高!好啊!真是太好了!这大半年的心血没白费!这地,土地的修复能力也是真给咱‘长脸’啊!”
他越说越激动,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我得赶紧写个情况说明,把这些好消息都报上去!让大家都高兴高兴!”
他立刻伏案疾书,将报告中的核心数据和自己的现场观察结合起来,写成了一份条理清晰、充满说服力的阶段性成果汇报。
在报告的末尾,他特意加上了一句:“本次监测报告及分析,以供参考。”
报告和厚厚的检测数据附件被迅速整理好,通过机要渠道发往农科院。